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学通书法之道

2016-03-16 21:02李洁
文化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书法史门类国学

李洁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传统文化】

以国学通书法之道

李洁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国学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其包含内容多样,涵盖知识全面,是我国的文化精髓。书法是我国传统艺术中一个特有的门类,是汉字书写形式的升华。所以学习国学通书法之道是书法学习的一个门径,可为书法寻得理论支撑、创新之道,帮助学习者领悟书法之妙,良好的国学涵养可以使书法学习者在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国学;书法;关联

中华文化自成体系,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国学作为一个概念,主要是与西学相较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国学中的某些理念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打上了深刻的民族烙印。[1]书法是我国各类艺术门类中的重要一方面,成为我国一门独有的艺术门类。笔者主要从国学的角度探究书法之道,现做如下分析。

一、国学概述

以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同时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精髓,其中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宗教学、史学、伦理学、农学和中医学等各个门类,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在古代社会的历史环境中,由于缺乏与其他文化的比较,我们民族文化特征并不突出。近代以降,西方思想涌入国内,与我们本土文化产生了融合与冲突,不同文化相互交织,我们民族文化的特征逐渐显现,遂以“国学”代称我们民族文化。[2]目前,国学作为我们的文化内容,对社会生活依旧有深刻的影响,如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已成为国民的一种民族记忆。

二、书法概述

书法是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门类,深刻体现了民族特色。书法的产生源远流长,其进入自觉时代和定型则在魏晋南北朝之际。我国现在发现的最早文字为殷商甲骨文,其为汉字在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周铭文、六国文字、秦小篆和汉隶则是中国文字的基本发展脉络,同时也是书法发展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篆体、隶书等基本定型,为后世书法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国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多个艺术门类进入自觉的时代。书法艺术在这个时期也基本定型。钟繇、二王等为行书和楷书的定型做出了卓越贡献。书法在隋唐时期达到高峰,两宋沿隋唐余绪继续发展,并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门类。

三、以国学通书法之道

(一)从国学中寻求理论支持

中华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书法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其发展与整体文化系统密不可分。在书法史中卓有成就的大家都善于突破创新,从其他领域汲取营养。书法之道中素有“字如其人”之说,这也是一个人气质使然。颜真卿便是一个典范,其所创颜体法度严谨、中正大气,如其人一样,刚正不阿、不偏不倚,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士大夫气节相一致。《周易》中的卦爻辞的解释中有“得中得正”之说,得中得正则大吉,颜真卿其人其字都可用“中正”来形容,之后“中正”也成为评价书法的一个重要标准。后世习颜字者,赏其字也慕其为人。颜体为书法中厚重大气的典范,我国书法中也不乏飘逸洒脱之体。王羲之一篇《兰亭序》洋洋洒洒,令人赏心悦目,张旭草书笔走龙蛇、不拘法度,这些字体充分体现了随性自然的特点。“自然”是我国传统思想中道家所推出的一个理念,主张“道法自然”,王羲之所处时代玄谈之风、老庄之道盛行,这对当时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王羲之的行书在不拘法度之时又暗合法度,体现出自然的特点。

(二)从国学中寻创新之道

书法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发展,这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可以一以贯之。中华文化是书法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其发展始终离不开这方沃土。书法要创新需先继承,中国书法史上名家辈出,各种字体交相辉映。历代书家、书法家对书法也进行了深刻探讨,总结出一系列理论,也是书法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的里程碑,这些关于书法的著作都成为国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人学书法不仅需临摹字体,也需了解书法史、书法理论。另外,眼界要开阔,若要提高书法书写能力和欣赏能力,就应不拘于书法本身,画论、诗论等均当涉猎,对中国文化发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经典应当细读,在这些国学典籍中悟书法之道。[3]中国有“厚积薄发”“博观约取”之说,在国学中汲取营养,在书法上方可有成就、有创新。书法的创新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站在巨人肩膀上方可看得更远。

(三)从国学中悟书法之妙

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在书写过程中也是陶冶情操的一个过程。要得书法之妙需有良好的国学功底,良好的国学功底对书法的学习及对书法内容的领悟都有一定的帮助。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多是对诗歌、经典等的书写,具备良好的国学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内容。另外,通过国学的学习可以使书法学习者更好地领悟书法中所传达的理念,提高自身修养和精神境界。

四、结语

书道与国学相通,从国学学习中可领悟书法之妙,可从中汲取丰富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和人生境界。习国学也是习书法一条门径,良好的国学功底可使学习书法者在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游刃有余,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1]魏爱臣.以国学通书法之道[J].中国书法,2015,(1):142-144.

[2]童心田.书法之道,贵在阴阳和谐[J].文化月刊,2015,(33):94-96.

[3]王明青,沈浩.沈浩:书法之道动中求静[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6,(2):50-52.

【责任编辑:周 丹】

J292.1

A

1673-7725(2016)07-0098-02

2016-05-05

李洁(1982-),女,甘肃兰州人,讲师,主要从事书法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书法史门类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论本科教育中书法史课程的开设与教学
宏观构建、精微解读—《书写的形态:中国书法史的经典瞬间》读后
对书法史教学实践中的若干思考
千奇百怪的动物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展览后记 跨越艺术门类的西部陶艺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作战门类出版
极简中国书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