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课程的思考与浅析
——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为例

2016-03-19 06:26欧丽萍欧阳骞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昆明650228
高教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创新教学

欧丽萍 欧阳骞(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昆明650228)



对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课程的思考与浅析
——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为例

欧丽萍欧阳骞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昆明650228)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与发展,教学体系逐步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由传统课堂授课向实验室教师答疑转变。高校建立的各种仿真实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以便学生更加吻合市场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有利于扩大就业领域和提高就业率。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是对早期单一仿真实训的传承与发展,更加真实地模拟市场环境下的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及服务中介的交易活动,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仿真实训;多专业交叉;创新教学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eaching system gradually transfers from the knowledge standard to the competency based, from teachers to students,from teaching in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o answering transformation in the laboratory. A variety of simulation training teaching establish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quality and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so that students more accord with the market demand of senior professionals, are conducive to expanding the field of employment and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Comprehensive simulation training i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arly single simulation training, more truly simulates the activity in the market environment of enterprises, governm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intermediary services, are more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Keywords:practical teaching; simulation training; multi professional cross; innovative teaching

一、概述

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利用高校教学资源,整合软条件、硬条件、实训环境三大模块,以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销售为核心,与供应商、物流商、经销商形成完整产业链,同有关政府机构、中介服务业、金融业相互关联,形成完整的一系列经济组织及其业务运作的系统。软条件主要包括:金碟实训仿真软件、金碟K3财务软件、实训教材等;硬条件主要包括: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室、广播室、教师办公室、教学设备、多媒体硬件等;实训环境包括:学校对多专业仿真实训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文件、参加实训的学生和教师等。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的主体是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中的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8个专业的学生。每期实训时间十天,每期人数大约200人。每期1位实训主导教师,每期配备专业辅导答疑教师约10名。

多专业综合实训是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借助仿真软件支撑,模拟真实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的生产运作和经营管理活动,从而有效检验专业技能是否到位,能否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二,基于跨专业综合演练,不同专业同学可交叉学习,每个组织单位自定各岗位角色的扮演者。因此,给同学一个进行职业体验的机会,反思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事业追求;其三,能够加深同学对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的体会,更加理解现实社会中的经济活动。

二、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的利弊分析

(一)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的有利点

1.检验前期专业知识储备及综合素质能力

经过三年的知识化、专业化、系统化学习,如何检查知识转移是否成功,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是否到位,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否完整,是每个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依据[1]。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要求学生必须依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应工作,能够做到有效检验前期的专业知识储备。

2.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

传统大学授课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甚至回避知识、逃避课堂与教师,教学效果不佳[2]。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能够弥补单一实训课程短板。一方面,教学目标层次更高,在掌握基本学科知识的前提下,利用理论知识,完成实际岗位角色,各专业相互借鉴学习、学科间知识相互融通;另一方面,多专业仿真实训能够真正实现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增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3.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率

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体,学校既要保证每位大学生平等接受教育,又要千方百计提高办学效率,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这就需要学校尽可能运用各种资源,采用最优的教学模式,整合各种有利条件,创造最佳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

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课程将8个专业200名学生分配到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经销商4类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管委会。中介服务机构为管委会下属单位。每个企业配置约6名人员,金融机构配置6名人员,管委会因需设岗,因岗设人。各单位构成一个小团队,每位成员都为团队共同目标、共同追求而努力,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

5.无缝对接市场,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市场输入具备高层次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力,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适宜的人力资源。大学生经历近二十年左右的学校理论学习,完成大学教育后将会逐步走向社会,因此高校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二)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的不利点

1.课程时间安排上协调难度较高

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课程时间安排上协调难度较大。首先,每期从3个学院、8个专业,抽调近200名学生参加为期十天的课程。为保证本期实训课程连续完整,需要三个学院共同安排学生的实训时间,既要满足和原有课程时间不冲突,又要满足三个学院间的课程安排不冲突;其次,协调8个专业的指导教师,统一集中10天辅导答疑,在时间安排上也存在困难。

