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治痰的经验

2016-04-05 19:38丁品品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赭石张锡纯痰饮

丁品品,朱 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张锡纯治痰的经验

Zhang Xichun′s experi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hlegm

丁品品,朱 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痰为体内水液代谢异常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狭义之痰常见于肺脏病中,尤多见于咳嗽病中。张锡纯是近代中医大家,临证治痰重视调理肺、脾、肾三脏,兼顾其他,其辨证精道,用药准确大胆,治法多变,疗效显著。学习其治痰的经验,对于我们提高临床疗效会有很大帮助。

张锡纯;痰;经验总结

痰是体内水液代谢异常所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之痰常见于肺脏病中,尤多见于咳嗽病中。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在治痰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张锡纯是近代的中医大家,提倡“衷中参西”,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被誉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其治病宗《内经》,法仲景,时刻注意顾护中气,强调气机升降相因,临证中西并用,内外兼施,疗效卓绝,屡起沉疴危证。先生在治痰方面重视肺、脾、肾三脏,兼顾其他,辨证精道,用药准确大胆,治法多变,疗效显著。兹就其在治痰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祛痰降逆

肺居上焦,为相傅之官,是水之上源,其功能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且肺为华盖,又为娇脏,外邪侵袭,肺脏首当其冲,肺脏既病,失其宣发肃降之能,则水液代谢失常,痰饮由生。张锡纯认为肺胞为玲珑通彻之体,具阖辟之机。其阖辟之机无碍,方能正常发挥作用[1]。所以其遇痰嗽之病,首先注重调理肺脏,以恢复其阖辟之机为要。若因痰涎壅盛,壅阻气道,肺气上逆而作咳者,常用苏子、牛蒡子、生赭石。苏子、牛蒡子同用可清痰降逆,使逆气下行,还能引药力速于下行。俾生赭石重坠之力,镇逆气,降痰涎,以恢复肺脏肃降之能。张氏临证喜重用赭石,谓“乃如此良药,今人罕用,间有用者,不过二三钱,药不胜病,用与不用同也……且赭石所以能镇逆气,能下有形瘀滞者,以其饶有重坠之力,于气分实分毫无损”。气虚者宜与人参同用,以策万全。张氏临床还喜用单药重剂,如运用一味莱菔子汤治疗痰涎壅盛之喘咳,疗效显著。

2 健脾升清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2],体内水液代谢与脾胃运化功能密切相关。且“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胃虚弱,水液失于运化,则酿湿生痰;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既虚,则升降失序,清浊相混,亦可生痰。故张氏治疗因脾胃虚弱,中气转运无力,酿湿生痰者,常用自拟之健脾化痰丸以健脾化痰、止咳平喘。方中以白术为补益脾胃之主药,为防其壅滞之弊,佐以鸡内金之善消瘀积者,则补益与宣通并用。“俾中焦气化,壮旺流通,精液四布,清升浊降,痰之根柢蠲除矣[1]”。复以半夏、南星燥湿化痰以治痰之标。“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顺矣”。痰虽为有形之邪,却与无形之气密切相关。痰液积聚易致气机不利,气虚、气滞也可导致痰液积聚。故以生山药健运脾胃,以复脾脏升清之能,言“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润滑又能收涩,最善养肺[1]”。佐以生赭石、陈皮、牛蒡子之属,增强胃腑降浊之力,且此数药皆能清痰涎、利肺气,利于恢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此亦符合内经“虚则补其母”“培土生金”之意。

