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的思考——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环境植物修复为例

2016-03-24 02:13ThoughtsonEnvironmentalPhytoremediationofLargeSitesThecaseofWeiyangPalaceSiteinHanChanganCity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

Thoughts on Environmental Phytoremediation of Large Sites —The case of Weiyang Palace Site in Han Chang’an City

王 婷 张晓巍

WANG Ting, ZHANG Xiaowei



对大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的思考——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环境植物修复为例

Thoughts on Environmental Phytoremediation of Large Sites —The case of Weiyang Palace Site in Han Chang’an City

王 婷 张晓巍

WANG Ting, ZHANG Xiaowei

摘 要近年来,大遗址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做好环境保护措施才能保证大遗址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通过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环境植物修复案例的实践分析,对大遗址进行的绿化养护工作的现状及出现的相关问题做了简要的总结概述,并结合遗址的历史风貌、生态环境恢复策略及国内一些大遗址保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似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使大遗址在被有效地保护利用的同时,能够保证相应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其在“丝绸之路”遗产建设上发挥重要的历史文化作用。

关键词大遗址;环境植物修复;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丝绸之路

王婷, 张晓巍. 对大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的思考——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环境植物修复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 31(01): 41-45.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Goo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can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rge sites. Based on th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phytoremediation of Weiyang Palace Site in Han Chang’an C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large sites in greening conservation work, and conducts the explorations of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large site protection projects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styl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In this way, when the large sites are conserved effectively, it can promot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eritage building of Silk Road.

Keywords:Great Site; Environmental Phytoremediation; Weiyang Palace Site in Han Chang'an City; Site Protection; Silk Road

0 引 言

在我国的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大遗址成立保护特区之后,该遗址在不断地努力进行大遗址的环境绿色植物修复工程。由于该遗址的面积较大,我们在对其进行环境整治时,需要格外注意其绿化工作,使其既能促进遗址景观的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又能保证遗址安全,不妨碍遗址展示工作,带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现在我们对“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的申报起重要作用[1]。2013年1月,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理委员会委托西安市古建园林设计院开展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报范围内的植物专项设计,同年3月,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对该方案进行论证,并于3月下发正式的批复文件《关于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批复》(文物保函[2013]307号)。该批复对绿化工程方案提出3条相关修改意见。据此,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经过洽商,决定临时变更设计方,委托历史所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方案和施工图设计。此植物修复方案由历史所带头与景观所共同协商完成。在种植设计中遵循遗址保护的理念,以保护为先,利用植物围合空间,保护大遗址格局。根据考古资料中孢粉分析的结论选用树种,根据考古资料确定种植形制及原则,形成“勾边”刻画城址规模边界,“空心”展示重要遗址气势及遗址格局的手法,形成种植规划格局。其中对于现状植被的梳理成为种植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对现状植被长势的分析,结合考古为依据,进行梳理整合,踏勘并记录每一处植被生长地,并分区制定有针对性的梳理原则,力求在保护生态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进行梳理和补充,并完成遗址展示的目标,通过后期配合达到预期目标。我们以有效地对遗址进行保护,阻碍现代化建设对汉未央宫遗址造成的冲击,提升大遗址的人文文化涵养,使人们可以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体会到历史的沧桑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然而,从整体来看,我国对大遗址的绿化修复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如何完善未央宫的绿化工作,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探索。

1 大遗址定义及其绿化作用

1.1 大遗址定义

大遗址是我国近年来所提出的一个符合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的较新的概念,通常是指大型的古文化遗址,但目前尚且没有科学统一的定义标准。我们一般认为面积大和遗存丰富是其必备的两大特点,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和综合性[2]。大遗址通常保留了一部分原有的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人类文化所在地,包括一些古墓葬、古文化遗址或设施遗迹等,在我国历史及考古学中占有重要的政治文化地位。

1.2 大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的作用

在大遗址的环境整治过程中,环境绿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绿化具有最重要的生态功能,通过环境绿化可以有效地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尤其是汉长安城未央宫这类的露天遗址,裸露面积大,土层脆弱,且遗址中有许多的木质建筑,难以保存,因此其环境绿化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绿化也可以对空气进行净化,吸附粉尘,除菌吸毒,以优良的空气环境对遗址形成保护;通过绿化工作还可以帮助遗址所在地的原始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形成动植物和谐相生的遗址环境。其次,遗址绿化具有显著的美化功能,是美丽的景观风景所不可缺少的元素。未央宫遗址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建筑文化遗产,加以绿化可以形成整体的园林景观,再现遗址的生机活力;绿化也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的植物和种植方式在空间上将未央宫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分区,以便于遗址的其他工作的进行,既生态和谐又功能多样;未央宫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景观绿化可以体现出当地的风俗特色和文化内涵,是良好文化继承的环境语言方式。最后,绿化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通过绿化工作对遗址环境进行保护的同时,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绿化对环境的美化,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且经济植物的种植还可以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居民自觉地与政府共同保护遗址环境,减少政府绿化监督投入。

