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合作对大一护生学习机能学科的作用

2016-03-20 02:02黄霞丽胡长虎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机能基础学科

黄霞丽,胡长虎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21)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及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院校合作现状: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世界各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课程改革趋势之一,由于“早期接触临床”可以增加感性认识,增强责任感,训练与患者交流的能力,激发主动获取临床知识的技能,各高职院校都通过医院与学校(院校)合作的形式来培养护理人才。[1]组织低年级医学生接触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早期接触临床”,锻炼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访谈能力,增强学生日后成为医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使命感,坚定学生热爱专业的信念,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2]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也不例外,在护理专业实施以“识岗、临岗、练岗”为目的分段早期接触临床。[3]其中,识岗阶段是在入学后第l学年,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同时,由专职教师带领护生到各医院相应科室,“以疾病为中心”组织学习,促使学生认识“护理专业”,熟悉医院环境,以激发职业感悟,培养职业认同。[4]外表上整个护理工作过程就是一个操作行为,内中所含的基础、临床多学科综合理论知识不是刚接触医学的大一护生能理解、观察出来的,造成大多数学生在未完全理解目的的情况下,到医院不知看什么、怎么看,会觉得无所事事。[2]

2.医学机能学科的教学现状:医学机能学科面广量大,内容多,但学时少,偏重逻辑推理的内容多,所学内容也难以直接在临床实际中体现,学生在机能学科学习阶段认识不到课程的内容对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价值。因此,学生对这一类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常感觉知识枯燥,没有兴趣。在教学方式上,国内外一般采用PBL教学模式,程序基本遵循“案例问题提出——查阅资料——班级交流与讨论——总结反馈”的周期进行。[5]

3.高职护理专业医学机能学科与专业的关系:目前从国际护理教育改革来看,新加坡国立大学采用“面向临床”,注重基础在临床护理的运用,将护理专业不常用的知识点在教学中省略。而英国的半岛医学院在基础教学中,基于“医护人员所接触的都是活体以及由各种成像技术提供的人体图像”的理念,采用活体表面解剖和图象获取解剖学知识。[6]这些都说明了基础医学的改革趋势是学以致用,与临床结合,与专业运用联系。但学科间缺乏横向联系、理论不能联系实践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如立陶宛、英国等国家一系列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完基础医学课程以后,不能把基础医学知识和护理实践相联系,不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7]有众多研究证实,临床护士认为自己的基础医学知识不足,这是他们难以理解在医院中所见到的许多临床表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常见的原因是没有将生物医学课程同临床情景联系起来,6l%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将医学基础课程同护理专业结合起来。[8]而基础医学教师往往长期脱离临床,不能把基础医学知识完全综合到护理实践中,导致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二)课题研究内容、目标

1.研究内容:通过院校联动,针对大一护生的认知规律,开辟机能学科院校合作的教学模式,让无专业知识的新生在识岗的同时,知道看什么、怎么看。了解一些看似简单的护理操作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基础知识,将临床内容与基础课有机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基础与专业联系,增加对基础课程学习兴趣。

2.研究目标:改变学生基础课从学校——学校的轨迹的同时,通过学校指导→医院临岗观摩→学校学习(学校→医院→学校),探讨了机能学科的院校合作模式,使大一护生在识岗过程中不但熟悉医院环境,还能知道护理操作中所包含的相关基础知识点,体会到护理操作中知识获取的快感以及基础知识应用的意义,产生“我要学”的意愿。

二、研究方法

(一)教师临岗观摩,设计见习指导

相关教师到各医院、专业课程中临岗观摩、学习了解岗位对自己所教课程的需求以及工作人员的看法。收集真实的工作案例,与医院相关科室护理带教老师研讨,寻找切入点将综合的工作资源(包含由各基础学科、临床护理专业知识综合案例)中所包含的与相关课程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点提炼出来,精心设计见习指导。

(二)学生见习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1.早期接触临床的方式:选取入校成绩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异的2010级护理1~2班(97人,实验班)和3~5班(158人,对照班),共计255人为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学生都参加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其中实验班学生根据见习科室与课程相关内容,采用有机能学科教师参与设计的见习指导,该指导告诉他们在不同科室见习时该看什么、怎么看。比如在消化内科观察溃疡病人时,要求他们关注病人发病的诱因,即见习活动中观察基础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对照班仍然只由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带教,以认识岗位为目的,参加早期接触临床。

2.教师教学方法:每次上课前,教师精心选择和提炼学生们在见习中所见到的临床案例(一件事、一个操作的方式等)。根据教学内容从集多种学科知识于一体的工作案例中提炼出与机能学科相关的知识,找到本次课的内容切入点,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简化案例,实现资源转化,使之符合大一学生知识结构与认知规律。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使低年级学生了解基础与专业的联系。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特点从案例中引出问题(引出学习目标),围绕问题,联系临床实例,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由浅人深层层分析。使教师把抽象理论内容融入到问题中去,在一系列的理论基础之上得到答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过去的那种让他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

