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一体化强化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工程硕士创新能力

2016-04-09 07:57宋爱芳张秀丽郭庆杰
山东化工 2016年2期
关键词:工程硕士产学研青岛

吴 曼,宋爱芳,张秀丽,郭庆杰 *

(1.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42;2. 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山东 青岛 266042)

产学研一体化强化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工程硕士创新能力

吴 曼1,2,宋爱芳2,张秀丽1,郭庆杰1 *

(1.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42;2. 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山东 青岛 266042)

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是增强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化工专业工程硕士培养现状,从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提升、实践平台完善、论文选题及成果评价等方面,研究和探索了增强工程硕士创新能力的产学研一体化培养途径。

化学工程;产学研;工程硕士;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工程硕士研究生作为企业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主力军,提高其创新能力,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1]。为顺应这一战略转变,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投入,来自教育部的文件显示,到2015-2020年,在全国硕士总数不变的情况下,专业硕士:学术硕士比例将增至7:3。为应对未来工程硕士研究生占主导地位的新形势,探索高效的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是提高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关键。

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综合了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在培养人才方面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有利于工程硕士创新素质的提高,推动企业技术革新,实现多方共赢。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是该校重点特色学科,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山东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本文以化工专业为例,在分析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借鉴青岛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培养经验,探讨高效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1 化工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化学工程是为适应新世纪化学工业的发展而设置的宽口径专业,该专业以基础的化学理论为指导,集实验、设备、操作和管理为一体。本专业具有两大特色:一是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宽;二是工程特色显著[2]。这就要求该专业研究生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全面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应用。

当今化工行业正处于向自动化、集约化、高效精细化发展的大趋势中。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对化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转变传统高耗能、高污染化工行业发展思路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过程中,工程硕士作为实现这一战略转变的主力军,实践创新是其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和能力。

2 化工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在国家招生政策的指导下,工程硕士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但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资源和师资保障却未能到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急需完善。

(1)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

工程硕士特别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工学硕士相似,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实践训练及企业案例教学。化工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工科专业,但目前,学科热点、重点、高新技术的应用却较少出现在学生课程内容中。

(2)高校导师与企业导师配合不够

为确保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国推出了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制度,简称“双导师”制。该制度旨在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校导师丰富的理论研究有机结合[3]。然而,在学生培养方案及研究课题的确定中,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未能形成有效的联系和合作,特别是对于全日制工程硕士,没有真正双导师制度的支持,其培养效果与工学硕士相差无几。

(3)工程硕士实践平台资源短缺

随着全日制工程硕士数量的急剧增多,现有实践平台资源出现短缺。相比于工学硕士,工程硕士需要更多的实践训练,以培养工程处理能力及创新意识。但目前,工程硕士研究生有限的实践时间,及国际先进工程操作平台的缺乏,都严重制约了工程硕士创新人才的输出。

(4)培养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欠缺针对性

工程硕士作为与工学硕士同一层次的学位教育,侧重于研究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考评,但目前两者的评价体系趋同。在出口方面,对于全日制工程硕士毕业的考核,有些高校未建立有效明确的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考核指标,只能参考工学硕士毕业要求。

3 建立和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工程硕士作为企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主力军[4],高校应以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构建、实践平台完善、论文选题及成果评价等几方面采取措施,协调产业、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提高化工专业工程硕士的创新素质。

3.1 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加强导师交流合作

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导师队伍,是提升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根本。为解决校内导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与企业导师缺乏联系交流等制约工程硕士质量的因素。高校要充分发挥产学研优势,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强化“教师-工程师”双师型校内导师队伍建设,并落实工程硕士“双导师”培养模式。

通过“走出去”,鼓励或选派校内导师参与到企业的工程实践中,探索实施“校内导师驻厂制”[5],加强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的交流合作;通过“引进来”,用企业丰富的生产实践和技术应用经验,提升校内导师的工程素质。2011年,青岛科技大学出台青年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规定青年教师必须具备企业实习经历,否则不具备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也不能指导学生生产实习[6]。

