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报》视野下的马占山抗战

2016-03-27 11:10刘丽丽田索菲
北方文物 2016年4期
关键词:国联中央日报国民政府

刘丽丽 田索菲



《中央日报》视野下的马占山抗战

刘丽丽 田索菲

《中央日报》 马占山抗战 宣传策略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领导的抗战引起中外各界广泛关注,《中央日报》是国民党机关报,在马部抗战期间,以国民党中央政治利益诉求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党报“喉舌”功能,对马部抗战进行全方位报道,主导了当时的抗战舆论宣传。通过梳理《中央日报》对马部抗战的报道来探讨南京国民政府的立场、观点及在新闻舆论引导和抗战动员宣传方面的策略和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在几无抵抗下攻城掠地,辽、吉两省大部相继沦陷。为占领整个东北,日本侵略军积极进图黑龙江,在此过程中却爆发了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首次由中国正规军主导的有组织、有部署的抗日行为。但是江桥抗战后不久,被誉为民族英雄的马占山,就任伪满洲国军政部总长兼伪黑龙江省省长。就在中外舆论为之哗然,谴责声浪高涨之际,马占山又率部摆脱日人监控,出走黑河,通电反正,再次举起抗日义旗,一直到1932年12月4日马占山同苏炳文等抗日将士退入苏联。在此期间,马占山领导的抗战活动(以下称马部抗战)一直备受媒体关注。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偏重于对马占山及江桥抗战评价问题的探讨,而忽略了媒体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作为国民党舆论“喉舌”的《中央日报》对马部抗战的态度和立场。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中央日报》对马部抗战的报道来探讨南京国民政府的立场、观点及在新闻舆论引导和抗战动员宣传方面的策略和作用。

一、《中央日报》对马部抗战的报道概况

《中央日报》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于1928年2月1日在上海创刊,次年迁至南京,1938年迁往重庆,是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舆论宣传的重阵。自1931年10月16日江桥抗战爆发至1932年12月4日马占山率部退入苏境,《中央日报》作为“党国”第一大报,积极发挥舆论领袖作用,共发表马部抗战相关报道185篇。从时间看,马部抗战的第一阶段即1931年10月16日江桥抗战爆发到1932年2月16日马占山参加伪满洲国“建国会议”,《中央日报》发表相关报道89篇;第二阶段即1932年4月2日马占山出走黑河,9日在黑河通电反正再举抗日义旗到1932年12月4日率部退入苏境,《中央日报》发表相关报道96篇。从内容看,关于黑省局势及战况的报道130篇,其中第一阶段43篇,第二阶段87篇;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反应、应对策略及马占山与中央的往来通电等29篇,其中第一阶段21篇,第二阶段8篇;关于社会各界募款慰劳支援的报道23篇,其中第一阶段22篇,第二阶段1篇;关于马占山的专题社评,第一阶段3篇,第二阶段没有。

二、《中央日报》对马部抗战的宣传策略

《中央日报》是国民党官方舆论宣传的重阵,这一政治归属决定了该报在具体新闻事件的报道中采用不同的宣传策略,以达到为国民党服务的最高宗旨。

1.舆论强势,凸显“党报”喉舌功能

舆论强势即指某一时期,新闻媒介围绕某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着力引导社会舆论所形成的强大舆论态势。在马部抗战期间,《中央日报》的宣传策略与《申报》 “骂政府”、《大公报》“讲道理”不同,《中央日报》选择的是 “骂日本”,该报刊载了大量揭露日本侵略暴行的报道,其言辞之激烈可谓热血沸腾,以此为利器,向日本侵略者进行猛烈的口诛笔伐,政治立场鲜明,试图引起国际社会注意,而且该报还通过大量新闻报道、评论宣传马部抗战之英勇以激发民众爱国热情。但在这一过程中,《中央日报》始终以南京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来决定其对马部抗战的基调,时刻不忘维护国民党政权。战事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提请国联联合会处理,期以国际间保障和平机关之制裁,伸张正义与公理”①,所以这一时期《中央日报》积极呼吁国联主持公道,要求其敦促日本实现撤兵,但随着国联的软弱无力日益显现,南京国民政府面对日本侵略加剧,其对日政策逐渐转为强硬。1931年11月14日在国民党四全大会第二次预备会议上,“要求大会代表一致起立,对抗日牺牲之东北同胞及将士表示敬意,并默哀三分钟;决议以大会名义,致电慰问黑龙江代主席马占山及驻黑龙江将士”②。由大会发布宣言,申述暴日侵略经过,并表示我国为维护国权领土世界和平奋斗之决心。宣言发表第二天,《中央日报》马上刊载《四全大会昨开首次大会 主席团推蒋委员长中正为大会主席 大会将发宣言对暴日决奋斗到底 四全大会电慰马占山及将士》,将南京国民政府的对日基调及抗战态度及时准确传达,使全国周知。11月19日,马占山退守海伦,日军占领齐齐哈尔,蒋介石在其日记中写道:“闻黑龙江省城被倭陷落,悲愤已极。巴黎国联会议于此或更紧急,而余之决心北上。”③11月22日又写道:“国联态度完全袒日,余决心令施勿改严正态度,决不屈服无理之议案。”④由此可见,自四全大会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对日态度逐渐强硬,抗战态度也日渐坚决。所以这一时期《中央日报》对国联开始弥漫着失望与不满,11月23日刊载《国联忘却撤兵协议耶》以“怒其不争”的语气表达了对国联的深度失望。对马部抗战也开始给予肯定和嘉勉, 11月20日刊载“四全大会,以黑省主席马占山,抗敌守土,足为将吏楷模,特去电嘉勉”⑤。在全国民众及国际社会面前宣告了中国从政府到军队从中央到地方上下团结一致捍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的抗战决心。

