云南石屏方言的话题标记“嚜”与话题结构

2016-03-16 04:59李晓静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石屏句首短语

李晓静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500)

云南石屏方言的话题标记“嚜”与话题结构

李晓静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500)

云南石屏方言的“嚜”是重要的话题标记。“嚜”后置于名词性、谓词性成分后,部分介词短语以及小句后。“嚜”还出现在石屏方言特殊的话题结构中,比如同一性话题结构、受事话题结构和差比句话题结构等。

石屏方言;话题标记;嚜;话题结构

从句法性质来看,话题位于述题之前,一般置于句首,后有停顿或话题标记。[1]30-32话题标记具有凸显话题的作用。石屏方言的“嚜”[mai21]①经常出现在句中,在语流中起停顿作用,有时声调会变成轻声。“嚜”位于话题成分后,是石屏方言重要的话题标记。本文主要用石屏方言语料来分析“嚜”的句法位置与话题结构。

一 “嚜”的句法位置

石屏方言中存在大量的话题句,能够充当话题的成分包括名词性、谓词性词成分,部分介词短语以及小句。“嚜”后置于话题成分后。

(一)后置于名词性成分后

“嚜”后置于名词、代词、数量词及其短语后。

1.后置于名词及其短语后

充当话题成分的名词包括表人和表物的名词、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就话题和述题的关系,话题可分析为关涉话题和框架话题。[2]56关涉话题与述题关系密切,话题担任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当事、受事、工具、对象等。例(1)、(2)句首名词“老三叔”、“打豆腐的”是关涉话题,与主要动词的论元所指相同,语义上表现为施事或当事。例(3)、(4)“小娃呢(的)病”②、“小明”则表现为受事。

(1)这日老三叔嚜,去街上卖菜去了。 老三叔今天去街上卖菜。

(2)打豆腐呢那些嚜,五点钟要得来了。 做豆腐的人,五点钟就要来干活了。

(3)小娃呢病嚜,医好了。 孩子的病已经治好了。

(4)小明嚜,着他家爹接去了。 小明被他父亲接走了。

框架话题为句子提供命题有效性的环境框架。时间词、处所词可充当框架话题,为述题提供时间范围框架、地点范围框架。位于句首的时间词和处所词,不管其后是否有施事成分,都可以充当话题成分。

(5)早辰③嚜,要干活计。 早上,要干活。

(6)前首那年嚜,我去着阿舅家。 去年,我去了舅舅家。

(7)他家房子呢照壁上首嚜,有张画。 他家房子的照壁上,印着一张画。

(8)塔坡嚜,在冒盒山上。 塔坡(焕文塔)在冒盒山。

2.后置于代词、数量词及其短语后

“嚜”经常出现在双音节或多音节名词后,很少出现在单音节名词后(同一性话题结构除外),单音节名词前一般要加代词或数量短语才能构成话题。石屏话里说到某人或某物时,通常在前面加上代词,其中以指示代词居多。

(9)我家嚜在山上在,他家嚜在海边在。 我(家)住在山上,他(家)住在湖边(异龙湖边)。

(10)那咱些嚜,我养蚕。前段时间,我在养蚕。

(11)那个人嚜,日日去买报纸来瞧。 那个人每天都买报纸看。

(12)这棵棕匹树嚜,一日不会掉叶儿。 这棵棕榈树总是不落叶。

代词和指量短语具有指称作用,这与话题的指称性是一致的,即排斥无定成分。指量短语是有定成分,在述题中可以找到与其相关的空位。使用指示代词和指量短语具有“当面、当时、当地”的话题功能。

“嚜”也出现在数量词及其短语后。数量词及其短语充当话题受语境的制约,例(13)的计量成分“两三百斤”在上文提到,成为已定成分,所以能充当话题。[1]202-204

