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关系的思考

2016-04-12 01:34魏丹蕾张光辉
社科纵横 2016年9期
关键词:公平分配效率

魏丹蕾 张光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关系的思考

魏丹蕾张光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愈发突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与日俱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提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深刻揭示和把握了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公平效率辩证统一全面深化改革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目的上推进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GDP平均增速达9.83%。与此同时,时代的进步让单方面追求效率、“唯GDP论英雄”的弊端逐渐显现,首当其冲的就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使得环境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十八大以来,生态“保卫战”打响,一条条生态“红线”、环保“高压线”掷地有声: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倒逼传导机制”逐步形成,重点湖泊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卓有成效,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有序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盲目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GDP增长,频越生态环境保护雷池的做法,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违反了辩证法的客观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为目的,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是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落脚点。“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发展时少”,改革开放初期,“把蛋糕做大”成为人们的追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人们则更加关注“如何分好蛋糕”。种种不公平的现象频发,并不是改革本身的问题,而是制度机制还未充分发挥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更好的兼顾效率与公平等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这一基本原理。

二、坚持共建共享基本原则,在手段上推进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

恩格斯说:“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的全面发展、保持和运用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共建共享原则,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原则。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中国改革的重要策略和突破口,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我国经过30多年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效率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获得感显著提升,这是与西方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学派有着本质区别的。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站在大资本的立场上,主张效率绝对优先,强调机会公平,用“看不见的手”实现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生产要素的自由转移。前者认为自由竞争会使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后者则刚好相反,认为自由竞争的结果是经济增长,利于解决贫困问题。作为历史范畴的的公平分配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涵外延也随着时代的变换而变换。这就要求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无论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同样的,无论公有制还是私有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并使得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都是新经济发展有效途径。

但由于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还不充分和完善,分配不公引起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也日益突出,基尼系数早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实践证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做法不能实现共同富裕。我国要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这一问题,只能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方面,从实现手段上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使全体人民参与到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让人们担负起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另一方面,从最终目标上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取得的成果,归根到底都要由全体人民共享。

三、坚持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在路径上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公平问题是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客观的存在,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关系。改革开放初期,以包产到户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市场激励使中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快速增长,一改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缓慢、效率低下的状况。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国民基础设施建设较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弊端愈发明显,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区域收入分配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制约着消费需求的增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方向决定道路,以百姓之心为心,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持续深化改革,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阶段的转换表面上看是增长速度的换挡与调整,但本质则是增长动力的转换与接续。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经济发展从需求端向供给端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合理经济结构的优势,避免以前不合理发展模式积聚问题的爆发,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为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实现社会发展新平衡。全面建成小康,重在“全面”。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问题,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用好“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为全面建成小康铺垫基石。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新路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相伴而来的,很多地方遭遇雾霾频发、河流污染、生态脆弱等“卡脖子病”。绿色发展,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变。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成为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关键。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助力国际关系新格局。良好的国内发展环境离不开稳定的国际环境。“十三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只有进一步开放,才能产生新压力。对内开放要打破地区、行业之间的割据状态,使生产要素更全面、更公平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内流动;对外开放要吸引外资,鼓励出口,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提升发展水平新质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保障城镇低保人口基本生活,创造机会公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坚决防止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食者糟糠”的现象。

D616

A

1007-9106(2016)09-0024-02

张光辉,男,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公平分配效率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笨柴兄弟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公平比较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