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传播路径研究*

2016-03-19 06:26娄丽景刘芳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高教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

娄丽景 刘芳(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传播路径研究*

娄丽景刘芳
(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话语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是我国社会理论和价值观的浓缩提炼。文章旨在探讨这一话语体系如何深入、有效的在大众中传播、内化,并形成一种文化自觉,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并提出相应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传播

Abstract:Core socialist values are scientific, systematic,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imes, the kernel statement of social theory and values.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how to propagandize and internalize the values into general public'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how to help promote our country's cultural power. The writer tries to put forward to corresponding propagandizing strategies.

Keywords:Core socialist values; discourse; propagandize

话语理论是分析话语与社会以及社会情景的关联性。话语理论研究初期的是美国的哈里斯,他是结构主义的代表。“话语分析”这一术语就是由哈里斯最早提出的。他将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拓展到对实际交往的研究中。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福柯继承并发展了话语理论,他提出了“话语权”的概念,认为话语是一种能够影响、支配,甚至控制别人的权利。福柯把话语理论引向社会意识形态、社会阶级以及政治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中国的话语研究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历史,包括文化遗产和政治经济,并以此为出发点,将中国的话语与传播实践当作研究对象。研究过程既要立足本土,也要兼具全球视野,使得中国话语的传播实践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这一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了中华民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它的大众化研究就是要形成一种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这将有助于弘扬中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并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和传播,需要各方面的条件,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的保障、良好的社会风气、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的选择、大众化的平台选择等,话语理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支撑因素。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显著增强,中华文化要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而且步伐要大一些,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分析和建构即是将作为意识形态理论、社会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道德规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转化为民众耳熟能详的大众话语,并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接受和认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传播路径研究是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党和政府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顶层设计,要为其描绘发展蓝图,指明正确地传播方向。话语权,顾名思义,是一种权力,其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话语质量。从国际范围来看,一国的话语解释的价值构成了核心价值观,只有在价值观明确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构建起一国的国际话语体系。而我们国家当今面对的国际话语格局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西方国家控制国际话语阵地,谋求话语霸权,因此我们身处话语困境,这给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造成了重重困难。我们要极力打破这一窘境,突破重围,在国际话语领域克服不利因素,开拓更广阔的阵地。这样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战略进行下去,维护国家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改善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只有进一步掌握国际上的话语主动权,才可以抵御西方国家对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击。从国家内部环境来看,我们要以自身话语实际出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传播体系,以大国的责任约束和审视自己。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推进中国话语体系创新,不但要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其它各国科学理论研究的有益成果,而且要做到不照搬照抄。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管好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中,领导干部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形式上的口号,而是社会的主流的思想舆论,关系到社会道德的改善,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风气,更关系到社会和政局的稳定,也关系到民心所向。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顺应时代发展、反对思想僵化、解放思想,带头贯彻和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切实落实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监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公信力。

建构多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传播平台。话语传播的平台主要是媒体,一个是主流媒体,即党报、党刊等;另一个是非主流媒体,例如互联网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二者各自的话语传播优势,并形成合力,为切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积极的作用。

以党报、党刊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具有一般新闻媒体难以比拟的权威地位和特殊影响。主流媒体集中反映党、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声音。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的主流媒体进行新闻传播的格局及规律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主流媒体必须要不断保持一贯的强大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继续在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方面发挥显著而独特的作用。同时也需要顺应时代要求和新技术革命的现实,大力解放思想,确立新的话语传播思维,突破传统定式,抓紧推动战略层面的升级。不论环境发生何种变化,主流媒体要坚持以传播内容为第一要素,因为内容是信息的生命,媒体的受众切实关心的是内容。传播符合时代潮流的好内容,是党报、党刊、党台的职责所在。管理部门和主流媒体要共同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内容全面、深入的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让大众受到积极的价值观和社会理论。同时主流媒体也要激发和调动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信息传播渠道,升级和推新管理方式和传播途径。党报、党刊、党台、党网要改变传统单一的传播方式,形成全媒体互动、立体传播、不断放大的信息传播格局。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传播还需要主流媒体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党的新闻工作者队伍,并且制度和机制保障有力、忠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传播队伍。

另一方面,网络新媒体以其空前的渗透力和支配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依靠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宣传的格局。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传播,我们要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这一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当下,网络新媒体以其信息发布及时、信息转发频率高,和强大的与受众互动功能以及群体动员等功能形成了和主流媒体并存的传播格局。如何用好网络新媒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网络新媒体借助其贴近大众生活的优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易于被群众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易于被群众认同、接受。

传统主流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要整合各自的优势宣传和传播功能,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形成强大合力,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传播阵地。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传播的重要的阵地,重视和利用高校“两课”的作用,推动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体系,不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模式,这不仅能够拓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理论范围,对其它领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传播也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并结合各校的特点,在具体的内容安排和宣传形式上要灵活有序,从日常的思政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科学的安排。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觉性和理论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任务在当前形势下的具体体现,也是解决当前存在大学生群体中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更是关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及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反馈和总结,不断修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认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通过思政教育及其实践活动中让高校学生充分感受到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成果,使其了解国际形势、做到理性爱国、正确认识适应国情的民主与文明是最先进的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使高校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逐渐内化为对价值目标的认同,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和行为准则,为其日常行动提供正确的导向。具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信,才能从文化根源上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和联系,才能立场坚定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更深入、更广泛的传播,才能与时俱进地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并不断提升我国软文化的实力,为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增加可能的因素,改善我国在国际上话语权处于弱势的被动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能够将人民和党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使人民始终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继续坚持社会发展方向,使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对社会发展上来。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方要不断探索和尝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传播的新模式、新方法,力求科学、高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

参考文献

[1]靳玉军.高校应利用隐性课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2).

[2]向德彩.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话语建构[J].社会主义研究,2014(10).

[3]张丁杰,曾贤贵.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4).

[4]唐青叶.话语政治的分析框架及其意义[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3(3).

[5]施旭.文化话语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娄丽景(1982,6-),女,汉族,籍贯:河南省濮阳市,硕士,讲师,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河北省石家庄市),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社会语言学。刘芳(1979,7-),女,汉族,籍贯:河北省深州市,硕士,讲师,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河北省石家庄市),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文章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话语建构策略与实践路径研究”(HB15YY008)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053-02

猜你喜欢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