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外戚世家》看西汉前期上层妇女的身份地位

2016-03-16 21:02赵沈亭李昱君
文化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外戚武帝西汉

赵沈亭 李昱君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文史论苑】

从《史记·外戚世家》看西汉前期上层妇女的身份地位

赵沈亭李昱君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史记·外戚世家》中记载了西汉前期从高祖到武帝众后妃的事迹,通过阅读史料可以了解上层贵族妇女的身份地位。西汉前期上层妇女身份地位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与政治影响中,通过研究《史记·外戚世家》中涉及的后妃及相关人物,可以发现西汉前期上层妇女有较高的地位。

《史记·外戚世家》;西汉前期;妇女;家庭地位;政治作用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比较低下,但这一情况也在逐渐发展变化。西汉前期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较东汉以及之后隋、唐、宋、元、明和清时期的妇女地位高。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开篇便谈到“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1]。由于史料记载范围促狭,主要记载上层贵族妇女群体的家庭生活与政治中的地位。

一、西汉前期上层妇女在婚姻家庭的地位

西汉前期子女婚姻主要是由父母或长辈决定,即“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但是,子女在婚姻上还有一定决定权。如武帝之姊平阳公主,曾嫁曹寿为妻,因曹寿患病,平阳公主便与他离婚。平阳公主离婚后自择夫君,这是当时社会舆论与风气所允许的。平阳公主后嫁于卫青,“是时平阳公主寡居,当用列侯尚主。主与左右议长安中列侯可为夫者,皆言大将军可。……于是主乃许之。言之皇后,令白之武帝,乃诏卫将军尚平阳公主焉”[2]。此事也表明皇帝承认女子有自择夫君的权力。虽然当时由父母做主的婚姻也存在,但说当时许多女子具有婚姻自由也不夸张。

在西汉前期,女子离婚或寡妇再嫁都比较平常。女子如对丈夫不满,也可弃之而去,如汉景帝王皇后之母臧儿,丈夫死后再嫁他人。“臧儿嫁为槐里王仲妻,生男曰信,与两女。而仲死,臧儿更嫁长陵田氏,生男羛、胜。”[3]可见当时女子丈夫死后再嫁是较为常见,并不像后代那样丈夫死后寡妇要守寡。再入王皇后,也是先嫁金王孙,生一女后,而后嫁与汉景帝,与金王孙所生女儿在武帝即位后进宫,武帝称之为大姊,并封为修成君,可见西汉前期比较认可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妇女地位之高。“臧儿长女嫁为金王孙妇,生一女矣,而臧儿卜筮之,曰两女皆当贵。因欲奇两女,乃夺金氏。金氏怒,不肯予决,乃内之太子宫。太子幸爱之,生三女一男。”[4]太子竟不认为离婚之后的女子不贞,即位后还立为皇后,可见当时对女子的婚姻要求并不苛刻,女子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婚姻自由。

西汉前期,女子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相对来说较高,一个显著表现是妇女与男子在家庭中相比有较为平等的地位与权利,如女子可以继承财产。窦太后去世后,“遗诏尽以东宫金钱财物赐长公主嫖”。长公主嫖为武帝姑姑,景帝之姊,从长公主嫖继承财产可以看出当时女子在家庭中地位之高。同时,妇女做母亲后,在家中也具有较高的权威,如汉初一部分人随母姓而并不随父姓,汉武帝时的皇后卫子夫和大将军卫青便是随母姓。皇子未封者多以母姓为称,如汉景帝时的栗太子是因其母亲为栗姓,汉武帝的卫太子和卫长公主也是因其母亲姓卫,史良娣的儿子称史皇孙。此外,还有不承袭父爵而承袭母爵的,如宣平侯张敖之子,是因为其母鲁元公主而称为鲁元王。在封建家庭以父为一家之主的情况下,上述现象都反映了妇女的地位有时可以和丈夫相抗衡。

