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佚文辑考*

2016-03-17 11:50王定勇
古籍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康熙

王定勇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王士禛佚文辑考*

王定勇

王士禛是清初著名诗人,主持风雅近五十年,文章宏富,版本繁多。晚年编订《带经堂集》,对早年诗文集加以修订,抽换和删削部分作品,以致许多诗文遗佚。后人代有辑佚,如乾隆间张承先辑王士禛古今体诗一百二十余首,编为《渔洋山人集外诗》二卷(有乾隆四十二年钱大昕序刊本及光绪二十年《观自得斋丛书》本)。今人整理的《王士禛全集》*[清]王士禛著、袁世硕主编:《王士禛全集》,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全面辑录了渔洋诗、文、杂著等作品,被誉为“一代诗宗著作的全景展示”*桑圣彤:《一代诗宗著作的全景展示,清初文学研究的珍贵史料——评齐鲁书社〈王士禛全集〉》,《书坛话语:2008—2009年山东出版研究论文选编》,济南:泰山出版社,2009年,第178页。。《王士禛全集》辑入王士禛佚诗约800首、佚文77篇、书札146通,抉幽搜奇,厥功甚伟。然王士禛著作篇章甚富,《全集》尚有遗珠之憾,后之学者续有拾遗补阙*闵丰:《王士禛佚诗辑考》,《中国诗学》第12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25-33页;杨晓斌:《王士禛集外诗与其诗文集的删定问题》,《文献》,2012年第4期,第180-183页。。王士禛名高天下,“海内公卿大夫、文人学士,无远近贵贱,识公之面,闻公之名者,莫不尊之为泰山北斗”*[清]王掞:《诰授资政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王公神道碑铭》,《王士祯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99页。,一生题序甚多。其中不少篇什不入文集,而随他人文集传世。今从清人集部中辑得渔洋集外序文十一则,以作年先后编次如下。

一 燕笺诗集序

读坦翁先生《燕笺》,短歌纪之。

新乡司马真人龙,挥毫落纸如飘风。安丘相公志复同,龙吟鸾答相噌吰。一时文苑推两雄,八骏腾踏凡马空。百弩射潮江海东,文城百尺屹高墉,尔乃破坚直造如临冲。孟津学士人伦宗(觉斯先生),今日杜陵推薛公(行屋先生),登坛左右挽桃茢。旌旗壁垒何熊熊,和歌击筑渐离市,壮气欲开滹沱水。渔阳上谷寒正隐,高秋笔墨相凭凌。蚕丛鸟道不知几千里,凿山巨手今五丁。中原从此有正始,纷纷江黄弦顿何敢附宗盟。薛公玉堂安丘相,司马分陕临东封。蜀有孟津骑龙天上去,莲花玉女常相从。旧日蓟门高会殊寂寞,萧条长乐闻疏钟。司马语此意慷慨,嗟予小子真凡庸。泰山拔地青万仞,区区何足知云亭。幸兹一卷冰雪怀袖中,聪明欲尽神相通。门人王士禛沐手具草。*[清]张缙彦:《燕笺诗集》卷首,《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627页。

《燕笺诗集》五卷,张缙彦撰,清顺治刻本。此集有“顺治癸巳年家弟安丘刘正宗题”“蜀仙井胡世安书”“顺治甲午仲春琅琊治民门下士丁耀亢谨题于稷下趵泉之西”等三篇序文及“门人王士禛沐手具草”的七言古诗。顺治十一年(1654),张缙彦到杭州任浙江左布政使,顺治十五年改任工部右侍郎离开杭州。此集卷尾有“西湖隐民孙从龙校监梓”,可知刻于浙江布政使任上。刘正宗序作于顺治十年癸巳(1653),丁耀亢序作于顺治十一年甲午。王士禛诗当作于此际。

