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读余恕诚先生《唐诗讲演录唐五代词概说》

2016-03-17 11:50
古籍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万古唐诗李白

卢 坡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安徽大学出版社)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读余恕诚先生《唐诗讲演录唐五代词概说》

卢 坡

2015年8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在著名学者、教育家余恕诚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推出了余先生的《唐诗讲演录 唐五代词概说》《唐音宋韵》《余霞成绮》三书,于熟悉先生的亲友和学生而言是一种温习和纪念,于学界朋友和一般读者而言是一次交流与馈赠,因而显得特别有意义。三书之中,《余霞成绮》主要收录“纪念文章”“挽诗挽联唁电”及“著述目录及年表”等,从中可以了解余先生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治学育人精神;《唐音宋韵》则以“唐音撷润”“宋韵采芳”分编,对李白、李商隐、苏轼等名家名篇的独到解读,引领读者感受唐诗、宋词艺术之美妙;《唐诗讲演录 唐五代词概说》是由“唐诗讲演录”及“唐五代词概说”两种合成,是从先生大量的讲稿中精选出的较有系统的论著,颇能代表先生的治学特点,让读者从经典作品的把握中领略唐诗及唐五代词的发展演变轨迹。余先生的学术成就举世公认,不待多言,下面,我们重点对《唐诗讲演录 唐五代词概说》的语言特色稍作评说,以一脔之肉而求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与余先生的《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等其他著作相比,这本书最具有“讲演”的特质——完全是娓娓道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重复啰嗦,反而是省净与精到。这种语言风格又是服务于教学需要的。比如,我们在讲到李白所代表的盛唐气象问题时,如何看待李白后期的一些写愁闷的诗歌?余先生是以《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为例做出这样的分析:

这是一个任着性子,决不肯委曲求全、窝窝囊囊生活的人;这是一个爱自由、有理想、具备强大精神力量的诗人,连愁和愤怒也是强大有力的。这种精神性格只有在阔大的社会才会产生,正像只有深山大泽才能孕育蛟龙,只有丰草长林才能产生狮虎巨象一样,这种性格诗人出现的社会,与龚自珍所写的“万马齐喑究可哀”的社会是不一样的……诗人与环境是有冲突的,但这种冲突不是金丝鸟和笼子的可怜冲突。就像鲸会发怒,嫌大海不够广阔;大鹏会发怒,嫌天空风力不够。但那毕竟是大海和天空,而不是渺小的樊笼。一个敢于宣布“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社会,毕竟不是混乱的时代,与孟郊“出门即有碍,谁言天地宽”不同。

关于盛唐诗歌的认识,特别是在对于李白、杜甫的一些篇章是否属于盛唐之音的问题,实际上是不太容易讲清楚的,甚至还有一些争论。余先生在这里以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特别是两组比喻(深山大泽育蛟龙,丰草长林产狮虎;鲸嫌大海不阔,鹏嫌天风不力),非常贴切、形象,把李白、诗歌及孕育诗歌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讲解得非常到位。而将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社会环境与“出门即有碍,谁言天地宽”“万马齐喑究可哀”的社会相比,也能看出盛唐与晚唐及晚清的差异。正是这样的社会孕育了这样的伟大诗人,写下了具有大气象的诗歌,这自然属于盛唐之音。两组比喻、两组对比,把这个不太好讲的问题说明白了,真是深入浅出。

刘勰尝言,“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言意之间的矛盾,从来都是“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余先生以形象比喻婉转传之,有效解决了言意之间的矛盾,也使得读者在理解诗歌的同时,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另外,余先生的讲解在省净精到总的风貌下,又随讲解内容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风采。比如在讲解边塞诗的时候,随着边塞的奇特风光和战士的战斗牺牲,语言也变得苍凉又力。我们看看余先生对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的分析:“一边是玉门关,一边是雪山,正好是河西走廊入口……一个战士骑马巡逻在离玉门关不远的地方,他放眼向西南方跟吐番交接的地方看,只见青海那个方向,天空横亘着长云,把雪山(祁连山)都遮盖了……虽然已经身经百战,把铁衣都磨破了,但是如不彻底平定边疆,斩掉地方首领的首级,决不回中原。”说出了前线战斗的复杂和艰险,也说出了取得战斗胜利的坚定决心。而在讲解唐五代小词的时候,余先生又给我们呈现另一番景象。如在分析温庭筠的《更漏子》时说:“纠缠在情爱中的上层妓女、贵家姬妾,内心体验纷纭细腻,其心理活动往往不是一般的悲怨苦乐,而是浑沦散乱,伴随种种情绪化的物象、图景,乃至生活片段,在内心浮动。这些物象、场景,未必是现境、实景,有的乃是经过组合和幻化的印象式的图景。当严闭的心幕拉开的时候,他们会一个个或明或暗地闪现,像游丝,像云朵,飘飘荡荡地或聚或合,由情绪支配隐伏起落,千变万化。”以这样的语言去解说温词,最能得其恍惚迷离甚至有时略显突兀无理之处。可以看出,余先生在讲边塞诗时,似有一个长镜头,给辽阔的边塞及身经百战的将士一个远远的特写,显得气势恢宏;在讲小词时,则是用一台显微镜,在细细分析帐下女子当时的心绪,显得细致委婉。

语言是服务于内容的,但我们同时认为,语言具有脱离内容之外的独特价值。特别是当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已经得到认可的前提下,尤其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辞藻的丰富、句式的多变就最好的语言形式,就“讲演录”和“概说”这类著作而言,余先生的这种省净精到又随讲解内容变化呈现不同风采的语言是最合适而又最恰当的。这些精彩的演讲,在全书不少地方时有呈现。对于那些想了解唐五代诗词的朋友,这本凝聚余先生心血的力作,一定会是你的良师益友。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之四中对陶渊明诗歌称赞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是对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之永恒魅力的陶诗的高度赞赏。万古有价值的,一定是“真淳”的。这种“真淳”是豪华落尽的真本显露,是生命的直接投入。余恕诚先生的《唐诗讲演录 唐五代词概说》以及其他著作,正是先生的生命投入和真本显露,凝聚先生治学与育人的心血,这必将被更多的人所认可,从而在更长的时间之河中得到传扬。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安徽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万古唐诗李白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江河 万古流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唐诗赏读
黄河万古奔流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