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少先队活动课回归自然

2016-04-11 07:29上海市兴塔中学姚金林
少先队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公开课活动课少先队

□ 上海市兴塔中学 姚金林



让少先队活动课回归自然

□ 上海市兴塔中学姚金林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一切自然的都是美的。我校大队部鼓励队员自己安排任务,主动采取措施,在活动课这个宽松的平台上,充分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收获),自觉进行意志转化为行为,达到教育目的,还活动课本来之自然面目。

一、观看节目引思考

我特别喜欢看少儿节目,往往沉浸在与孩子共欢乐的世界里。一次,看“童言无忌”的栏目,脑子里忽然产生好多的念想,那些孩子千奇百怪、奇思妙想、无拘无束的答案来自哪里,不就是来自他们对事物(世界)认识的最初、最原始(最自然)的想法吗?即使有些答案有违常理,但我们不会由此去责备他们,反而正因他们表现出来的自在(自然)、童真、童趣,让大家都处于无限的愉悦之中。

那么,同样处于童年、少年期的队员们,为何对应该充分享受欢乐的活动课不太感兴趣呢?为何能寓教于乐的活动课,尤其公开课,辅导员都不愿上?除了学习压力大以外,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二、追根溯源寻症结

1.少先队活动课成为“秀场”

当下,一部分少先队活动课大有胜之语文课之势,尤其是公开课,执教的辅导员为了达到很好的效果,为保证万无一失,课前费时、费力极力彩排,活动时队员只是按照彩排走过场,这种达到的所谓教育效果,只不过让课堂成了学生配角的舞台,辅导员自我表演的秀场。课堂很热闹、很沸腾,掀起一阵阵高潮,试想去掉这些热闹的外壳,还剩什么呢?

2.少先队活动课成为“超负”

一部分活动课“超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辅导员在课务繁忙的同时,还要花不少精力去做准备,既要设计流程,甚至又要亲自编写主持稿、排练、彩排,制作多媒体(PPT),配动漫、音乐等。二是学生排节目,背台词,放下了许多作业,不遗余力地准备。一次活动下来,热闹过后,只有一个字:累。

3.少先队活动课成为“低效”

部分少先队活动课的低效主要被繁重的准备影响,被华丽的课件充斥,被无谓的形式代替(我并不全盘否定必要的形式,这里指的是过头的)。辅导员过多地依赖课件的使用,过多地关注他人的行为,而忽视了对教材本身的挖掘,对学生自身的反省。于是,过多利用讨论、辩论等形式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形式犹如水中之月,看着有声有色,实则空有其表。这种喧宾夺主、舍本逐末,逐渐淡忘了教材本身,影响着少先队活动课的教育效果(功能)。

三、回归自然找出路

1.淡化形式回归自然

当下,造成少先队活动课“走秀”的原因很多,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和辅导员的认识偏颇,教育的意义就是在于“细水长流、滋温慢炖”,更多的是在常态下进行的。常态课追寻的就是清新自然的教学,拒绝“作秀”,淡化形式。

作秀的课堂看上去很唯美,但缺少“童本”,无视学生心灵的需要,这种“越俎代庖”的活动模式,完全违背了设置活动课的目的。它应该以队员为主要活动主体,过程以自主活动为主,允许有差错、漏洞、不完美,让少先队活动课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真正成为队员活动的天地,成为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情感宣泄的舞台以及辅导员教育队员的阵地。

2.形成系列回归自然

造成少先队活动课“超负”的问题很多,如追求形式,没有分解主题,一句话:没有正确定位教育的常态。

如我在设计“我爱祖国,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分主题活动:多民族的大家庭;百家姓讲坛;民族特色风味;唱响民族之歌;教你说我家乡的话等。

这个想法源自班级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他们穿戴不同的服饰,说着不同的乡音,唱着不同的歌谣,有着古怪的姓氏,品着不同的风味食品,但组成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大家庭。

我们都熟知彝族、回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但你听说过穿青人吗?我班正好有一个男孩是穿青人,我便萌发了组织以介绍自己的民族特色——百家姓讲坛的主题少先队活动课。

看《舌尖上的中国》节目后,我又突发奇想,对啊,吃在中国。正好临近春节,按照中国各民族的传统习惯,过年全家团聚,要做各种特色点心。于是,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过年回校后,各带一样自己家乡的特色点心,聚在一起品尝分享,并讲述特色点心的做法及逸闻故事等。记得当时,我也情不自禁地介绍起枫泾特产天香豆腐干的神奇来历。吃着美味的点心,听着有趣的来历,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和教育。

还有说不同乡音,唱响民族歌谣活动课,更是热闹非凡。不同的乡音引来欢声笑语,队员纷纷学唱童谣、俚语、方言。

如:“排排坐,吃果果,侬一只,我一只,还给妹妹吃一只……碰到淘气包坐不停了要哪能办?筒子们你来支支招吧。”

“村前有条溪流,村后有条山岗,小囡爬上山岗,骨碌碌滚下山坡,全身都是青草,屁股上开了花,一滚滚到小溪,一个咕噜钻出来,青草没了,伤疤好了,啪啪屁股回家吃饭。”

队员完全沉浸在学习、欢乐之中,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油然而生。辅导员唯一做的就是欣赏和融入其中,队员们信手拈来,无须一点准备。

3.讲究实效回归自然

根据上述的例子,还需要形式吗?还需要主持稿?还需要花很大的时间、精力去制作PPT等课件资料吗?还会担心教育效果不好吗?答案显而易见。

可见,少先队活动课的真正意义在于要丢弃那繁琐、无效的形式,还队员自主、快乐、自我教育的本来面目,即回归自然。辅导员只要加强指导、斧正,保证活动充满正能量,充分去挖掘教材本身潜在的教育意义,引导队员在活动中或活动后去反省,从中受到教育,达到少先队活动课应具有的教育意义。

四、结论

让少先队活动课回归自然。少一点人为因素,多一点自然因子;少一点雕琢打磨,多一点自然清新;少一点无效形式,多一点高效实在。

少先队活动课回归清新自然的常态课,但常态课不等于平常,更不是平庸,常态课的积累,是精品课的基础。将“公开课”定位为“精品常态课”,在保证目标到位的前提下,把课上得更洒脱、飘逸,凸显原滋原味。

所以我同意、崇尚“一切自然的都是美的”这句话,让少先队活动课回归自然,更多地关注常态课,我们的课就会因“常态”而自然、轻盈、灵动,因自然而彰显少先队活动课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公开课活动课少先队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