缙彦(1599—1670)字濂源,号坦公,河南新乡人,明朝任兵部尚书,甲申围城中开门迎降,后又降清,最后流放宁古塔,死于塞外。张缙彦与刘正宗(字可宗,号宪石,山东安丘人)、王铎(字觉斯,号痴庵,河南孟津人)、薛所蕴(字子展,号行屋,河南孟县人)往来密切。当时清廷有南北党争,南党以秘书院大学士陈名夏为首,北党以文华殿大学士刘正宗为魁。顺治十七年(1660)北党失势,刘正宗革职,张缙彦遣戍。王士禛诗中,“新乡司马”指张缙彦,“安丘相公”指刘正宗,觉斯先生、行屋先生分别指王铎、薛所蕴,对北党中人极尽吹捧,稍嫌露骨。王士禛顺治十五年(1658)举进士,任扬州府推官,由此长诗可知他当时是奔走于刘、张门下的。此集作序者除王士禛年辈较晚,其余都是贰臣。青年王士禛在政治上与诗歌创作上都是北派嫡传,可是后来脱离羁绊,改奉钱牧斋、吴梅村为宗主。该诗透露了王士禛早期诗歌的渊源流变,其不入文集或与清初党争有关。

二 渍槻堂集唐弁言

余壬辰、癸巳间,与家兄西樵先后为《香奁诗》数十篇。自序有云:玉溪、玉山之流,款腻浓躁,不必与体格为合,而反与三百五篇为近,芑山张氏当叹绝以为知言。今年与彤臣作客都门,予弹铗书空,意兴都尽。而彤臣乃于登高作赋之余,戏辑唐句为《春闺诗》,不旬日遂至百首。读之如古官锦阅数十百年,忽着蜀江一濯,丝理文彩颇若别经机抒。昔荷泽李龏和父作《翦绡集》,说者以为巧夺天工。然龏之所采,无过飞卿数家,岂若此集之网罗百氏,使李、杜、元、白共归一冶,初、盛、中、晚无复殊观!令与和父较其工拙,吾不知古今人度越何如,正恐积薪之叹所不免耳。戊戌七夕日,同里年盟弟王士禛拜题于萧寺。*[清]傅扆:《渍槻堂集唐》卷首,《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2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265页。

《渍槻堂集唐》一卷,傅扆撰,清顺治刻本,有王士禛所作弁言。弁言作于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

扆(1614—1684)字兰生,一字彤臣,顺治乙未进士,山东桓台新城镇人。著有《渍槻堂集唐》,乃集唐人诗句之作。王士禛序先从自己兄弟写作《香奁诗》叙起,称李商隐、韩偓的诗歌“反与三百五篇为近”,其实也是为自己的诗歌张本。他将这样的内容写在傅扆的诗序里,显然也是以此评价《渍槻堂集唐》的。王士禛较傅扆年轻20岁,幼年时即得其奖掖,交谊深厚。傅氏一生著述颇丰,《渔洋诗话》卷下誉其“博雅能诗,作词曲亦跌宕有致”,并录其诗数首。傅扆殁后,王士禛为撰墓志铭,称“三十年来,道德相勗,文章相益,过失相规,交谊庶几近古”*[清]王士禛:《山西道监察御史彤臣傅公墓志铭》,《王士禛全集》,第1639页。。

当朱利安思考回归家庭,另一位“大师班”学生则在宁夏酿酒酿得不亦乐乎,他就是大陆MW最年轻的申请者——戴鸿靖(Ian)。今年,戴鸿靖换了个狂野不羁的发型,颇有没睡醒的爱因斯坦风范,从此他有了个新代号“Ian·斯坦·戴”。今年他还酿出了很好玩的酒,在朋友圈里不无自豪地表示:“距离中国最好,还很遥远。距离中国最好玩,那是不太远了!本年度中国酿造最好玩的葡萄酒,不服来战。”