(13)甲:昨日,我找着个主库,他说他家一个月要两三百斤呢酒。昨天,我遇到一个客户,他一个月需要两三百斤酒。

乙:两三百斤这份儿嚜,要罢意去问。这种有两三百斤酒需求的客户,要专程去(找他)谈。

(二)后置于谓词性成分后

石屏话动词、形容词及其短语可以充当话题成分。“嚜”一般不出现在主要动词后,如“芳芳买嚜几本书”,这种句子不成立。“嚜”后的部分需对话题有所陈述。例(14)是谓词性联合短语充当话题,为述题部分“是”的一个论元。例(15)“嚜”前的述宾短语相当于一个小句,后半句对其进行陈述。谓词性成分作话题,尤其是形容词及其短语,会呈现出同一性话题结构(拷贝型话题结构),例如(16)、(17)。

(14)烧火做饭嚜,是我呢事。煮饭烧菜,是我要做的事。

(15)坐班车去嚜,要等小下。坐公共汽车,要等一下。

(16)小杨梅吃嚜能吃嚜,只是有点儿酸。 小杨梅能吃,只是有点酸。

(17)这份桃子红嚜不红,甜成哪样。这种桃子不红,但是甜得很。

(三)后置于分句后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意义相互联系构成复句。单句在形式上相当于小句,进入复句后称为分句。充当话题的分句和另一分句具有假设、条件、并列、选择、转折、递进、因果、目的、承接、分合等意义关系。“嚜”出现在前后分句之间,既用于停顿,又作前一分句的话题标记。例如:

(18)走路去嚜,坐车去?走路去还是坐车去?

(19)车子一来嚜,我们就要去了。车一到,我们就走。

(20)明日天晴嚜,我们就玩去。如果明天天晴,我们就出去玩。

(四)后置于介词短语后

“嚜”经常出现在表示处所或比较的介词短语后。

(21)在我们那边嚜,有只山。我们那里有一座山。

(22)在家里首嚜,样事好整。在家里,样样都好办。

(23)这条路嚜,比那条好走点儿。这条路比那条路好走。

表处所的介词短语大多出现在句首,并且为述题提供地点范围框架,例(21)、(22)“在我们那个地方”、“在家里首”可充当话题。

通过以上分析,“嚜”出现的位置可概括为:第一,“嚜”多数情况后置于位于句首的话题成分后,并出现在述题部分的主要动词前,但也能出现在小句后。第二,“嚜”不仅出现在始发句中,而且出现在后续句中。第三,“嚜”出现在语流中需要停顿的地方。

二 “嚜”在特殊话题结构中的表现

“嚜”会出现在石屏方言特殊的话题结构中,比如同一性话题结构(拷贝式话题结构)、受事话题结构和“比”字句的话题结构。下面将对这三种特殊的话题结构作逐一分析。

(一)同一性话题结构

同一性话题(identical topic)结构又称拷贝式话题(copying topic)结构。拷贝式话题跟句子中的主语、宾语甚至谓语动词完全同形或部分同形,同形的成分之间在语义上也是同一的。[1]141石屏话中的同一性话题成分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具体形式有以下四种:

1.NP+嚜+NP+VP,NP’+嚜+NP’+VP’

名词充当同一性话题的话题句,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大致相同,有并列关系的小句组成,有时句子首尾有表示概括意义的小句。话题与“嚜”后的名词性成分相同,话题成分表示施事、受事、处所等。述题部分由于重复前项名词而得到强调。此话题结构经常表达说话人消极、不满的情绪。

(24)雨嚜雨下得大,伞嚜伞不有拿了,衣裳、裤子沰湿了。 雨下得很大,没有带伞,衣服裤子都淋湿了。

(25)东西要得着呢那气儿嚜一样尾不着,书嚜书尾不着,电话嚜电话尾不着。东西要用的时候,什么都找不到,笔记本找不到,电话也找不到。

(26)家里首嚜家里首要忙,外首嚜外首要忙,忙哪头不是事。家里忙,家外忙,到底忙什么都不知道了。

2.VP+嚜+VP,VP’+嚜+VP’

形容词充当同一性话题的句子中的前一个VP是单音节形容词,后一个VP除了形容词外,还有其他修饰成分,如程度补语“成那样”,否定副词“不”等。前后两个分句间有并列、递进或者转折关系。句首出现主话题时,后面的成分充当次话题。这种话题结构经常用来突出事物的特征。