在课后评价中,回归案例,使基础与专业有机融合。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以讨论、提问或者课后自己查阅资料的方式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本案例相关的临床护理专业知识。运用基础理论解释临床现象,或者解释基础与应用的关系,使基础与专业接轨的同时,也说明了机能学科知识对专业所起的支撑和铺垫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程贯穿基础与应用的关系。

三、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课程与专业的关系认识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对学生调查人数达255人次,问卷回收207份,回收率为 81.18%,其中126人为没有使用机能学科见习指导,81人使用过。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的97.10%(201人),都认为十分有必要在大一开展早期接触临床。但没有使用基础与临床护理人员共同设计的见习指导的学生,认为早期接触临床对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帮助很少(94.44%,119人)、认为比较有帮助的有5.56%;认为机能学科与护理专业的关系密切度平均分为2.1分(关系密切为5分);对机能课程感兴趣的程度平均分为2.7分;所有人均认为通过临床见习增加了对专业的认识(100%)。

而使用增加基础知识点内容的见习指导的学生在对机能课的帮助上93.84%的人认为帮助很大(76人),其余5人选择的比较有帮助。认为正常人体机能与护理专业的关系平均分为3.8分;对正常人体机能感兴趣的程度平均分为3.7分;认为通过临床见习认识到了课程与专业的关系,以及课程的重要性(100%)。

觉得在见习中有过无所事事的学生,在没有使用机能学科见习指导的人中占57.93%(73人),而在使用机能学科见习指导的人中占9.88%(8人)。

2.分析:通过临床见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增加了对专业的认识(100%),这也是护理专业开展识岗的目的,应该说很好地达到专业设计的目的,但没有使用由机能学科教师参与设计的见习指导的学生普遍认为机能学科课程与专业关联度不大,导致课程学习兴趣低。这和英国、韩国的调查是一致的,他们的调查也表明很多护理工作者认为机能学科与护理关联度不大。[6]

其次,外表上整个护理工作过程就是一个操作行为,内中所含的理论知识不是门外汉的新生能察觉的,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机能学科与护理专业关系不大,这与国外研究是一致的。[8]而行为过程,学生在入学学习以前或多或少都观察过,在不同的科室除一些特殊的护理外,其余基本一样,所以时间长后学生会觉得无所事事。[2]机能学科教师参与设计的见习指导,是针对不同科室的常见病或者常用护理操作中的机能知识点而编排,例如,在门诊输液室,如果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他们会觉得没有东西看,也不知道该看什么。而我们根据其中常见的护士每次穿刺成功后,会控制输液速度,要求其观察:一般人输液速度是多少,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输液速度和一般人有无不同……这些护理行为内都有机能学科的知识点体现。

(二)相关课程学生考试成绩与分析

1.学生成绩及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专业课程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由于正常人体机能与药理学、内科护理学相关联度大一些,我们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三门课的成绩,见表1。

表1 两组课程成绩(平均分)比较

2.分析:学习动力会因为需要和实用而增加,让学生觉得专业、岗位需要、课程实用较大,能使其学习动力增加。[9]而成绩统计表明实验班由于学生认为机能学科与专业关系紧密,学习兴趣大,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课程成绩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基础医学与临床专业课程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对学好护理专业知识十分重要。

四、结论

以院校合作的模式,让不同层面的人员参与教学过程,以观察机能学科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为前提,设计见习指导,符合大一护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效果,增加其学习基础课程的兴趣及学习效果。解决了目前医学基础课程中医护不分、基础与临床脱节、所学非所用的问题,也注重与前后课程间有机联系,使机能学科教学能适应护理工作的发展需求。

[1]马如娅,董美蓉,李惠玲,等.高职护理专业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式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2):150-152.

[2]鲁选文,张艳丽.“早期接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医院管理,2008(2):195-196.

[3]张连辉.高职护理早期接触临床的改革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02-104.

[4]李国芳.高职护生早期接触临床的实践与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35-37.

[5]李稻,韩玉慧,蒋益,等.医学基础教育中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08-110.

[6]何北平.以临床需要为本的综合教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学的观察和体会[J].解剖学杂志,2005(1):111-112.

[7]王娟,丽君.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09(19):13-16.

[8]申逸彬.韩国护理院校毕业生对生物医学课程教学的评价[J].复旦教育论坛,2004(1):90-92.

[9]黄霞丽.护理专业机能学科课程内容与专业衔接的对策探讨[J].护理研究,2013(5):1529-1531.

猜你喜欢
机能基础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加压训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研究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