3 敛肾降冲

《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3],痰者亦水也。明·王节斋提出“痰之本,肾也,原于肾”。张景岳亦云“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痰之本无不在肾”。张锡纯认同景岳的观点,并有所发挥。张氏认为痰之标在胃,痰之本原在于肾。而痰之所以上干,源于冲气之上逆,故其治宜敛肾降冲。“肾主闭藏,以膀胱为腑者也。其闭藏之力,有时不固,必注其气于膀胱。膀胱膨胀,不能空虚若谷,即不能吸引胃中水饮,速于下行而为小便,此痰之所由来也。又肾之上为血海,奇经之冲脉也。其脉上隶阳明,下连少阴,为其下连少阴也,故肾中气化不摄,则冲气易于上干。为其上隶阳明也,冲气上干,胃气亦多上逆,不能息息下行以运化水饮,此又痰之所由来也[1]”。张氏还指出世医治痰习用《局方》二陈汤,然而其只能治痰之标,而不能治痰之本。遂根据临床体会自拟理痰汤,方中半夏为君,以降冲胃之逆。重用芡实,以收敛冲气,更能收敛肾气,而厚其闭藏之力。肾之气化治,膀胱与冲之气化自无不治,痰之本原清矣。且痰与湿本属同类,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张氏于此方中又加芍药、茯苓利小便以祛痰湿。方中虽然陈皮、半夏同用,此与二陈汤同,但其本意却与二陈汤迥异,“用陈皮者,非借其化痰之力,实借行气之力,佐半夏以降逆气,并以行芡实、脂麻、柏实之滞腻也[1]”。

4 温养心肺

心肺同居上焦,当太阳部位,为阳脏,主一身之阳。张氏认为痰饮的生成与心肺阳气的虚衰也有密切的关系。“其阳气宣通,若日丽中天,暖光下照。而胃中所纳水谷,实借其阳气宣通之力,以运化精微而生气血,传送渣滓而为二便。清升浊降,痰饮何由而生”。若“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证。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于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则咳吐黏涎”[1]。故宗《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自拟理饮汤以温养心肺之阳,方以桂枝、干姜助心肺之阳以宣通之,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而淡渗之。俾心肺阳气健旺,脾胃升降正常,则痰湿阴霾自散。张氏治疗阳虚作痰者,常联合应用干姜、五味子以温化。引邹润安语“干姜温脾肺,是治咳之来路,来路清则咳之源绝矣;五味子使肺气下归于肾,是治咳之去路,去路清则气肃降矣”,诚见道之言。

5 清心火,益肾阴

心者火也,肾者水也,心火需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需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水火既济,方能阴阳和谐。张锡纯认为心肾功能失调也能酿湿生痰。“肾虚则水津不能上输以镇心,而心易生热,是由肾病而及心也;心因思虑过度生热,必暗吸肾之真阴以自救,则肾易亏耗,是由心病而及肾也。由是心肾交病,思虑愈多,热炽液凝,痰涎壅滞矣[1]”。本证之痰实为虚中兼实之痰,其虚宜补,实当散,用药当补虚与开痰兼顾,故拟龙蚝理痰汤以治之。方中以生龙骨、生牡蛎为主药,《神农本草经》载龙骨主咳逆、牡蛎主软坚化痰。张氏谓其“能开痰亦能补虚”,宁心固肾,安神清热,使水火既济则痰涎自化。陈修园亦言“痰水也,随火而上升,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

6 滋肝阴,化痰结

《素问·刺禁论》[2]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左者宜升,右者宜降,肝与肺,一升一降、相反相成,两者协调则脏腑气机正常。肝为风木之脏,喜调达而恶抑郁,若肝木失其调达,郁而化火,炼液成痰,痰火上扰,木火刑金,则肝肺同病。张氏治疗本证常用芍药。钟建岳[3]通过总结分析张氏的治痰5方,发现其中3方有芍药,认为芍药在此绝非仅取其酸敛、阴柔,而是与张氏治痰思想密切相关。痰之标在肺,痰之本在肾,肾之不足,必致肝之不足。芍药善滋肝阴,预防其逆而上冲。况且芍药能开阴结,善通小便,小便利而痰饮自减。

张锡纯还善于运用外治法治痰,《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了其用点天突穴法治疗痰厥、捏结喉法促进痰液排出的案例,取得很好的效果。

总之,张锡纯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其思想之深邃,治法之多变,我们仍需要认真学习领会,使中医药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1]张锡纯,吴少祯,于华芸.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2]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8-138.

[3]钟建岳.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痰特点探析[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2):61.

(编辑:张世霞)

R284

A

1671-0258(2016)04-0054-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73609)

丁品品,硕士研究生,E-mail:991653106@qq.com

朱佳,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jsnjzj@163.com

猜你喜欢
赭石张锡纯痰饮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张锡纯的大气下陷理论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给人生染一抹赭石
刻着人类历史的红色石头
刻着人类历史的红色石头
刻着人类历史的红色石头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
中医痰饮致悸论
浅谈张锡纯治疗喘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