(27)这条山路嚜,滑嚜又滑,陡嚜又陡。这条山路又滑又陡。

(28)这份儿桃子红嚜不红,甜嚜甜成哪样。这种桃子不红,甜到是甜得很。

(29)这份儿鞋子穿嚜不好穿,贵嚜贵成哪样。这双鞋不好穿,贵到是贵得很。

3.VP+(嚜)+VP

动词充当同一性话题的句子前一个VP是单音节动词,后一个VP的动词和前一个相同,会带修饰成分,但有的动词没有。这种话题结构经常出现在复句中,用来表达让步、并列、因果等语义关系。“嚜”一般不能省略,但在表达推论因果关系时,就不用“嚜”,例如(33)、(34)。“VP+VP”在因果复句中用于表示完成体,即在说话之前动作已完成。

(30)小杨梅吃嚜能吃嚜,只是有点儿酸。小杨梅可以吃,只是有点酸。

(31)着瞧书那气儿嚜就瞧书,着玩那气儿嚜就玩。该看书的时候看书,该玩的时候就玩。

(32)会嚜就会,不会嚜就不会。会就会,不会就不会。

(33)来来了嚜,多在几日又去。既然来了,就多住几天再走。

(34)去去通那里嚜,就去瞧瞧她。 既然去了,就趁这个机会去拜访她。

4.VP+(了)+VP

“VP+(了)+VP”在两个动词间有一个较为模糊的“了”,后一个动词带表否定的补语或状语,这一结构表达的是否定意义。

(35)这桶水嚜,老重重呢,提(了)提不得动。这桶水很重,提都提不动。

(36)这根洗衣机嚜,修(了)修不好了。这台洗衣机,修也修不好了。

(37)又不是根哪样好东西,摸(了)不给摸摸。又不是什么好东西,碰都不给碰。

(38)一日到晚都干活计,歇(了)不得歇下。整天都在干活,闲都闲不下来。

通过以上分析,石屏话的同一性话题结构的特征有:第一,一个句子由几个相同的同一性话题结构小句构成,“嚜”在句中连用,同一性话题出现的位置主要是次话题位置;第二,同一性话题结构可分为前项和后项,前项大多由一个名词或谓词充当,表意不完整,具有话题的作用。后项大多由短语充当,表示时态、程度、性质、状态等,对前项有补充和陈述的作用,是句子中要强调的部分;第三,其中一些话题结构具有整体构式意义。[2]60-63“VP+嚜+VP(成哪样)”用于突出事物特征,表现程度高。“VP+VP”用于表达完成体。

(二)受事话题结构

在石屏话中,受事成分可以充当话题。该受事成分与句子中主要动词的受事性论元所指相同。石屏话中存在大量的受事主话题结构,即受事成分位于句首,充当主话题。[1]250-251话题成分后面有时带“嚜”,有时不带。

1.TSV(主话题+主语+谓语)

(39)那条牛,他日日拉玩。他每天都拉着那条牛遛弯。

(40)你家栽呢那块辣子,你去摘了?你去摘你家种的那片辣子了吗?

2.TV(主话题+谓语)

(41)前首几日我打失呢那根手机嚜,尾着了。 我前阵子丢失的手机找到了。

(42)东西 收好了? 东西收好了吗?

(三)差比句的话题结构

差比句有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即比较主体、比较标记、比较基准、比较结果。汉语普通话的“比”字差比句受到特殊的句法限制,比较主体及基准都只能出现在话题域,比较参项只能出现在谓语域,差比句与话题结构有高度的同构性,比字句可以视为话题结构的一种变体。[4]石屏话中较为常见的是“比”字差比句,基本结构是“X+比+Y+R”,比较主体和基准都处在谓词性的比较结果之前。“嚜”在“比”字句中不一定出现。根据“嚜”出现的位置,“比”字句话题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

1.X嚜,比Y R

(43)新疆那边呢葡萄嚜,比我们这边呢好吃。 新疆的葡萄比本地的甜。

(44)他嚜,比我大五岁。 他比我大五岁。

2.X比Y嚜,R

(45)他家那间房子比我家这间嚜,盖得大点儿。他家的房子比我家的盖得大。

(46)这两日呢鸡蛋比前首那咱些嚜,贵些了。 鸡蛋比前段时间贵多了。

石屏话的“嚜”可出现在比较主体或比较基准后,一方面体现了二者的话题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嚜”的停顿作用,“嚜”在“比”字句中的位置与语流中的停顿有关。