三 志壑堂诗集序

秋水轩唱和《贺新郎》词,自曹顾庵始,而合肥公继之,伯紫、荔裳、西樵更倡迭和,遂成卷帙。栎园刻之白下,大江南北和者又十数家。济武先生十余阕最后出,顿挫浏漓,抑扬爽朗,卓尔大雅,莫之与京,自南渡辛、刘后,五百年无此作矣。惜也未及三载,而芝麓、荔裳、栎园皆已观化,先兄西樵亦捐宾客,不能起之九原。快读斯制,击筑和歌,点笔一过,不胜死生契阔之感。先生不云乎:“此事只堪拍手笑,叹痴人痛哭情何浅。”不觉洒然一笑,曰命之矣。后学王士正贻上敬书。*[清]唐梦赉:《志壑堂诗集》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1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181页。

《志壑堂诗集》十二卷,唐梦赉撰,清康熙刻全集本,其中收词作一卷,王士禛作序。该集另有汪懋麟序,作于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王士禛序当作于同时。

梦赉(1627—1698),字济武,号岚亭,别号豹岩,山东淄川人,顺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因事罢归。王士禛为其编定《志壑堂集》并作序,称“其文近于蒙庄,而其诗近于东坡”*[清]王士禛:《志壑堂集序》,《王士禛全集》,第1777页。。《渔洋诗话》卷中称其“其诗源出苏、陆”,并录诗数首。梦赉殁后,王士禛为撰墓志铭,誉其“发为文章,世间世出,左右逢原,若悬河决溜,一息千里而莫之能御也。论诗以苏、陆为宗,跌宕排奡,上轶旁出。”*[清]王士禛:《翰林秘书院检讨豹岩唐公墓志铭》,《王士禛全集》,第2179页。《志壑堂诗集》收入词作一卷,“此事只堪拍手笑”二句出自[贺新郎]《漫兴》,乃秋水轩唱和之作。“秋水轩唱和”是清代词坛一大盛事。康熙十年(1664),周在浚寓居京城秋水轩,曹尔堪(号顾庵)作《贺新郎》题壁。当时名流龚鼎孳(号芝麓,世称“合肥公”)、纪映钟(字伯紫)、宋琬(号荔裳)、王士禄(号西樵)、唐梦赉(字济武)等,纷纷唱和,历时一年,波及大江南北。周在浚结集《秋水轩唱和词》二十六卷,共收26位词人176首词,其父周亮工(号栎园)刻之于白下(今属江苏南京)。秋水轩唱和鼓吹“稼轩风”,是清初词风转捩的关键。

四 慎余堂诗序

古之作者,其诗虽本于性情,然渊源莫不各有所自。不古人是师而能显当时、垂后世者,未之闻也。故源于《楚辞》者,李陵;源于《国风》者,曹植;源于《小雅》者,阮籍;源于应玚者,陶潜;源于刘桢者,左思。至王粲则又源于李陵,陆机、谢灵运则又源于曹植,潘岳则又源于王粲,张协则又源于陆机,郭璞则又源于潘岳,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之徒,则又源于陶潜。此所谓各有专师者也。若夫江淹拟古,体兼众长,靡不宛肖。太白清新俊逸,既似庾鲍,其古风复宗子昂。少陵上薄风雅,下该沈宋,才夺苏李,气吞曹刘,岂非无所不学而集大成者乎!今之君子,不师古人,而惟心是师,诩诩自多,傲睨曩哲;其有稍知师法者,亦不过奉近代一二人为职志,而不识汉魏三唐之有其真也,是何异适越而北其辕哉!吾家良辅,天姿俊异,风骨嶷然,且能学于古人。自三百篇而下,讫于李唐之作,口诵心惟,含华哜胾,得其神理,故发为诗歌,绝去俗下淫哇之习。古诗歌行似太白、高岑,近体得少陵家法,绝句又兼元白、梦得、义山之妙,不名一家,而词各有本。昔人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良辅近之矣。余少而嗜吟,志切追古,仅望见其堂皇,而未窥其奥窔,嘉良辅之能自得师,将日进而未有止也,于是乎言。康熙庚申冬日,叔士禛阮亭甫序。*[清]王元弼:《慎余堂诗》卷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慎余堂诗集》五卷,王元弼撰,清康熙刻本,有王士禛序。该序作于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

