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凝练研究*

2016-04-10 03:16柳长华高宏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献核心

国 华,柳长华,周 琦,宋 歌,高宏杰,高 敏

(1.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 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凝练研究*

国 华1,柳长华2,周 琦2,宋 歌2,高宏杰3,高 敏4△

(1.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 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彰显了中医药行业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优良品质。以核心价值为研究点,综合古籍文献、现代期刊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不同领域及学科专家、中医药管理者及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对中医药文化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整理和凝练,最终提出了“医道自然、精诚仁和”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八字释义。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医道自然;精诚仁和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和优秀人文精神。对核心价值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和解读,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充实中医药文化内涵,弘扬中医药文化精神,既是本文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1 研究意义与目的

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规划。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并提出:“对中医药文化内涵、核心理念、价值观念等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深入探讨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内容和方法。”2016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制的《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又将弘扬中医药文化作为重点任务,强调要“挖掘、整理、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和原创思维,研究总结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与理解,提炼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和精神实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医特点、行业特征并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

由此,中医药文化研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是时代的召唤更是发展的趋势。推动中医药文化特别是核心价值研究对促进中医学回归人文与自然科学共生属性的完整理论体系,提升中医自身的价值,激发其原创力、生命力;为现代科学研究拓展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倡导健康理念、生活方式,弘扬和谐的生命观、生态观、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研究还尚未完善,在理论形态的建成、思想认识的建设、宣传教育的推广、人才队伍的培养、经费保障的提供等[2]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面对上述问题,项目组以“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凝练”为题,力求从源头寻找答案,从精神、行为、物质等不同层面加以凝练,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概括。

2 研究方法

采用“三线三面”网格式研究法。“三线”即3条贯穿研究始终的脉络,包括对古籍文献的挖掘整理、对现代期刊的检索梳理、对现有城市精神和行业精神的搜集分析。通过对这三方面内容的汇总整理、研究分析,挖掘阐释中医药文化内涵与核心价值。

“三面”,即3个覆盖研究始终的层面,包括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不同领域及学科的专家学者、中医药行业管理部门。通过在网站、报纸等媒体发出征集通知,面向社会大众广泛征集;向行业内外专家学者重点征询并组织座谈研讨;向中医药行业管理部门征询意见和建议等,确保凝练出的核心价值获得广泛认可,经得起时间考验。

3 研究内容与结果

表1显示,在文献梳理方面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古籍文献搜索,二是现代期刊文献搜索。在古籍文献搜索过程中,发现法天地、精诚、仁术、和平作为核心词汇出现的频次较多。

表2显示,在现代期刊搜索过程中,对CBM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进行了搜索,以中文标题“文化”、“中医”、“中药”、“传统医学”为核心词,共检索出文献3768篇,剔除重复性文献后剩余2344篇文献。为检索文章全面,对2344篇文献进行人工筛除后剩余了710篇。通过对文献的系统归纳和整理,共梳理了32个词汇。

表2 核心词汇汇总

表3 归纳分类

在实地调研方面,项目组汇集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91个省、自治区、地级或县市级的城市精神,以及包括烟草、航天、水利、银行、保险、政法干警等11个行业精神。经研究发现,这些行业精神多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对偶或排比句式体现,有的是文言语体,有的是现代汉语。基于此,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及阐释也应主动参考和借鉴,通过缜密思考、集思广益,真正能提炼、形成经得起时间考验且群众认可的行业精神。

在专家及社会人员征询方面,以邮件、电话、信函、会议、网络征集等形式开展了3次大范围的征询工作,人员涵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地方中医药管理局、地方中医药科研院所、地方中医药高校、老字号企业等不同层面的200余名专家及社会热心人士。在第一次征询中,共收到25条专家建议稿,270条社会投稿,项目组对征集到的词汇进行了同类归并及频次分析,发现样本量虽然大,却存在一定共识。如天人合一类词汇出现32次,大医精诚类词汇出现28次,厚德类词汇出现17次,中和类词汇出现14次等。经进一步聚类分析,归为以下几类(见表3)。在第2次征询中,共收到意见建议61条,在综合专家意见和前期文献分析及实地调研结果的基础上,从中医药的生命观、健康观、治疗观、道德观和思维方式5个维度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进行了进一步概括,表述为“医道自然、治病求本、精诚仁和、历久弥新”。第3次征询通过挂号信、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就初步形成的5个表述内容面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司办及直属单位、全国各中医药管理部门、地方中医药科研院所、地方中医药院校、老字号企业等共计111家单位进行了意见征集,共收到46家单位的明确回复。在回复中,对“医道自然”、“精诚仁和”2个词的认可度较高。