2.实训课程的侧重点不一致

多专业综合实训涉及8个专业,每个专业的重点、难点差异较显著。在实训中,整个教学进程不分专业,按照统一步调推进,各个组织机构成员由不同专业的学生担任,不同专业的知识课程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和难点,如何兼顾各学院、各专业课程是对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的一大考验难题。

3.学生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差异显著

每期参与实训的200多名学生理论差异显著,情感体验不一,实训不能针对个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兼顾所有人利益。例如,实训中经常出现学生不满初次分组安排,企业组的学生想去当公务员;政府管委会的学生又要求去银行。总之,实训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兼顾整体与个体、团队与角色所有人的利益。

三、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规则的制定不够明晰准确

实训手册中的诸多规则不够清晰、甚至相互存在冲突。例如,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大,涉及到的税费很高,一般增值税金达到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很多企业有意无意地忽视缴纳各种税费,而税务局对偷税、漏税的罚款却仅设定为10万元。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纵容了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

(二)各专业间知识的融合存在缝隙

在实训过程中,因3个学院8个专业间的很多知识点相互重叠,可以起到正面的相互促进、相互贯通的益处。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问题,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可能各学院教师的理解不一致,导致向同学答疑时的策略和方法不尽相同,同学按照不同的讲解去完成相应的业务往往会出现“不协调”甚至“互相驳斥”的情况。

(三)实训环节与现实脱档

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的部分环节与现实情况存在脱档,例如按照实训规则,企业在参与招投标时,制造商企业每季度首月月末公开报价并仅此一次,此报价确定后在本季度不能变更,此价格受历史最高价控制,超过历史价则销量会受影响,甚至无销量。

(四)仿真实训评价方案及评价结果不够科学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进行强制约束的重要手段,也是同学较为重视的内容。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共3个学分,个人成绩=个人实习报告(账簿)*0.4+公司权益*0.4+考勤*0.2。但在实际操作中,因时间紧促、事务繁琐、学生数量较多、师资力量不够等原因,造成实训评价及学生的实训成绩仍以教师定性评分为主。

四、针对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存在问题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一)建议清晰实训手册、完善实训流程、明确实训规则

针对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规则不清晰、流程不顺畅、制度不规范,有关的漏洞和缺陷需要通过不断反复修改、完善实训手册来实现。通过对实训手册的完善,理顺细化流程,明确相关规则,消除歧义和有误解的内容。

(二)建议加强沟通、有效融合各专业学科知识

通过强化培训力度,融合多专业相关知识,杜绝断层、断档现象,保证知识有效传递与转移。倒逼指导教师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补充跨专业知识和技能。建议加强跨学院、多专业的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建议优化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课程的初始化设计

不同时期对相关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更新来自市场、来自企业的真实数据,更新产业动态和市场趋势,将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更加贴近真实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尽量减少和避免实训环节中出现的与现实脱节的情况。

(四)建议补充学生心理辅导

实训主导教师与专业指导教师不仅要按照课程教学目标严格规范学生、要求学生,还应切实关怀同学,理解和包容同学的各种问题。首先,在实训初期动员会上表明实训课程的重要性,加深对实训课程的认知水平;其次,帮助他们查找实训中反映出的各类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乐观面对困难、热情参与集体话题,为所在公司的发展献言献策,共同实现团队利益最大化。

(五)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完善评分规则

本次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未能完全合理评价每个同学的真实情况,建议建立更为科学的评价方案与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学生实训努力程度与实训综合能力,正确评定学生分数。通过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级间互评、实习报告、出勤等考核学生的分数。切实做到有效检测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实训技能水平及实训态度等实训综合表现。

参考文献

[1]朱敏,张际平.虚拟实验室及其教学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5).

[2]周如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演变·推变·嬗变——对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历程的综述[J].江苏教育,2011.

[3]彭瑾.高职院校ERP企业经营沙盘仿真实训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

作者简介:欧丽萍(1985,10-),女,汉,四川省,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方向。欧阳骞(1990,11-),男,汉,湖南省,助教,学士,研究方向:审计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115-02

猜你喜欢
实践性教学创新教学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思路探讨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反思
试析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性教学提升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三环渗透三段交互三实体验
创新教学,打造幼儿英语多彩课堂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基于身体与职业素能的中职体育创新教学研究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