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前”用法及其相关问题分析

2016-03-16 04:59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副省长职务用法

闫 坷

(安徽大学文学院,合肥 230039)

“原/前”用法及其相关问题分析

闫坷

(安徽大学文学院,合肥 230039)

首先对“原/前”用法进行了探讨,举例表明当下仍然存在着这样一个“原/前”混用的情况。然后在总结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原/前”规范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同时对“原/前”分布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简单地描述。该篇还对“原/前苏联”、“前妻/前夫”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最后对“原/前”具体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进行了预测。

原/前用法;规范;原/前苏联;前夫/前妻

近二十年来一些学者对“原/前”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规范“原/前”用法的一些建议。方清明(2012)认为,“原/前”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之中,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交锋。那么,现如今这个问题(原/前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还存在吗?“原/前”使用情况到底如何,报刊杂志是不是已经规范了“原/前”用法呢?本文就以当下的例子为依据,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对 “原/前”用法做一些探讨。

一 “原/前”用法混乱

在近两年的网络媒体、新闻杂志上,还是会出现“原/前”用法混乱的现象,我们将之归结为“原/前”用法混乱的两种情况。

(一)我们先来看下面的四则例子:

(1)中央军委前副主席郭伯雄之子受查。(成报网,2015年03月03日)

(2)中央军委原副主席郭伯雄上将之子郭正钢的职务近日变动,由之前的浙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改为同为副军职的省军区副政委,同时晋升为少将军衔。(和讯新闻,2015年01月15日)

(3)中共中央纪委对全国政协前副主席苏荣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中时电子报,2015 年02月16日)

(4)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人民网,2015年02月16日)

例(1)称郭伯雄为中央军委前副主席,例(2)称郭伯雄为中央军委原副主席。例(3)将苏荣称为全国政协前副主席,而例(4)又将其称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列为“原/前”用法混乱的第一种情况:“原/前”可以交换使用,二者的分工不是很明确。

(二)再来看下面的几例:

(5)傅强是原义乌国土局局长,王奎明在义乌任副市长近十年。(和讯新闻,2015年03月24日)

(6)义乌国土局原局长傅强……(凤凰财经,2015年03月30日)

(7)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长认罪。(新浪新闻,2015年04月24日)

(8)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局长—美军名将戴维·彼得雷乌斯在战场上赢得口碑,却因向情人泄露国家机密和撒谎,于23日被法院判刑。(网易新闻,2015年04月25日)

例(5)中,“原”出现于单位名称之前,例(6)中,“原”出现于单位名称之后职务之前。例(7)中,“前”出现在单位名称中央情报局之前,而在例(8)中则出现在单位名称之后职务之前。我们把这种情况列为“原/前”用法混乱的第二种情况:“原/前”的位置不固定,但表意相同。这两种情况的分析思路来自胡隆佳(1998),他的研究方法于今天仍然适用。

那么,该如何规范“原/前”用法呢?下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二 “原/前”用法规范

从以上例子中可知,“原/前”虽然位置不同,但通过语境仍可理解其意义。这就不符合“经济原则”,同一个位置表达一个意思,那么一个词就够了不需要同时出现两个,以免引起歧义。

看下面这三个例子:

(9)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姬鹏飞

(10)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第一书记梅益

(11)原安徽副省长何闽旭落马记。

这三个例子中,“原”的位置相同,但是,例(9)中的“原”修饰的是机构名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意思是该机构现已不存在了,而例(10)中的“原”修饰的则是职务党组第一书记,指某人原来任该职务现在不在任了。例(11)就更明显了,“原”修饰的是副省长,肯定不是安徽。根据上下文,汉语人会很快弄明白“原/前”的修饰对象,但是作为理论来说显然是不严谨的,不能仅凭习惯作出判断。从语法来看,这样会出现表意不明的情况,不知道“原/前”修饰的是对象到底是哪个,语义含混对语言表达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规范“原/前”用法是有必要的,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胡隆佳(1998)、胡双宝(2000)、陈青松(2010)、方清明(2012)等学者认为“原/前”用于职务前是不存在歧义的,意义很明显“原/前”是修饰职务的。例如:

(12)成都市侨联原主席陈雄

(13)全国政协前副主席张克辉

(13)中的“原”修饰主席,(14)中的“前”修饰副主席,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原/前”至于机构之前,后面还有职务时表意就不是很明确了,如例(9)、例(10)。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学者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归纳起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原”放于机构之前,“前”放于职务之前,这样二者的分工就明确了;另一类是根据具体例子,分析能进入“原/前+职务名词/指人名词”是哪些职务名词,哪些指人名词,将这些名词进行分类。第一种分法有点主观臆断了,从实际情况可知,“原/前”用法问题比较复杂,不能做简单的一刀切。第二种分法详细具体,学术价值大,但是本人认为,我们在具体使用“原/前”的时候不会考虑的太过繁琐,哪种名词前用“原”,哪种名词前用“前”还需在脑中回想思考一下,对于交际来说是没有这个必要的。这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过于复杂的解释分类,也不利于留学生对“原/前”问题的掌握。本人认为,可根据“就近原则”对“原/前”问题进行规范,“原/前”放在职务前就修饰职务,放在机构前就修饰机构,这样做会缩短“原/前”之间的差距,忽视其后所跟名词的差别,但既然“原/前”动态的存在于我们的语言发展中,并且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一方完全取代另一方的情况,那我们采取这样的做法也未尝不可。