三 结语

“嚜”作为石屏方言的话题标记,后置于话题后,使话题成分呈显性。石屏方言话题化成分的词类范畴广泛,可充当话题的成分包括名词性、谓词性成分、部分介词短语以及小句。“嚜”除了标记关涉话题、框架话题外,还与话题和述题构成石屏方言特殊的话题结构,即同一性话题结构、受事话题结构和差比句话题。

致谢:

石屏县异龙镇下仁和村和高家湾村数名发音合作人对本文的写作和语料收集提供了帮助,在此表示感谢!笔者于2014年和2015年寒暑假通过田野调查考察了石屏方言。

注释:

①石屏话“嚜”的用法近似于普通话用于句中的“嘛”。本文话题标记用“嚜”表示主要考虑到读音问题。据《汉语大字典》(八卷本)第1卷(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嚜”主要有两个读音:其一读mèi,并包含两个义项,“嚜杘”表示“狡猾、欺诈”;表示“静默”时,“嚜”通“默”,音mò。其二读me,“嚜”为语气词,用于现代文学作品中。(第700页)石屏话和普通话韵母相比较,止摄开口三等帮系非入声字韵母石屏话读[ai],普通话读[ei],例如:黑xai41-xei55。石屏话和普通话声调相比较,去声石屏话读21调,普通话读51调。例如:贝bai21-bei51。由于普通话音[mei51]在石屏话中读[mai21],因此用“嚜”[mei51]表示石屏话的话题标记[mai21]。从声旁来看,“嚜”的声旁为“墨”或“黑”。“墨”、“默”的声旁皆为“黑”(《说文·土部》 :‘墨,书墨也。从土,从黑,黑亦声。’《说文·犬部》 :‘犬暂(潜)逐人也。从犬黑声,读若墨。’)。“嚜”与“墨”、“默”声旁相同,通过声旁类推,“嚜”与“墨”、“默”读音相近。事实证明,石屏话的“墨”和“默”皆读[mai41],“嚜”[mai21]与之读音相近。另外,“嚜”除了出现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作语气词外,《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嚜”用来表示云南方言中用于句中停顿的助词,如建水话[mei44](第7393页)。

②石屏话的结构助词“呢”[ni55]主要附加在定语后,相当于普通话“的”,例如“小娃呢病”。也附加在状语后,例如“好好呢干”。较少附加在补语前。另外,“呢”用作句末语气词,例如“这桶水嚜,老重重呢”。

③本文石屏话例句中的部分方言词语借它字读音,并参考许宝华《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词条,未作本字考释。例如“早辰”、“前首”、“上首”、“那咱些”、“主库”、“罢意”、“里首”、“那气儿”、“尾”等。

[1]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刘丹青.话题优先的句法后果[M]//程工,刘丹青.汉语的形式与功能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50-71.

[3]刘丹青.汉语差比句和话题结构的同构性——显赫范畴的扩张一例[J].语言研究,2012(4):1-10.

[责任编辑 刘贵阳]

The Topic Marker [mai21]嚜and Topic Structure of Shiping Dialect in Yunnan Province

LI Xiao-ji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China)

The postpositional particle [mai21]嚜is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 marker of Shiping dialect in Yunnan province. It is often put behind a sentence,a prepositional phrase or a noun and a predicate phras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dentical topic,agentive-patient topic and BI(比)-comparison topic structure.

Shiping dialect;Topic marker; [mai21]嚜;Topic structure

H179

A

1008-9128(2016)01-0079-03

10.13963/j.cnki.hhuxb.2016.01.021

2015-02-08

2014年度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一般项目:云南石屏方言调查研究

李晓静(1989-),女(彝),云南玉溪人,硕士生,研究方向:汉语方言。

猜你喜欢
石屏句首短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石屏彝族剪纸刺绣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石屏乌铜走银工艺
石屏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探析
英语倒装句用法归纳
将数学教学由知识层面引向探究欲望
《健民短语》一则
浅谈倒装句高考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