元弼字良辅,奉天(今辽宁沈阳)人。此集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自刻,施闰章、叶方霭、王士禛等为之评定。元弼祖籍琅琊,新城王氏承续琅琊王氏,故王士禛自称叔辈。元弼于康熙十八年(1679)赴任湖南零陵县令,王士禛作《湘水行送良辅宰零陵》诗赠之,有“子今年少去为吏,况有诗笔人所知”之句,见《渔洋续诗集》。

五 息庐诗序

《息庐诗》六卷,汪洪度撰,清康熙刻本,有吴苑、王士禛序。据惠栋《渔洋山人年谱补》,康熙二十二年辛酉(1681)王士禛选《息庐诗》。该序当作于是年。

洪度字于鼎,号息庐,安徽歙县人,寓居扬州。与其兄汪楫(字舟次)同受业于王士禛,与吴苑(号楞香)、孙枝蔚、吴嘉纪等往来。王士禛与汪洪度过从甚密,诗文中多有提及。有《王贻上与汪于鼎手札》十五通存世,今人辑入《王士禛全集》。《古夫于亭杂录》卷一录洪度《铁券叹》《建文钟》二诗,评曰:“革除一案,万古公愤,右二篇发挥痛快,故备录之。于鼎,新安歙人,余门人也,其《息庐诗集》,余所论定。”《渔洋诗话》卷下:“余尝定其全集,歌行如《建文钟》《湖熟菜》等篇,皆是史笔,非苟作者。”

六 完玉堂诗集题辞

严沧浪以禅论诗,千古不拔。汉、魏、陶、谢以及盛唐,白牛上乘也。大历已下,逮乎宋元,羊鹿等车也。借公从儒入释,勇猛精进,早岁闻道,又能亲炙作家,虚怀访问,善于运化。自会稽入都,以诗来贽,读其诗,如其人。信乎,钝翁称许为不谬!其笔秀骨清,造境闲而远,悟性空而灵。盖有得于蒲团竹篦之工,沃以烟霞神韵,此真禅河香象也。*[清]释元璟:《完玉堂诗集》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1册,第538页。

《完玉堂诗集》十卷,释元璟撰,有清初刻本,收入《清代诗文集汇编》;又有清雍正刻本,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均有王士禛序,二本文字相同。卷首有作者自序及汪琬(号钝庵)、王士禛等二十余家题辞。

元璟字借山,号晚香老人,资性贞敏,曾于杭州结“西溪吟社”,与康熙间名士多有交往。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元璟进京,《完玉堂诗集》卷三《辛未除夕》有“京国交游云不定”之句。其在京与王士禛结交,同书卷三有《西城别墅诗王阮亭少司寇属赋》。王士禛《居易录》卷十七云:“会稽释子元璟,字借山,平湖人,投诗为贽,颇有秀句。”并摘录元璟佳句。王士禛所摘之句,被元璟特列于《完玉堂诗集》卷三末尾处。此题辞当作于康熙三十年。惠士奇(天牧)《题完玉堂诗集》:“其诗精警淡远,惜乎钝庵不及见也。”汪琬卒于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元璟诗集编成于是年之后。此亦可为旁证。

七 箧衍集序

古人说诗不一家,若刘勰、钟嵘、殷璠、严羽,洎近代昌谷徐氏,予皆有取焉。若齐己《诗格》、谢榛《诗说》,则无取乎尔。故诸经皆有故训,而善说诗者唯以意逆志,自得于永言声律之表,此物此志也。唐人选诗,自《英灵》《间气》诸集,犹存古意,不必篇目之众多也。至《鼓吹》《三体》以来,浸失之尔。后得其旨者,如杨升庵之《明诗》、杨梦山之《弘正诗》、顾玄言之《国雅》,譬诸清庙朱弦,独闻疏越,其去淫哇嘈囋之音,固有辨矣。顺治末,南城陈伯玑尝续《国雅》,意存矜慎。予读而善之,嘉其始而勖其终,伯玑不能从也。钱牧翁有《吾炙集》,施愚山有《藏山集》,叶讱庵有《独赏集》,皆秘不示人,意其于唐人之旨必有合者,而惜子之未及见也。陈其年太史撰《箧衍集》,时官京师,不旬日与予辄相见,未尝一语及此书。殁将十年,而其同里蒋子京少始得于敝簏而传之。先以质予,予曰:“此古琴瑟疏越之遗也。后有赏音,庶无闻古乐而思卧,诗教其兴欤!”康熙壬申长至雪夜,济南王士正序。*[清]陈维崧:《箧衍集》卷首,《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3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329页。

