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应对策略

2016-03-16 21:02
文化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黑客大学生教育

高 琳

(辽宁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处,辽宁 锦州 121001)



【大学文化】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应对策略

高 琳

(辽宁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处,辽宁锦州 121001)

随着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的不断呈现,其表现形式越发多种多样,将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阈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高校应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和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和使用观,建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教育队伍,构建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教育的软硬件环境。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应对策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达到了6.88亿,其中大学生占19.6%。[1]随着大学生上网人数的增加,随之而来的网络行为失范问题也不断得到凸显。关注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探寻有效的应对策略俨然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主要表现

认识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前提是要明确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内涵。有学者认为,所谓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是指“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有违理性、不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要求。”[2]依据这个内涵的界定,大学生目前较为常见的网络行为失范有以下几种:

(一)网络信息污染行为

这种行为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在网上传播不健康的信息。如散布网络谣言、在公共贴吧张贴小道消息和转发不健康的视频和图片等。二是随意在网络上发泄情绪,将网络作为自己的“情绪公厕”。如有的大学生在QQ和公共聊天室里骂人、对别人进行恶意攻击,甚至故意公布别人的联系方式等。

(二)网络涉黄行为

普特纳姆指出:“沉迷于色情文学的人能意识到它的危害性却无法控制自己。为此,他们的心理和精神上将变得非常压抑、自卑、脆弱,甚至与他人打交道都会变得困难。”[3]虽然我国近些年来在禁止网络传播色情内容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法律及管理工作,但是由于某些境外国家将网络黄色信息视为“合法”行为,并有着大量此类网站。这就给大学生网络涉黄行为提供了条件。大学生因为处于性成熟期,生理的变化导致他们无法抵制色情信息的吸引,加之入学后身边没有父母监管,使得大学生网络涉黄行为时有发生,甚至有的大学生将其作为盈利的手段。

(三)网络黑客行为

“由于网络自身的松散结构和其方便信息交流的构建目的,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无序性,造成对网络进行有效管理的难度加大,网上黑客几乎无处不在。”[4]部分大学生不仅不能正确认识网上黑客行为,有的还成为了黑客的一员,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对网络黑客的认识偏离了正确轨道。一项针对大学生开展的“我眼中的黑客”调查显示:“23%的大学生认为‘黑客是技术英雄’;44%的大学生认为‘黑客至少是一种人才’;甚至有79%的大学生认为黑客对社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推动了科技进步’;还有30%的大学生选择‘如果有能力,也愿意成为一名黑客’。”[5]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已经将网络技术的滥用视为一种正常现象,有的大学生甚至声称,黑客行为不是为了利益,而是为了炫技。

除了以上常见的网络行为失范行为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网络行为失范现象,如学术剽窃、网络盗窃、网络游戏沉迷等。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应对策略

诸种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行为不仅影响了网络空间的正常秩序,也凸显了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和加强管理的重要性。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和使用观

大学生上网无非两个目的,一是学习,二是使用。要减少或规避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和使用观。为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通过理论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渗透、辅导员日常教育以及正反面案例警示使大学充分认识到网络是一个公共产品,具有公共性,不能成为个人发泄情绪、炫技和沉迷的处所,特别是应通过以上形式教育学生学会甄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虚实和良莠。同时,高校还应尽力为学生提供网络信息和技术资源的学习探究和讨论的平台,加大网络行为失范严重后果的警示教育和宣传力度,促进大学生正确网络观的形成。

(二)建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教育队伍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应引起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教育队伍,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技术教师和学生管理者纳入专门的教育队伍,实现分工教育和综合合作。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好日常教育,包括课上和课下相关内容的讲解和沟通,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网络价值取向的教育应重点纳入日常教育中。网络技术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网上行为,了解学生的网上动态,开设专门的网络技术引导和培训平台。学生管理者要在学生中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在校园刊物上开设专门的网络行为失范教育版块,提供相关的教育内容供学生学习。

(三)构建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教育的软硬件环境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学校构建相应的软硬件环境。从软环境方面看,学校应将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畴,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促进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从硬件环境看,学校应加强校园网络的基础建设,管理和规范校园内的上网场所,科学合理地安排上网设施的使用。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与政府和地方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建立合作,引进地方先进的网络资源、网络法规和安全教育人才,与学校的教育队伍形成合力,为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引导和教育提供坚实的硬件平台。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2016-04-08.

[2][4][5]王贤卿.道德是否可以虚拟——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73.176.

[3]鲁霖.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表现及对策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5,(2):78-79.

【责任编辑:王 崇】

G416

A

1673-7725(2016)07-0148-02

2016-05-18

高琳(1978-),女,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黑客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欢乐英雄
多少个屁能把布克崩起来?
题解教育『三问』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