4 研究结论

历时1年时间,采用开放的“三线三面”网格式研究方法,在认真开展古籍挖掘整理、现代期刊检索基础上,通过对其他行业和城市精神的借鉴,以及面向行业管理部门、中医药科研院校及老字号企业单位、社会大众和相关领域专家的3次函询、多次论证,最终提出了“医道自然、精诚仁和”的8字释义。

4.1 医道自然

《道德经》云:“道法自然。”《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中医学认为人生于自然,当与自然融为一体,生长应于自然,病养调于自然,是所谓天人合德。自混沌初开至医药与人相合,演化出中医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体现。中医学可谓是“从医入道,道以医显”,并非简单的医术。中医之道,在法于阴阳、于术数以致阴平阳秘的自然平和之态。此道非惟医之道,乃是天道,是合乎规律、合乎戒律、合乎韵律的和合自然之道。

孙思邈云:“天生万物无一而非药。”中医顺应自然之性,采自然之物以为药,用其四气五味之性,经过配伍变化为万千方剂以应对各种疾患;基于自然之纹理,发现经络、腧穴,以针、灸、推拿等手段调动人体生命自身的平衡力量以维系健康。中医药既是愈疾疗病之术,亦为顺时养生之道。敬顺天道,法于自然,是中医对生命与疾病认知之旨。

4.2 精诚仁和

精,中医学是博大精深的一门学科,仅中医古籍就数以万计,都是古圣先贤毕生学术精华的积累与传递。医者必须经过“博及医源,精勤不倦”的积累,才可由博返约以达到医术精湛、医道精微的境界。

诚,要求医者应具备诚意正心的态度,只有心怀至诚于中,方能言行诚谨于外,具体表现在为人处事、治学诊疗、著述科研等方面待人以诚,律己以严,言出必信,著述必谨,不尚浮华,务求实效。中医学是至诚至信的学问,讲求真实有效,中医学对待生命也是以诚为先,不成无物,有成方真。

仁,体现了中医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宗旨,表现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要求医者应具备仁爱之心,推己及人,待人如己,应对病人有关怀、爱护、同情之心。仁即人也,仁是中华民族对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道德的最高境界。医乃仁术是对中国传统医学人文思想的高度概括,以仁心统御医术,方可称为仁术。

和,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并要求医者应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和”是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也是中医学防病治病所追求的“以平为期,阴平阳秘”的自然状态。中医学追求的“和”是和而不同之“和”,是和实生物之“和”,是追求人体自身形与神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这三方面的共同和谐。

中医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法则天地阴阳自然之道,本于天,应于人,又与中国传统儒道哲理相孳乳而延续至今,是本民族人文与医学智慧的结晶。“医道自然,精诚仁和”体现了中医医道医技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诉求,是中医药继承与发展的精神之所在。

[1]郑晓红,王旭东.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J].中医杂志,2012,53(4):271-273.

[2]彭恩胜,陈江勇.影响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若干维度[J].医学争鸣,2014,5(3):28-31.

[3]刘理想,李海玉.论生生之道在中医学中之体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1):1407-1409.

[4]宋琳,邸智勇,朴钟源,等.中医“精”的涵义及其结构层次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8):919-923.

[5]申俊龙,马洪瑶,魏鲁霞.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的互动和演化逻辑[J].医学与哲学,2013,34(10):90-94.

[6]孙建中.论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核心价值[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9):2505-2307.

[7]吴德珍,申俊龙,徐爱军,等.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播路径创新[J].医学与社会,2015,28(5):55-57.

[8]朱玲,崔蒙.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华传统文化复兴[J].中医杂志,2012,53(17):1449-1451.

R2-03

A

1006-3250(2016)11-1483-03

2016-04-25

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建课题-中医药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研究

国 华(1981-),女,山东烟台人,助理研究员,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养生与中医文化研究。

△通讯作者:高 敏(1983-),女,医学硕士,从事中医药文化研究,Tel:13269660136,E-mail:gaomin830610@163.com。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献核心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