3.2 因材施教,结合工程需要探索实践性教学方法

工程硕士的教学过程应以专业实践为核心,传统课题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托“双师型”师资队伍,在课程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课堂讲解等传统教学方法,又要发挥产学研优势,大力提倡基于项目和基于问题的启发式、研讨式等创新性实践教学方法[7]。将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相长,保证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提高。

根据化工专业特点,青岛科技大学采用“教学-实训-应用设计-产品”的螺旋上升式实践教学方法,即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后,紧接着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及课程设计,最后形成真实的产品[6]。并且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每学期实训的项目难度也随之增加,使“讲、学、做”融为一体,交叉进行,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另外,以典型项目的实践过程为教学过程,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以上多种实践性教学过程,保证工程硕士"理论知识-工程实践"链条的整体循环与升级。

3.3 完善课程设置,保证课程内容的广度和交叉性

对于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高校应依据产学研联合培养需求,与企业共同商定,既要保证研究生全面的理论知识基础,又要注意深化应用型专业课程。解决化工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习过程中,以传统教材为主及选修课偏少的课程设置问题。遵循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保证高、精、尖前沿学科知识在课程中的体现。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专业以提高工程硕士的工程创新能力为导向,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工程过程开发能力,工程放大模拟能力以及过程系统工程优化能力。围绕上述三种能力的培养,按照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来设置宽口径课程,以反应器-过程-系统优化为主线设置课程,并结合企业需求,进行课程调整,体现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开设最新及实用型课程如反应器开发、化工过程开发、催化剂设计和绿色化工过程、过程系统理论,CAD工程辅助设计、Aspen流程设计等。

3.4 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载体,重视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是学生研究生阶段研究和工程应用成果的集中体现,不同于工学硕士以理论研究为主的选题模式,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以工程应用为背景。但目前工程硕士研究型课题的选题模式,不利于工程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构造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平台,凝练其中关键技术为工程硕士研究课题的选题模式,是锻炼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专业,结合企业、高校、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项目,为工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准确导向定位。以上述项目中相对独立的关键技术为工程硕士研究课题,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国家海洋局能源专项项目"海洋微藻生物柴油耦合电厂CO2减排技术及设备研究示范"(GHME2001SW02),是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一所,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唐电厂共同承担的一个产学研联合项目。化工学院郭庆杰教授泰山学者课题组将该项目中分离出的“微藻催化热解”、“催化加氢关键技术”等作为工程硕士研究课题,借助产学研联合优势,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实践方面,为企业成功打通了催化热解、催化加氢的创新技术,制备的生物柴油达到了欧盟标准;在学术方面,发表了5篇高水平EI论文,并申请中国发明专利一项,该学生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化工学院泰山学者实验室还与青岛啤酒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以“啤酒生产废水微生物流化床燃料电池资源化技术”作为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同样取得了系列突出成果。

3.5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工程硕士创新培养过程

全日制工程硕士以应届毕业本科生为主,作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从学校到学校的培养模式不利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化工专业这一具有较强应用背景的学科更是如此。强化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实现多方资源优化组合,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工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核心。

为提升化工专业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青岛科技大学与海尔、海信、齐鲁石化、烟台万华、青岛软件园等国内一大批大中型企业联合,建立了产学研实习基地,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实习基地学习训练过程中,工程硕士研究生不仅为企业的技术攻关做出了重要贡献,攻克了一批重大生产、技术难题,而且研究生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实现了多方共赢。