2 当前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环境植物修复与绿化现状与问题

2.1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概况及环境绿化改造现状

2.1.1 遗址概况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在中国陕西省境内,位于西安市西北郊的渭河台塬上,其所在地关中盆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汉长安城遗址是中国西汉帝国的都城遗址,是我国现存的规模宏大、格局明确、遗迹丰富、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统一帝国的都城遗址。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入中国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0 年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未央宫位于汉长安城内西南方向,于公元前200年开始建造,是汉高祖之后、王莽时期等各朝皇帝居住、朝会所用的宫殿,作为政令、权力中心,也是长安城中最重要的宫殿,2012年“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作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遗产的一处申报点,正式进入申报程序。

2.1.2 环境绿化改造现状

我们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环境绿化做了大量工作,在其中种植了以速生杨经济林为主的多种植物,并以果园的形式种植了桃、杏、樱桃、葡萄等灌木和经济作物,主要是利用考古工作发现及相关文献记载的汉朝植物进行绿化工作,以促进未央宫大遗址的历史文化展示,从遗址内植物的保留、调整、迁移和清除等四个大方向进行遗址环境绿化恢复工作,而不再继续耕种的裸露土地则有自然生长的成片播娘蒿、狼尾草、夏至草、 蔓生婆婆纳、播娘蒿等野草。只有现状道路两侧和各村庄拆迁基址间以及现有的人工游园内的各种乔木、灌木等未成片分布。

2.2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环境绿化呈现的问题

2.2.1 实际植物成活率较低,难以达到《规划》设计的要求

《规划》为未央宫遗址的环境绿化恢复工作提出了六条原则,我们根据未央宫内环境的实际情况栽种了1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主景植物和配景植物,以适合现今西安种植的文献载有的汉代植物为主。但在绿化工作开展时,由于前期苗木栽植场地较少、人为阻碍施工等原因,错失了植物种植的最佳季节,虽然克服了绿化过程中出现的植物品种多、植物缺水、移植难等问题,按时完成了规定种植数量和遗址覆盖面积,但其植株成活率和长势却大大不如人意,甚至乔木的成活率不足70%,没有达到施工要求。

2.2.2 后期管理难度大,人为破坏现象较为严重

在汉长安城遗址的规划设计中,遵循诸多文物局专家的意见建议,格外注意在遗迹本体之外100m设立适当的植被控制地带,使遗迹环境绿化与景观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有层次的绿化遗迹展示体系。但正是这种思维方式,使我们忽略了内部遗迹的硬性保护,没有相应的护栏控制,尤其是开春时节,如果没有护栏措施,并且遗址向外开放的话,则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绿化破坏想象,直接破坏未央宫遗址内的环境和谐,为遗址的绿化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2.3 配套宣传工作没有到位, 遗址保护效果并不明显

在绿化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注意绿化的进行,同时也要注意配套的宣传工作。一方面,将安全防火宣传纳入必须考虑的工作范围。特别是未央宫遗址内有许多的花草区,组成了遗址的重要景观,但是干枯草木极易引起火灾,尤其是当遗址内游客较多且游客素质较低时,乱扔烟头现象严重。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患措施,以防止火灾的发生。但至今为止,措施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仍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重视绿化品种的宣传解释,在适当的地方树立标牌,使游客在游览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时,体会遗址文化和汉代风俗文化,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到汉朝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自然生态知识。

2.2.4 缺乏统一规划与地方特色

对大遗址进行的绿化工作极少将当前的利益和遗址的长久发展利益相结合起来考虑,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在不能满足当地居民利益的条件下阻碍绿化工作的进行。大遗址绿化工作应该将遗址当地的经济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多方面元素综合体现出来,从微观和长远两方面考虑遗址绿化的综合效益。另外,绿化也要和当地的地方特色相结合,在满足基本生态功能的条件下,保护未央宫遗址环境,继承和体现未央宫的文化环境,形成鲜明的景观特色,融合历史文化风俗的内在涵养[3]。

3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改造与植物修复措施分析

3.1 设计目标

我们通过调整和补充未央宫内植物现状的合理配置,将遗址的整体格局、各分区鲜明特征和遗址遗存的本体特征凸显出来,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以配合“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遗工程的顺利开展,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历史环境氛围,特别针对申遗验收的要求编制此方案。本方案是在未央宫遗址现有植物的基础上,根据已知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仅补充必要的边界勾勒树种,而不再增加其他的不必要植被。此外,我们将在申遗验收完成后,再另行开展设计考古遗址公园植物配置的提升方案。

3.2 设计范围与思路

根据本方案,我们的设计范围是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遗产区,分别以西三环路陇海铁路南缘、武库遗址西南角、直城门大街遗址南缘等为遗址绿化边界。总设计范围面积611.09km2(图1)。其中,未央宫内南北路以东的区域的提升方案的开展设计。

图1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平面图Fig.1 the plan of Weiyang-gong Palace Site in Han Chang'an City

在进行本方案的设计时,首先要梳理未央宫遗址现有的植被情况,构建出遗址的整体植被格局以及遗址文化氛围,再确定植物的保留、清理或迁移、新种,以用于施工图的设计,便于招标管理与施工。