2.信息选择,因势利导

在马部抗战期间,《中央日报》凭借中央权威在信息选择上,因势利导,善于利用权威信源,其对公众舆论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马部抗战期间恰逢国民党四全大会召开,在1931年11月12日至23日短短12天会期中,《中央日报》刊载的四全大会对马占山的任命及支援的报道就达7篇,利用国民党权威大会的言论来引导公众舆论,不仅如此,11月27日还刊载了宋美龄对马占山抗战的支持“汇洋一万元谨助军需用慰将士 并电各省市长官夫人广为劝募”⑥。

《中央日报》在报道马占山抗战活动的过程中,对信息的传输和加工也采取了不同侧重,即按照南京国民政府利益诉求为标准对新闻信息进行框选,或过滤掉“不合党意”的信息,达到为己方服务的目的。比如《中央日报》注重对战况和社会各界对马部支援慰劳的报道,在宣传方面以正面为主,以增加国民政府在国际上之声誉。但1932年3月9日被誉为民族英雄的马占山却出席了伪满洲国成立大典,出任伪满洲国军政部总长兼伪黑龙江省省长。中外舆论为之哗然,称“马占山利令智昏、投降暴日,把从前的功业尽付东流”⑦。在马占山降日的40余天,《中央日报》则采取了淡化处理。只刊载7篇报道,其中5篇是关于战况的报道,只有两篇稍有谴责,而且措辞委婉,即《马占山何以对国人 电告现正应付事变另决瓜代 接替有人即负咎引退谢国人》⑧、《马占山态度究如何 有重复指挥旧部抗日御侮说 》⑨,而同一时期,《大公报》刊载12篇,《申报》刊载18篇。《中央日报》对此事的低调处置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国家民族至上”,以宣传抗日为重心的舆论导向和政治诉求。1932年4月2日马占山率部出走黑河,4月9日在黑河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蒋介石、张学良、各省市中心党部、各爱国团体、各报馆通电反正,沥诉了在海伦的困难处境和当时的想法,期望国人的理解和原谅。《中央日报》则立即改变先前低调态度。4月19日刊载《马占山通电已送达国联》,4月22日刊载《马占山致调查团电文全文揭发日人一切鬼蜮伎俩 望该团加以实际之调查东省无一人愿脱本国》,《中央日报》对此大篇幅的详加报道,目的就是要彻底揭露日本当局倒行逆施的侵略行径,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人民坚决否认伪满洲国,坚决抵抗暴日的严正立场,宣告中国人民抗战的合理性、正义性,以期博得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支持和援助,借此向国联施压,达到助力外交的目的。

马占山在黑河重举义旗再度抗日之后,声势和实力已大不如前,最后在弹尽粮绝、日军重兵围剿下被迫和苏炳文等抗日救国军于1932年12月4日退入苏境,《中央日报》对马部第二阶段的抗战却反应异常积极,刊载87篇战况报道。可见,在这一阶段,《中央日报》如此高调宣传,将马部抗战的意义加以放大,赋予其“抗日符号”的标识,目的是为了树立中国军队保家卫国的高大形象,向国人传达了南京国民政府坚决抗战的决心。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进入局部抗战时期,马占山领导的抗战是东北局部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被看作是中华民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标志性符号,为以后的全面抗战树立了榜样。在马部抗战期间,《中央日报》以国民党中央的政治利益诉求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了党报的“喉舌”作用,对日本侵略及时表明态度和立场,进行严正斥责,广为宣传,这既是国民党执政当局自认为代表国家与民族,为维持其合法地位的应有作为,也是唤起国际同情的重要方式。

宣传马部抗战也是《中央日报》缓解自身危机的一剂良方。该报作为长期渲染国族话语的党报,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将政权力量渗透到舆论空间的主力,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对民族情绪的巨大违逆,该报自然要承担为当局化解舆论危机,与民间意见抗衡的任务,因此引起民间舆论的反感,一度使其话语权受到了严重冲击。为了缓解话语权危机,《中央日报》以马部抗战为契机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感,亦是希望通过推崇民族精神来应对激昂的社会情绪,争取民众的拥护与支持,试图凝聚民心,维护执政党的统治地位,树立中央权威,为日后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奠定了一定的舆论基础。

注 释:

①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编:《中国国民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暨中央全会文献汇编》,第九册,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186页;第97页。

③ 《蒋介石日记》(手稿),1931年11月19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藏。

④ 《蒋介石日记》(手稿),1931年11月22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藏。

⑤ 《马占山电谢四全大会 并电覆中央褒嘉 激励袍泽共矢忠贞》,《中央日报》南京版,1931年11月20日,第一张第三版。

⑥ 《宋美龄等昨电马占山 仍希奋斗复我山河 汇洋一万元谨助军需用慰将士 并电各省市长官夫人广为劝募》,《中央日报》南京版,1931年11月27日,第二张第四版。

⑦ 《降日的马占山》,《申报》1932年3月10日,第一张第八版。

⑧ 《中央日报》南京版,1932年2月20日,第一张第四版。

⑨ 《中央日报》南京版,1932年4月10日,第一张第三版。

〔编辑、校对 阴美琳〕

刘丽丽,女,1979年生,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邮编150025;田索菲,女,1981年生,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邮编150008。

K265

A

1001-0483(2016)04-0106-03

本文为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北抗联国外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5ADJ00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国联中央日报国民政府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生物治理理念研究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中央日报》对战后南京审判的报道
国联和日本耍的把戏
国联饲料预计今年销量突破6万吨,其中1万吨销往海外市场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资本论》广告登上《中央日报》
韩国《中央日报》:韩商如何在中国创业
天津市国联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项目在静海县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