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带6500公斤行李离开中国的人

2016-03-23 13:02徐万民
博览群书 2016年2期
关键词:喀山汉学俄国

徐万民

外国人称研究中国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俄罗斯汉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在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誉,也是我国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李伟丽博士的《俄罗斯汉学的太阳——尼·雅·比丘林》即是研究俄国汉学的一部新作。该书是余太山、李锦绣主编的丛书《丝茶之路博览》之一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装帧朴素大方,行文简洁流畅,图文并茂,虽是古代中外关系史的普及读物,但又不失学术著作的严谨与可靠。10万字的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欣喜之余,很想谈点感想。

过去,我也读过几篇国人介绍比丘林的文章,都只是转述俄国学者研究比丘林的成果,行文间我感觉作者似乎都没有读过他的原作。李伟丽生逢盛世,于2003年争取到去莫斯科大学进修一年的机会。她走遍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藏有比丘林资料的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博物馆,在俄国友人的帮助下,几乎搜集到了比丘林发表的所有著作,还有俄国学者在比丘林生前死后对他的研究与评论,抄录、翻拍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又穷十几年之力,翻译与解读这些史料。近些年,她又利用每一次去俄罗斯出差调研的机会,蒐集有关比丘林的文献。她到过比丘林一生事业的起源地喀山。该书的两幅精美插图,喀山神学院和喀山主易圣容修道院的照片,就是李伟丽拍摄的。可以说,就资料占有和研究的深度而言,在我国从事比丘林研究的学者中,李伟丽当数第一人。

该书以丰厚的第一手史料做基础,将俄罗斯汉学天才比丘林的艰难成长历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尼基塔·亚科夫列维奇·比丘林,来自伏尔加河畔一个贫穷的楚瓦什人家庭。在喀山宗教学院,他是才华横溢、记忆超群的天才少年,历史、地理、诗歌、修辞、哲学等课程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还精通希腊语、拉丁语、法语和德语。1800年,比丘林皈依东正教,成为修士辅祭。因受俄罗斯东正教正教院主席阿姆夫罗西·波多别多夫的赏识,很快就晋升到修士大司祭。又因缘际会,被任命为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的第九届团长。

1808年(嘉庆十三年),比丘林怀着对中国的向往和追求学术之心,穿越万里丝茶之路,抵达北京,一驻就是十三年五个月。他凭借语言天赋,很快掌握了汉语、满语,开始编撰汉俄词典,大量搜集与翻译中国历史典籍。又广泛结交朝廷大员、士大夫、市井小民,深入地了解中国人的语言、习俗、经济社会关系。他因醉心于中国研究,荒废了日常的传教布道。 1821年(道光元年),比丘林带着12箱中文、满文书籍,1箱手稿,6幅地图和1幅北京城郭平面图,总共6500多公斤的行李回国。他是这样总结在北京的工作的:“如果让我为自己说句公道话,那么我可以说,在研究中国的13年里,我一个人所做出的成绩是使团在过去的一百年间所有成绩的好几倍。”

在圣彼得堡迎接比丘林的,不是鲜花与勋章,而是宗教法庭的一纸判决书。以“完全疏于传教士的职责,对下属监管不力”为由,按主教和沙皇的命令,他被降为普通修士,监禁于瓦拉姆修道院,终生不准离开。在远离尘世的瓦拉姆,比丘林不改初心,仍不停地著述与翻译,可谓硕果累累。俄罗斯的一些学界名流和朝廷权臣深知比丘林和其学问的价值,在他们的大力营救下,比丘林走出了监狱,得到了外交部亚洲司的职位。

还在出狱前,俄国的期刊杂志已开始发表他的著作。走出了瓦拉姆,“他的作品便像渴望高飞的风筝遇到了春风和蓝天,在阳光下漫天飘逸,飞翔在俄罗斯学界的上空”。他一生撰写的著作近百种,五次荣获皇家科学院杰米多夫奖,并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比丘林的著作传入欧洲,不仅使欧洲学者第一次接触到关于西藏的资料,还纠正了欧洲学者在蒙古史研究方面的错误。他被誉为欧洲汉学泰斗,并入选巴黎亚洲学会会员。

比丘林还不辞劳苦,奔波于圣彼得堡、喀山、恰克图,为发展俄国的汉语教学,培养汉学人才竭尽心力。大名鼎鼎的汉学家卡法罗夫、瓦西里耶夫都是他的学生。

晚年的比丘林,孤苦伶仃,仍在汉学园地里笔耕不辍,直到1856年(咸丰六年),在修道院的斗室里悄然离世,终年76岁。

李伟丽在重点关注比丘林的学术活动的同时,还以生动传神的笔触,对其贫穷的家境,凄美的爱情,友朋交往,在出世入世之间的灵魂挣扎,作了细致入微地探索与描摹。使我们对比丘林的创作环境与为学心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关于比丘林的历史定位,李伟丽说:比丘林的研究使俄国汉学走出了简单翻译中国史料的阶段,将其上升到对中国的综合研究,将中国社会和中国历史全方位地展现给俄国学术界。他的中国边疆史地著作开创了俄国蒙古学、满学、藏学和中亚民族史的研究。他使俄国汉学摆脱了对欧洲汉学的依赖,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个辜负了上帝却醉心于学术的人奠定了19世纪俄罗斯汉学的基础,照亮了整个19世纪的俄国汉学发展的道路。”“俄罗斯汉学的太阳”的称号,比丘林是当之无愧的。

比丘林在北京的13年,正是嘉庆帝执政的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一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局外人,活动在中国的心脏,记录了许多当时的中国人难以察觉到或不愿正视的社会现象,其历史认识价值是任何中国史籍都无法取代的。对当代中国人而言,《俄罗斯汉学的太阳——尼·雅·比丘林》一书出版的现实意义正在于此。

猜你喜欢
喀山汉学俄国
女儿眼中的汉学泰斗饶宗颐
千年喀山的独特韵味
对“欧美汉学通史”的一种追求
七颗钻石
评阎国栋教授《俄国汉学史》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喀山——举办世界技能大赛的城市
俄罗斯首艘885M型核潜艇“喀山”号将延迟一年交付
商场大火
哥德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