《箧衍集》十二卷,陈维崧编,有清康熙三十一年刻本、康熙三十六年蒋国祥刻本、乾隆二十六年华绮刻本,兹从乾隆华绮刻本辑得王士禛序。该序作于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今人刘和文先生以乾隆华绮刻本为底本点校《箧衍集》(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亦录有此序。刘氏点校本与笔者所见文字相同,惟署名作“王士禛”,当是据现下通行说法而改。

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无锡)人。《箧衍集》所收为陈氏交游所作,高雅恬淡、沉郁顿挫、古拙质朴、清新明朗、婉丽流畅等不同风格均有作品选入,基本上反映了顺、康时期的诗坛面貌。因其体例成熟、评论公允,在清代诗坛颇受重视。沈德潜论及清初诗歌选本曾云:“国朝选本诗,或尊重名位,或借交游结纳,不专论诗也。陈检讨《箧衍集》较诸本为善。”*[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页。在清初的清初诗选本中,王士禛《感旧集》、陈维崧《箧衍集》别具一格,选诗以记录个人交游为主。两书还有一个共同之处,王、陈有生之年并未刊刻,而是身故多年方得以梓行。张元济《岭南诗存跋》指出:“明末遗老脍炙人口之句,亦仅散见于《感旧》《箧衍》集中”*张元济:《涉园序跋集录》,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265页。,遗民文字触忤时禁,大概是当年未付梓刻的原因。《感旧集》凸显了王士禛讲根柢、重性情的诗学观,亦是其“以意逆志”诗学理论的实践,陈氏《箧衍集》异曲而同工,故激赏之。一般选家往往以个人趣味决定作品的取舍,“其病在于以己律人,而不能各随人之所长以为去取,似尚不如《箧衍集》《感旧集》之不拘于一格也。”*[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8页。

八 敦好堂旅草序

金陵古都会,江山雄丽,风气清华,由来尚矣。六代以往不具论。有明嘉靖中,顾华玉、盛仲交与皇甫子循、何元朗、黄淳父之流,更倡迭和。万历间,陈子野、许石城继之,盛太古与曹能始、臧晋叔辈又继之。百余年间,金陵、青溪诸社,照映江左,称极盛焉。五十年来,地主无人,寓公亦鲜,风雅寥落,与残山剩水同增有心者之惋叹而已。二十年前,予客金陵,尚及与箨庵、戆叟、涂山、茶村、曼翁诸遗老游,处一筇一笠,相从于栖霞、牛首之间。一弹指顷而诸贤乃尽,予亦齿发就衰矣。今乃得一思远,诵其诗,仿佛二十年前旧游,而嘉、万间前辈风流如可交臂遇之也。思远有子振先出予门,以集来乞序,屡请而未暇报也。冬夜取读一过,枨触旧游,题而归之。思远其亦有感于予言乎?济南王士禛序。*[清]马迅:《敦好堂旅草》卷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敦好堂旅草》一卷,清马迅撰,清康熙刻本,有方孝标、王士禛、宫梦仁、米汉雯、马教思、陈菁、陈悦储序。宫序作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王序当在此时。

迅字思远,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平事迹不详。《贩书偶记》卷十四著录:“《敦好堂旅草》一卷,石城马迅撰,康熙壬申刊。”