我们在这里简单地对“原/前”分布差异的原因做出解释。柳萌(2010)中,认为使用“原/前”是为了在交际中抬高其在陌生人心目中的地位。方清明(2012)将其归纳为客观因素,并补充的更为完善,因为深层次上,人的社会阶层不同、政治或经济地位不同,就会在语言表层反应出来。除了客观因素,他认为“原/前”分布差异与政治心理需求和媒体宣传引导作用有关。

三 “原/前”相关问题分析——“原/前苏联”

关于“原/前苏联”规范问题的讨论,可分为三派:(一)胡双宝(1998)、陈乐平(2002)、傅祚华(2004)等学者认为,没有“原/前苏联”这一说,建议统一使用“苏联,”他们依据两个原因:一、“前”与“后、现”是对立统一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依托,没有“后、现”也就无所谓“前”,“苏联”就一个,没有“后苏联”这种说法,所以当然也就无所谓“前苏联”了;二、根据字面意思“原/前苏联”指的是“苏联以前”并不指“苏联”。

(二)马文熙(1996)、文有仁(2005)(2006)等学者认为,除描写苏联当时的情况或同时期发生的事情使用“苏联”外,其余一律用“苏联”。他们依据的原因是在大家都能理解的描写苏联时期的语境中,在前面使用“原/前”就会显得赘余、多此一举。

(三)余颖(2003)、陈青松(2010)等学者认为, “原/前苏联”的存在是合理的。陈青松(2010)提出,“原/前+指人名词”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强的对比性。“原/前”并不只有“过去的(与‘后’相对)”这一个义项,还有“从前的”之意,表示的是一种对比变化,过去是现在不是了,“原/前苏联”就表示之前有过一个“苏联”现在没有了,这样就为 “原/前苏联”的存在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托。顺带还能解决“前妻/前夫”的问题,过去的婚姻关系现在不存在了,表示的是一种对比变化的关系,而不是说必须有了现在的妻子或丈夫才能称之前的为“前妻/前夫”。

综上,我们认为,如果涉及到描写苏联那个时期发生的事情,可以直接说“苏联”,以免重复啰嗦。除了这个情况外,使用“原/前苏联”是合理的,没必要将现在普遍的流行的话语强制删除。

四 余论

关于“原/前”的使用还应注意到两种情况:

(一)“原/前”的使用不可缺少,缺少之后会导致表意不明确

例如:(14)福建省副省长徐钢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新华网,2015年04月09日)

这句话中就缺了一个“原”字,因为该副省长涉嫌违纪,违法犯罪,那么他就不可能在原来的岗位上待下去了,所以这里的“副省长”应该为“原副省长”,在“副省长”前面加上一个“原”字。

(二)“原/前”的使用是多余的,本来表意明确,加上后显得语义啰嗦

例如:(15)安徽大学原10级文学院研究生

这类语句中,“原”字就是多余的,因为“10级”是一个特定名称,没有第二个“10级”,所以在表意清楚的情况下,“原”字就是多余的。

因此,在“原/前”使用中要以表达的清楚恰当为最终目标,既不可意义模糊,也不可重复赘余。

本文对“原/前”用法混乱现象进行了描述,对“原/前”规范问题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对“原/前”分布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简单地描述。本文还对“原/前苏联”、“前妻/前夫”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最后对“原/前”具体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进行了预测。

[1]胡传玺,刘长谦.原字的意义和用法[J].阅读与写作,2002(2).

[2]胡双宝.说“原”道“前”[J].语文建设,2000(6).

[3]胡隆佳.“原”“前”用法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8(10).

[4]陈青松. 说“前/原+指人名词”[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5]方清明.“原+职务名词”与“前+职务名词”辨析[J].海外华文教育,2012(6).

[6]柳萌.说“退”谈“原”[J].白说也说,2010(6).

[7]陈乐平.关于“前苏联”一词的质疑[J].修辞学习,2002(1).

[8]傅祚华.“苏联”与“前苏联”[J].科技与出版,2004(6).

[9]文有仁. 建议统一使用“苏联”一词[J].新闻三味,2005(10).

[10]文有仁.“苏联”还是“前苏联”[J].世界知识,2006(4).

[11]马文熙.前苏联宜慎用[J].语文建设,1996(5).

[12]刘守文,周广清.“原”字用法质疑[J].秘书之友,2000(8).

[13]余颖.也谈“前苏联”兼及过渡语言[J].修辞学习,2003(4).

[14]朱文雄.“前苏联”≠“苏联”——兼议“前、原”的词义补正[J].汉语学习,1997(6).

[责任编辑 刘贵阳]

"Analysis of the original / former" usage and related problems

YAN K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China)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 usage, for example the current still exists such a "original / former" were mixed. Then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scholars in the summary before on the issue of "original / former" standard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and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riginal / former" distribution made simple description. The "original / former Soviet Union", "ex" issues such as the analysis, at the end of the "possible original / former" in the process of use error forecast.

original / former usage; Specification; original / ex Soviet Union;

H03

A

1008-9128(2016)01-0082-03

10.13963/j.cnki.hhuxb.2016.01.022

2015-04-30

闫坷(1991-),女,河南济源人,硕士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副省长职务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作”与“做”的用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徐光副省长重要批示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特殊用法
今年是什么年
今年是什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