二、西汉前期上层妇女在政治中的作用

西汉前期的妇女可以介入政治,一些上层阶级的妇女甚至可以干预政治,同时在某些大政方针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高祖、惠帝、少帝时期,吕后的影响随处可见。她参与诛杀异性诸侯王;与萧何设计骗杀韩信,将韩信斩之长乐宫室,为刘邦除去一块心病;再后来在处理彭越的过程中采取了同样的手段。这些都体现了吕后的机警、老练和深谋远虑,不愧为刘邦的得力助手。高祖十二年(前195),淮南王英布举兵叛乱,经吕后劝告,刘邦率军亲征,一举消灭英布。西汉建立之初,在诛杀彭越、韩信、英布三位开国功臣的态度上,刘邦是犹豫不决的,但吕后则相反,没有丝毫妇人之仁,表现得十分果断和坚决。一方面,吕后的这些协助稳定了汉初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为太子刘盈即位开辟了道路。高祖驾崩后,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其母吕后操纵大权。吕后听政,延续刘邦休养生息的政策,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无为而治,使西汉政权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继续维持汉匈和亲的政策,维护了边疆的稳定。吕后作为西汉最有权势的女政治家,虽然政治手段毒辣,重用吕氏外戚,但不可否认,她在西汉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维护了汉王朝的统治,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窦皇后,汉文帝皇后,景帝太后,武帝太皇太后,历经三朝,出身卑微,因儿子被立为太子,母以子贵,成为皇后。“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5]她推崇黄老学说,“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黄老学说在当时很长时期内占据上层思想领域,为休养生息和之后富国强兵提供了思想基础。汉武帝继位初期,窦太后继续操纵朝政大权,武帝不便违忤窦太后,全部朝廷重大决策都需要窦太后最后裁决。武帝欲推行的“罢黜百家”政策也不能得到批准,直到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逝世,汉武帝才得以正式确立“罢黜百家”的指导思想,施展他的政治抱负。另外,因为窦后在朝廷中的地位,她的父亲被追尊为安成侯,她失散多年的弟弟在找到后被封为章武侯,侄子被封为南皮侯,从昆弟窦婴被封为魏其侯,“窦氏凡三人为侯”。窦太后的女儿长公主嫖在宫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如刘彻被立为太子,长公主嫖起到了重要作用。长公主想日后自己女儿做皇后,便在栗姬之子被立为太子后,希望太子娶自己的女儿,而栗姬拒绝了她。此后,长公主嫖找王美人(武帝母亲),王美人答应了。而长公主在景帝面前“得贵幸”,她经常在景帝面前“馋栗姬短”,最后使栗姬失宠。在长公主嫖和王夫人的计谋下,“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6]。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妇女在政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卫子夫,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同样出身贫寒,曾在平阳公主家做歌女,“子夫为平阳主讴者”因偶然的机会被武帝临幸,最后被封为皇后。生三名公主和一皇子,皇子名据,被立为太子。因为卫子夫的原因,她的弟弟卫青由家奴逐步晋升,“以大将军封为长平侯”。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还娶了平阳公主,政治地位大大提升,他的三个儿子被封为侯,“贵震天下”。天下歌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7]可见当时妇女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以看出西汉前期的皇后并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出身卑微者同样可以做皇后,还可以使家族荣耀。当卫太子因为“巫蛊之祸”被废后,武帝认识到了妇女在政治中的作用及妇女干政的弊端,欲立少子刘弗陵为太子,“立子去母”,处死了刘弗陵之母钩弋夫人。当左右问及“立其子,何其去母”,武帝回应道:“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8]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妇女在政治中所起作用之大,引起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三、结语

西汉前期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相对较高,这不仅体现在家庭婚姻中,也体现在政治中。“当然,对于汉代妇女较高的地位,我们也不能夸大,因为它毕竟是在‘母权社会’衰落之后,处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之下,所以我们只能说是相对而言。”[9]

[1][2][3][4][5][6][7][8][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82.1967.1983.1975.1975.1972.1983.1986.1986.

[9]崔瑞.浅论中国汉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20-125.

【责任编辑:周 丹】

I206.2;K204

A

1673-7725(2016)07-0199-03

2016-05-05

赵沈亭(1995-),男,山东潍坊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猜你喜欢
外戚武帝西汉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巫蛊之祸”性质再论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曹魏政权立后的解读
巫蛊之祸对汉武帝一朝政局的影响
重蹈覆辙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