3.3 具体内容

根据设计方案的设计原则与要求,采取了分区种植的方案。总共分为5个展示区进行设计(图2),并在每个展示区内分地块施工,严格地体现避让遗址、保护为先的中心原则,并随不同区域的现状植被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考古工作的现场展示区具有许多未探明的遗址,需要避免开挖种树,以皂角、榆树、槐树等进行补种;在内部展示道路分为两个等级,在道路两侧成行种植,以标识未央宫的主要交通干道,但不得在遗址周边5m范围内种植;在城墙、宫墙区域内,需要以规则式的方法进行种植,作为限定长安城与未央宫的边界标识和城市隔离带,同时分东南西北四个区段进行绿化种植(图3)。

3.4 注意事项

3.4.1 绿化要保证遗址安全

未央宫遗址的保护工作需要将绿化工作和遗址保护工作相互结合起来,在未央宫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绿化展示,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需要格外注意得是,植物根系可能会威胁到遗址安全,尤其是大乔木根系,危害会比较严重,所以需要设立保护区域或隔离带,在绿化工作时,慎重考虑绿化范围和种植植物种类。

3.4.2 绿化要服从整体遗址保护工作安排

汉长安城未央宫的绿化工作必须以大遗址的保护为基础,随时将大遗址的保护和景观安全放在绿化的首位。所以,我们不能将大遗址的绿化工作看作简单的普通园林的绿化工作,在补种绿化时需要提前考虑绿化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难题以及绿化可能造成的影响,将生态改善建立在一直保护的基础上,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历史景观价值与经济效益价值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合理改善大遗址绿化环境,移植补种完成整个遗址的绿化,使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相互辉映[4]。

图2 绿化设计范围分区示意图Fig.2 the zoning of greening scope

图3 未央宫鸟瞰效果图Fig.3 the bird’s-eye view of Weiyang-gong Palace

3.4.3 绿化要符合遗址历史环境风貌

未央宫的绿化要与遗址展示的节奏相符合,与历史环境风貌相结合,根据不同的遗址类型和遗址环境采用不同种类的绿化方法,以未央宫内现有的内部绿化、城墙和道路为绿化的基础骨架,以建筑遗址为绿化的主题,以绿化植物的格局分布和种类分别诠释遗址的历史人文风貌和城市空间格局,营造遗址内的汉朝宫廷文化氛围,恢复遗址内的自然植被,还原真实的古代历史风貌,也可以通过现代的园林艺术手法等方式,在对遗址进行保护的同时,创造舒适雅静的环境氛围。

3.4.4 绿化要改善生态环境

未央宫遗址绿化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使遗址保护和生态恢复相互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未央宫遗址的生态环境恢复问题,在保护范围内改善生态环境。按照遗址保护的客观需要,可以在遗址与城市之间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形成有效的隔离带,这不仅不会影响景观价值,还能削弱周边环境对未验工遗址的不利影响,减缓现代化建设的冲击;在遗址内部,以有计划的绿化尽可能地恢复遗址区域生态环境,使未央宫遗址重现生机,融入现代化生活,成为居民的休闲、放松心情的良好场所。

3.4.5 绿化要考虑经济效益

未央宫大遗址的绿化应该建立在现代区域社会的经济发展基础上,与现代化经济建设相结合,在遗址绿化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经济因素,在不影响绿化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成本,并且在不影响未央宫遗址安全的条件下,适当地种植某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经济作物,在遗址保护的同时,促进遗址改造经费的减少,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从而在一直建设的过程中实现遗址保护与地区社会经济的相互协调发展(图4)。

图4 未央宫建成现场照片Fig.4 site photos of Weiyang-gong Palace

4 结 语

我国的历史悠久,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直接体现着汉朝的历史文明,对未央宫遗址进行环境绿化整治,是在遗址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最终形成历史人文与生态景观交相辉映的遗址保护目标。

参考文献:

[1] 白海峰. 对大遗址环境整治中绿化的思考[J]. 丝绸之路,2009(08): 31-33.

[2] 赵真真. 加强绿化工作,提升大遗址绿化管理水平——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项目为例[J]. 现代园艺, 2014(08): 153.

[3] 杨秀娟. 北京市以皇城墙遗迹保护为目的的公园绿地建设研究[J]. 中国园林,2006, 22(11): 29-32.

[4] 王璐艳, 王浩. 浅析绿化在大遗址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02): 683.

图片来源:

图1-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所提供

图3: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环境修复植物专项设计文本

图4:设计团队拍摄

(编辑:申钰文)

◎乡村规划与建筑

收稿日期:2016-01-10

作者简介王 婷: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286005817@qq.com张晓巍: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

DOI:10.13791/j.cnki.hsfwest.20160107

文 章 编 号2095-6304(2016)01-0041-05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S731.1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
2016年《丝绸之路》文化版总目
新疆向西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分析
古代丝绸之路行旅佛教徒的新闻传播活动
丝绸之路背景下西安旅游业国际化发展对策建议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中国“丝绸之路”迎来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