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马克思实践观的内在一致性

2016-03-16 21:02刘长林朱爱军
文化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宜人样式中国梦

刘长林 朱爱军

(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文化哲学】

“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马克思实践观的内在一致性

刘长林朱爱军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马克思实践观的根本旨归就是对人的“现实性终极关怀”,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实践观的内在逻辑就是强调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确立“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实践样式,追求“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蕴含立美之维的马克思实践观可以概括为“立美宜人”的实践观。体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中国梦”同样也是一个“立美宜人”的美的理想建构之路。“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马克思实践观的根本旨归和内在逻辑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中国梦;马克思实践观;立美宜人

从哲学层面上来看,“中国梦”的最终旨归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实现这一美的理想的方式必须立足实践,并在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同时确立美的实践样式。这与马克思实践观的根本旨归与内在逻辑具有一致性。

一、马克思实践观的根本旨归与内在逻辑

马克思实践观的根本旨归与内在逻辑,集中体现在马克思本人的经典论述之中。马克思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观的集中体现。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强调:“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那么,人类应该怎样改变世界呢?也就是以怎样的实践样式改变世界呢?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美的问题置于由“活动中的人”和“人的活动”凝结成的实践这一总体框架中,并从客体—审美对象的生成,人的内在需要,人的特有能力(本质力量),主体性的感觉等角度(方面)进行思考与理解,指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也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3]这里体现出马克思实践观中的“立美之维”。那么,体现“立美之维”的人类的整个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呢?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追求是什么呢?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名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核心是自由,是指通过具有美的规律的实践样式把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的人发展为自由的人,同时,人的实践也成为了实现人的自由的方法和手段。“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核心是全面,每一个自由发展的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自由的人,是个体通过实践回归人的类本质属性的同时与自然界实现主体性的合一。[5]

由此可见,马克思实践观的根本旨归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现实生活中实践的人向自由的人的转变。而马克思实践观的内在逻辑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首先,人要通过实践改变世界。值得注意的是,人不仅仅是相对于客观世界而作为主体性的存在,人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改变世界”既是人要改变人所在的世界,也是要改变作为改变世界的人自身,这体现了马克思实践观中的双重尺度。马克思实践观中的实践绝不仅仅是改变世界的物质实践,同时也是改变人自身的实践也就是审美实践。马克思的实践观是物质实践和审美实践的合一。其次,在实现物质实践和审美实践的合一之后,在实践的人逐渐发展为自由的人的同时确立了“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实践样式。“按照美的规律建造”与按照科学的规律创造最大的不同就是改变世界的主体由实践的人转变为自由的人。最后,人在美的规律中进行实践,人在美的规律中获得自由,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马克思实践观蕴含“立美之维”的实践样式

在我们探寻马克思实践观的根本旨归与内在逻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马克思不仅特别强调了实践这个维度在哲学上的根本性的意义,而且也更加注重了在现实层面上,也就是在人类自身的最具根本意义的生存方式(“活动中的人”和“人的活动”凝结成的实践)意义上实践样式的选择。马克思所强调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不仅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也是真正属于人的生存方式与实践样式。也正是这种体现“立美之维”的人的生存方式与实践样式,才是人类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必由之路。也可以说:体现“立美之维”的人的生存方式与实践样式,是实践通向、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合理进路。如果把“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内在地蕴涵在体现“立美之维”的人的生存方式与实践样式中,在现实性的终极关怀中、在人的生存方式与实践样式和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统一的维度来看,“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种实践样式的根本旨归就是“立美宜人”。因此,也可以把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概括为“立美的实践观”。

这里需要说明一个在概念使用上的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用“立美”,而不用“审美”?

我们必须看到,同样是对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进行理解,维度的不同也会造成“旨”与“质”的区别的。如果从“审美之维”来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就与“立美之维”的理解具有“旨”与“质”的根本性的不同。

有学者指出,“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审美的现实发生学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与根据。在实践中形成的人的整体性在现实的社会分工和生活境遇中被割裂与压抑;而同时,这一整体性又在实践中形成的审美境界里得以去蔽与复归。实践造成了主体性与整体性的现实失落,实践又造成了主体整体性得以实现的审美活动,正是在审美中,主体得以真正地从对象中面对自身,欣赏自身,在自身整体性的光辉中陶醉。马克思实践观点的美学意义在这里得到了历史与现实的证实。”[6]这种理解还是从纯粹的“审美之维”对“审美价值”的精神作用(“陶醉”)的一种凸显,并没有真正找到马克思实践观点的美学意义,也没有找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审美的现实发生学提供的“重要的视角与根据”。这种理解的“毛病”就出在它只是从“审美之维”而没有从“立美之维”来理解马克思实践观点的美学意义,没有把马克思哲学观的要旨“改变世界”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统一起来放到“实践”中进行理解,特别是没有注意到马克思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要旨正是“实践的样态”问题。

三、“中国梦”是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充分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伟大设想,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明确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实践目标并提供了实现这一理想的方法原则。“中国梦”的提出立足于中国当下的现实性基础。“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同马克思实践观点根本旨归一样都是对人的“现实性终极关怀”,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美的理想,是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梦”不仅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更是中华民族走向自由之梦。美的理想建构必须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同马克思的实践观一样“中国梦”同样蕴含着“立美之维”的实践样式。“立美之维”的实践样式也是马克思实践观内在逻辑的集中体现。因此,可以说“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来改变世界,实现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才能实现这一美的理想。而这一美的理想的实现更离不开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实践样式。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华民族进行改革开放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对合理实践样式的探索从未停止。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实际上是确立了要立足于实践改变世界,这是对马克思实践观内在逻辑起点的重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特殊国情下中国共产党率先对合理实践样式转变的积极探索;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设道路上合理实践样式的总结。“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要确立马克思实践观中“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实践样式、“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即是追求“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这是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梦”的提出则是在对以往合理实践样式的探索和总结下,更为明确的指出了中华民族奋斗的目标和方法。

“中国梦”的实现首先就是要立足实践对旧的实践样式进行合理的扬弃,通过对合理实践样式的确立,按照美的规律去改变世界。“中国梦”实现的目标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全体中华儿女自由全面的发展。如果说马克思实践观可以概括为是一种“立美宜人”的实践观,“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同样也体现了这种“立美宜人”的实践观。“立美”是对合理实践样式的现实性追求,“宜人”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蕴含着审美之维的“立美宜人”的实践观体现了“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马克思实践观的内在一致性。

[1][4]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294.

[2][3]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5.96-97.

[5]朱爱军.构建“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N].光明日报.2010-11-08.

[6]高楠.审美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新探——谈审美的基本功能[J].社会科学辑刊,1994,(04).

【责任编辑:周 丹】

D601

A

1673-7725(2016)07-0162-03

2016-06-28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对‘中国梦’的美学思考”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4LSLK2i2x-08)。

刘长林(1991-),男,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宜人样式中国梦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社区睦邻点的“宜人温度”
秋食养生 炖补宜人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
此处宜人(精卒)
此处宜人(精卒)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