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制造企业军民融合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16-03-29 09:26北京卫星制造厂孟萱马前进
航天工业管理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制造厂军民卫星

◎北京卫星制造厂 孟萱 马前进

航天制造企业军民融合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北京卫星制造厂 孟萱 马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号召,创新驱动、军民深度融合、“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战略为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但随着国家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国防、科技创新体制、事业单位等相关领域的深化改革,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使航天传统优势又面临着重大挑战。

企业的管理模式涉及战略规划、经营目标、组织与文化、资金与成本、技术与产品开发、生产计划与控制等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在国家全面改革、行业转型升级以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必须具有对市场极强的适应性,才能真正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作为航天制造企业,北京卫星制造厂积极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军民融合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并随着近几年的战略谋划和实践逐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可持续竞争的优势,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构建思路

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渐贯穿产业转型的全过程,企业的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随之发生着重大变化,使得企业管理模式也必然进行相应改变。北京卫星制造厂坚定地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积极构建并实施军民融合式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军民融合战略的统一引领下,在军民两大领域结合市场实际,采取不同领域不同策略,通过去行政化、去型号化、去平均化实施专业化、市场化、企业化等发展途径。在企业商业模式、组织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架构、技术创新和生产模式等各个方面持续进行变革,并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充分发掘企业资源配置潜力,破解发展瓶颈,实现企业高效运转,促进军民两大主业协调发展。

2.构建内容

一是商业模式转型。

为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在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指引下,北京卫星制造厂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在确保型号任务圆满完成的基础上,做强做大以“CAST制造”和“绿色建筑”两大领域为核心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促进军民“双核”协调发展。企业确定了“造精品卫星,创高端产业”的核心价值观,并结合自身技术优势不断向民用产业发展;通过深入的市场分析,明确了两大主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及产品目标;通过加速技术创新和转化能力,寻求技术形态、产品形态在重点领域的产业化突破,实现企业增值;通过完善销售及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使企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加强品牌和渠道建设,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和业务系统,建立多元化的供给能力与需求匹配性,在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整体盈利水平。

二是组织管理模式转型。

商业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组织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原有的适应军品计划管理试制为核心的行政化职能型组织结构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形成面向市场、运行高效的组织管理模式。近年来,北京卫星制造厂通过推进事业部改造和车间向制造中心的转变,构建了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内部模拟法人与实际法人相结合的母子公司组织结构。通过实施公司改制,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面向市场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平台;通过调整管理和保障部门职能,精简管理保障人员和管理界面,逐步摒弃行政化意识,提升了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

三是信息化管理架构转型。

军民融合新型组织结构必然要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支撑。随着客户对制造精度、效率、成本要求的不断提高,北京卫星制造厂积极推动信息化管理架构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自动化管理水平。“十二五”以来,北京卫星制造厂在科研生产领域初步建立了典型产品的数字化生产模式,搭建了科研生产管控平台,基本实现了覆盖航天产品制造过程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协同与融合,全三维数字化研制应用于以空间站为代表的20多个型号,4类典型产品生产线效率提升了15%~45%。此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报销、物资管理、企业综合管理等管理系统陆续上线并有效运行,初步实现了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优化了业务流程,提升了管理效率。

四是技术创新模式转型。

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要求改变传统的计划牵引发展模式,若要稳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品附加值,就必须加快探索新概念、发展新技术、拓展新领域,加强自主创新,以自主技术推动企业发展,在以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升级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北京卫星制造厂积极开展以用户需求为牵引的技术创新及产品研发,持续促进技术转化和产品孵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空间。“十二五”以来,北京卫星制造厂通过与多家单位建立“产学研用”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加大了自主研发投入力度,做实做强核心专业,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机电、复材、电子和流体与热控等领域的产品设计及技术转化能力不断提升,在市场承揽的项目中,设计类项目与纯加工类项目比例为6∶5,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逐步提高。

五是生产模式转型。

为满足用户需求,有效释放生产力,确保宇航科研生产任务圆满完成,北京卫星制造厂全面推行了“推拉”结合的生产方式,按照集成、产品、部件3个级别制定主体责任计划,结合厂内产品的研制流程,以“拉式”模式确保计划的落实,在厂内设立综合、领域、型号、产品、车间等五级计划调度加强“推式”模式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拉式”生产相配套的全成本考核管理制度和以数据为导向的质量管控模式,提升了主体责任部门的责任意识和自主性,优化了生产研制流程,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十二五”期间,在任务量持续上升的前提下节点完成率稳定在97%以上,结构机构、电源、流体等产品和部装的生产能力较“十一五”末实现翻番。

二、后期工作展望

航天制造企业军民融合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使北京卫星制造厂经济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实现了军民领域的市场拓展,技术和产品开发取得突破,科研生产和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卫星制造厂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与要求,并基于此对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十三五”期间,北京卫星制造厂将继续围绕“专业化、市场化、企业化”的改革方向,逐步形成适应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要求,与市场竞争、具备混合所有制与股份制改革基础的、法人治理结构建全的组织结构,为商业模式的改造奠定组织基础;进一步推动CAST数字化工程建设,确保数字化制造模式在新研型号和遥感、通信领域成熟型号的全面应用;启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支撑日常经营与生产稳定运行;推动精益生产、数字化研发、快捷市场反应、决策支持等企业新型能力的打造,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及战略目标的实现;加速面向需求的技术创新,围绕适应用户的技术与产品形态要求促进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对接,推动市场推广;持续加强科研生产全过程的高效可控和运转,推进航天技术应用和横向任务有机地并入体系管理,提升对设计类产品的把控能力;促进从零件起自下而上的型谱建设,做好沿流程向前的组批提前滚动投产,以及研产、研试分离;为应对民品生产周期短、急需实现批量生产与交付的严峻形势,紧密围绕客户需求调配资源,根据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以不断提高航天技术应用领域产能与履约能力。

北京卫星制造厂军民融合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是企业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思路的具体体现,该模式在促进企业军民领域协调发展的同时,推动了企业整条供应链的高效管理,在找准企业定位、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制造厂军民卫星
汽车制造厂水处理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miniSAR遥感卫星
“大地球”
静止卫星派
迷你学霸“制造厂”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