九 菀青集序

往与西河毛检讨谈诗,若文即为陈青崖编修首屈一指。乃文自宗伯慕庐先生而后,海内已寖寖乎日新月盛。诗则竞效颦剑南、石湖,放弃三唐、魏晋,愈趋愈下,捉衿肘见之态,有不可以终日者,而温厚和平之旨顿失。青崖殆天才,浚发而不惑于流俗者欤!时或以余言为阿好者,会丁丑成进士,钦选庶常,桐城相国特奏青崖为知名士,竟得与选。夫人往往绌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桐城此举,何其与余平昔所言适相吻合耶!而青崖复辑其近稿,请叙于余。余既自喜畴曩之言信而有征,而尤喜青崖圣眷日隆,一切纂选多总其成。其转移风气,他日亦必如慕庐先生之于文,有寖寖乎日新月盛者,余将拭目俟之。遂述昔言以弁其端焉。新城王士禛阮亭拜撰。*[清]陈至言:《菀青集》卷首,《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9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02页。

《菀青集》二十一卷,陈至言撰,清康熙四十八年芝泉堂刻乾隆二十六年重印本,有毛奇龄、韩菼、王士禛、黄宗元、赵泰生、孙勷序。

至言(生卒年不详)字青崖,号山堂,浙江萧山人,康熙丁丑(1697)进士。《菀青集》卷首有毛奇龄(号西河)、韩菼、王士禛序。韩菼(号慕庐)为清代八股文大家,首开清代八股文的盛世之音。《四勿斋随笔》云:“国朝制艺,自以韩慕庐宗伯为第一。”李调元《淡墨录》:“自明末制艺之衰,至我朝韩慕庐先生而翕然一变淡滑之习。”乾隆谕旨:“其所撰制义,清真雅正,实开风气之先,足为艺林楷则。”*[清]梁章钜:《制艺丛话》卷九,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158页。王士禛此序既揄扬陈至言,也推崇了韩菼,可谓左右逢源。此序作于陈至言登科之后,当在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或稍后。

十 出塞诗序

虞山徐生兰,字芝仙,以才名称于其俦。初,余见其所作《六镜诗》而赏之。游余门者五稔矣,嗣是读书城北,过从甚稀。去年冬,以《出塞诗》一通来贽,且请序。盖由居庸关至归化城,往返三千余里,所得诗若干篇。夫归化为塞外雄镇第一,阴山、黑河、瀚海皆在焉。其经行之地,则汉唐辽金元明累代遗迹所至而有,宜可以广见闻而被之歌咏。顾瓯脱之区,黄沙白草,弥望惨沮,既非若中原胜地,足以供登临瞻眺之乐,而且戎马倥偬,穹庐辽阔,即欲稽旧迹、搜佚闻,亦苦茫昧而无从自。非抱放旷不羁之才,而又济以闲情胜致,鲜不交臂而失之。生年少气盛,富于学殖,每遇一事,辄考按图经,遍询其遗老退卒;断碑残碣,亦必摩挲剔抉,务得其实。凡山川之险易,历朝之兴废,如白登、土木战伐之墟,明妃、典属、都尉羁栖之所,下逮风土人情、物产饮食之殊异,悉寓于诗。故于边塞之情状,了如指掌,他日虽以之补传志、备图牒可也,岂仅擅场格律已哉!即以诗论,精悍雄拔,其高者似供奉、嘉州,下者亦在樊川、昌谷之间。余生平不妄许人,于是编既喜生用心之勤,且以叹向之所见,为知生之才之不尽也。今圣天子德畅八荒,威詟穷发,一时馆阁词臣相与作为铙歌、乐府,力追雅颂。而生以布衣诸生,载笔戎行,上与名公卿更唱迭和,于以见国家武功既轶前古,而文教之盛,涵濡于学士大夫者尤深。故以生之才,幸生右文之世,得于出塞之役一发之也。生虽怀才未遇,亦足以豪矣。渔洋山人王士祯序。*[清]徐兰:《出塞诗》卷首,清道光丙辰嫏嬛仙馆刻本,常熟市图书馆藏。

《出塞诗》一卷,徐兰撰,清道光丙辰嫏嬛仙馆刻本,有王士禛、万斯同、姜宸英、汪灏序。《出塞诗》刻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该序当作于此时。

