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计算社会科学笔谈

2016-03-19 13:00罗教讲冯仕政梁玉成陈云松等
关键词:笔谈社会学跨学科

罗教讲,冯仕政,梁玉成,陈云松等



大数据时代的计算社会科学笔谈

罗教讲,冯仕政,梁玉成,陈云松等

主持人语: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这已经是一个没有争议的判断,存在争议的是到底什么是大数据以及大数据的功能与影响力等问题。大数据既然已成为一个新的时代,其对经济、政治、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影响就是一种必然性存在,只是人们对其认识与理解尚存在差异而已。从行业与领域而言,最早发现大数据价值的是商界,其次是政府,而学界则反应最为滞后。而且相比之下,自然科学界又比社会科学界更为敏锐和重视。事实已经表明,社会学科家们几乎是被动地、甚至很不情愿地面对大数据新时代的到来。虽然社会科学界也提出了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包括随之提出的计算社会学、计算传播学)等新概念,但至今似乎尚拿不出有效的应对良策。因此,社会科学界对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前景尚存在诸多疑虑,积极投身和推动计算社会科学发展的社会科学家还是少数。人们提出的问题是:计算社会科学的产生是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还是少数人心血来潮的故意炒作?计算社会科学的研究成就已经展示出了其优势和生命力吗?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前景到底如何?

正确理解大数据时代计算社会科学的本质和发展前景,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尽管提倡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研究由来已久,但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后,这个问题表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都开始争相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科学问题,而且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全球性现象。我们从国际顶级杂志《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上不断发表的大多出自自然科学家之手的这类研究成果和西方世界大量出版的相关著作,能够深切感受到这股潮流力量的强大。过去我们有过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而现在经济学已经成为被“侵略”的对象了。对于人文与社会科学来说,正面临着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帝国主义的严峻挑战。这股潮流在我国也越来越强大,中国科学院早就成立了“自然与社会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就是已经出版的4大卷《社会物理学系列》丛书,在社会科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社会科学界如何认识和应对这股潮流,无疑是值得深思的大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大数据时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要求,需要我们有更大的紧迫感和全方位的合作。最近几年,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成立以计算为名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合作研究发展迅速。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反应明显逊色。我们需要迅速调整步伐,做出更大的努力,联合攻关,共同发展我国的计算社会科学事业,从而强化我国社会科学在大数据时代的全球学术话语权。

本期的计算社会科学笔谈,就是我们进行合作的一次尝试。参加笔谈的各位学者都是对计算社会科学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关注较早,并且已有建树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冯仕政教授发表的关于大数据的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国内社会学界关注和研究社会计算问题的重量级学者。中山大学梁玉成教授,是国内定量社会学研究的后起之秀,也是我国社会学界较早关注大数据与计算社会科学发展的青年学者之一。南京大学陈云松教授,是牛津大学的社会学博士,是在国内社会学界发表大数据研究论文的第一人。清华大学的吕鹏博士,是我国社会学界专攻计算机仿真模拟的青年才俊,他曾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计算机社会仿真专家学习一年,毕业后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做博士后研究。这次的笔谈作者中,也有我们武汉大学“大数据与计算社会科学跨学科团队”中的两位优秀学者。秦昆教授是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在空间数据分析与空间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已经颇有国际影响。罗俊研究员是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大数据与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曾经专攻宋史,乃是颇有名气的宋史专家,现在又转向计算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此外,笔谈作者中还有两位美国教授,他们是我们研究计算社会科学的合作伙伴。其中,舒晓灵教授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社会系教授(系副主任),在美国获得计算机硕士和社会学博士学位,目前正在撰写一本有关计算社会学的专著,我们正在与其讨论这本书中英文同时出版的事情。叶信岳教授是美国肯特州立大学计算社会科学实验室创始主任、美国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学会主席,从他已经发表的有关计算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可以看出叶教授虽然年轻,但已经是这方面颇有名气的专家。

我们希望这次笔谈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此为契机,我们社会学界的同仁密切合作,联合其他学科具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学者,进行切实可行的跨学科研究,为我国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6-10-1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计算社会科学的产生、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16ZDA086)的阶段性成果。

主持人简介:罗教讲(1956-),男,湖南新化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与行为经济学。

猜你喜欢
笔谈社会学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笔谈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当“汉学”被缀以“主义”:汉学主义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