3.6 完善规范工程硕士考核与评价机制

目前,高校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考核评价,多参照已有工学硕士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特别是对于全日制工程硕士更是如此。但不同于工学硕士以研究能力为主的培养目标,工程硕士更强调创新能力、开展技术工作的能力和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工程硕士应有独立、完整的评价体系。结合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以企业和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标准,建立高校负责,企业参与的开放型工程硕士管理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青岛科技大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改革现有研究生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了工程硕士教育管理机制,对工程硕士的入学、考核、学位授予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对于化工专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学校明确要求,研究生要结合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工作,根据研究结果撰写论文,论文(设计)要有所创新,具有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能性。论文内容应包括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技术现状分析、多种技术方案的比较、选定技术方案的评述、完整的试验数据、工艺与装备的设计计算、技术经济分析、环境与社会效益评估,并应附有必要的图纸与计算书。

4 结论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产学研一体化集合多方资源优势,是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化工领域工程硕士应以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构建、实践平台完善、论文选题及成果评价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工程硕士应用型人才创新素质,为化工行业发展培养和输送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1] 贺明杨, 古继宝, 屠 兢. 面向社会重大需求, 创新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2(1): 66-69.

[2] 卫静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J]. 化工高等教育, 2015(1): 30-33.

[3] 王 帅, 郭业才. 工程硕士“双导师制”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大学教育, 2014(12): 43-45.

[4] 王许云, 岳学海, 郭庆杰. 增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 化工高等教育, 2013(1): 18-24.

[5] 梁德东, 于爱国, 陈雪梅等.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吉林大学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12): 17-21.

[6] 马连湘, 陈克正, 张淑华等. 工科专业产学研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山东高等教育, 2015(3): 36-41.

[7] 商慧凤,李 翠, 仇昭君,等. 全日制工程硕士创新型实践教学的探索[J]. 化工高等教育, 2013(4): 6-70.

(本文文献格式:吴 曼,宋爱芳,张秀丽,等.产学研一体化强化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工程硕士创新能力[J].山东化工,2016,45(02):114-116.)

CWM-80型超级涡流磨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和有关科研院所联合研制开发成功的新一代微粉设备,在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的基础上,又被列为国家火炬项目。此机的诞生,攻克了常温下有机物料超细粉碎的难题,标志着我国粉碎工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可替代进口同类产品。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沿用球磨机、雷蒙机、冲击磨等六十年代的机型,能耗高,生产率低。国外先进粉碎设备,投资大。因此开发新型高效微粉生产设备,已势在必行。

新开发的超级涡流磨粉碎机,结构原理先进,适用于无机物、有机物的通用粉碎,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机理--超声波粉碎和喷射功能,能产生高频振动,连续工作,具有同时进行干燥和粉碎的双重功能。它不但粉碎率高,粉体粒度细,能耗小、噪声低,还能自动调节细度。广泛适用于化工、农药、染料、助剂、医药、食品、饲料、非金属矿、各类塑料、有色金属(镁、锌等)以及国防尖端技术等各个行业的不同领域,尤其对特殊物料和热敏性物料的粉碎,能加工一般微粉机难以粉碎的韧性、纤维性、热敏性和含水较高的潮湿物料,解决了常温下对各类塑料、橡胶、聚乙烯等有机物料的超细粉碎。

咨询热线:0575-83105888、83100888、83185888、83183618 网址:www.zjfengli.com 邮箱:fengli@zjfengli.cn

Enhancing the Creativity Training for the Engineering Master Postgraduates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by the method of Cooperation Mode of Universities, Industries and Research

Wu Man1,2,Song Aifang2,Zhang Xiuli1,Guo Qingjie1 *

(1.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042,China;2.Library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042,China)

The cooperation mode of Universities, Industries and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enhanc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creative consciousness of master in engineering. In this study, for the master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was analyz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construction of course system,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utors' team, improvement the platform resolution, title selection of graduation thesis, and assessment standard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e ways of training innovative capacity of engineering master postgraduate have been discussed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mode of universities, industries and research.

chemical engineering;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master of engineering;creativity

2015-11-30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SDYC13010)。

吴 曼(1987—),女,馆员,博士,通讯作者:郭庆杰(1967—),教授,博士。

G642

A

1008-021X(2016)02-0114-03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产学研青岛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四位一体”动态培养模式的构建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孙思扬作品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青岛明月申牌?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