兰(生卒年不详)字芝仙,号芬若,江苏常熟人。少负才名,善吟咏,从王士禛学诗,诗艺大进。康熙三十五年(1696)随安郡王出塞,由居庸关至归化城,成《出塞诗》,另有《芝仙书屋集》。《居易录》卷二十九云:“门人徐兰,吴人,字芝仙,能诗,工绘事。从安郡王出塞,尝见祁连山中花十数种,皆艳绝不知名,中土所未有也。曾画便面贻余。又有《出塞诗》数十篇,闻见诡异,足备塞外风物考证云。”王士禛为《出塞诗》作序,还为之点评,极力润色康熙盛世的文治武功。

十一 木田诗钞序

诗学宗李、杜,太白激昂豪宕,少陵沉郁顿挫。所遇不同,舒响亦异。树瘿蚌疴,翻成奇采,不处其境无其诗,善哉!天池生之论曰:“优孟似孙叔敖,岂并其须眉躯干而肖之耶?亦取诸其意气而已。”诗人自有性情,自有发泄,袭于貌失其神,外强中干,奚取焉?夫以少陵、太白居辋川,登华子冈,步辛夷馆,隐约肆志,啸咏风物,其悲愤忧郁,亦无自而生,即襟抱超朗,远驾右丞,而《蜀道难》《公无渡河》《哀王孙》《秋兴》《七哀》诸作,不得复有意,唯出于和平中正、潇洒闲旷耳。余爱江都顾书宣太史《雄雉斋诗》,每过从商榷。见棐几《木田诗卷》,有“畏事浑如鹢退飞”之句,感而哦咏。书宣为道木田门阀、行谊、学力与姻娅、至好,始亦谓奖誉乐善之常。余固无由晤木田,木田亦无由知余之欲见也。戊子秋,木田至金台,余得倒履。书宣已歌《薤露》,是又可哀也。夫木田既晤,亟索其橐,得数百首,因以评与序,相属受而长吟,渊渊乎金石之声而芳兰之韵也。适余于役于外历半载,携在行笈,古驿秋灯,点次于萧森落叶中。夫木田负奇气不遇九方,筮仕又不就,其感愤无聊、侘傺不平,宜也。而音响节族之间,粹然穆然,非深有见于道而能之与?虽然,忠臣羁客值景兴怀,号呼感发,情不容已,沉郁激宕,无非醇雅。诗云:“神之听之,终和且平。”洵无愧焉。若木田怀瑜待知,尔鼎自爱,百城坐拥,泉石花鸟,寄其徜徉,天机轻妙,良有素心,是中深趣,愿言与共,此其词之清和纯粹,独步一时,而非貌为大家,亦非掇拾长庆、剑南可比矣。夫三百篇中,吴楚无诗,汉魏以下,江左为胜。《孔雀东南飞》乃五言鼻祖,唐时许仲晦、张文昌、陆鲁望、杜彦之称名最著,元顾阿瑛玉山雅集,名甲天下,有明合肥、常熟、太仓,号三大家,诗学之盛,近在东南。木田振响其间,余盖厚有望与。康熙戊子十一月济南王士禛阮亭撰。*[清]张丕扬:《木田诗钞》卷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木田诗钞》七卷,张丕扬撰,清雍正刻本,有王士禛、田实发序。该序作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1708)。

丕扬(生卒年不详)字北溟,一作伯鹰,号木田,泰兴人,贡生,官内阁中书,工诗。《淮海英灵集》乙集卷一载其“与江都殷彦来、顾书宣交”。顾图河(1655—1706)字书宣,一字花田,号花翁,江都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湖北学政,著有《雄雉斋诗集》。《光绪泰兴县志》卷二十一载:“新城王士祯赏其诗,以为‘粹然穆然,见道之言’”。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省高校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尺牍友声》、《偶存》整理与研究(2014SJB768)。

猜你喜欢
康熙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康熙朝南府、景山机构的设立与演变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康熙大帝玩石头
如此原因
年度第21期,P.84
康熙下象棋
康熙隐忍除奸
策妄阿拉布坦与康熙末期清朝的准噶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