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回归,答题突破
——诗歌鉴赏题探讨

2016-04-13 19:40刘金亮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35期
关键词:出题主观题答题

◎刘金亮

试题回归,答题突破
——诗歌鉴赏题探讨

◎刘金亮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纳入必考中,所以本文将对诗歌鉴赏的出题和解题做些深入的探讨

高考语文;试题探讨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可谓是做了较大的调整,主要表现在阅读的量上,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纳入必考中,而不是二选一;还表现在诗歌鉴赏表达上,将诗歌由两题的主观题改为一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这两个变动对考生的影响很大,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下面我将对诗歌鉴赏的出题和解题做些深入的探讨。

一、出题是一种回归和中庸

近几年的全国卷在诗歌鉴赏这一部分保持着相对较强的稳定性,题型为2道主观题,考查内容大多为艺术技巧和思想感情。赋分为6分加5分,如2016年全国课标卷I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但高稳定性不代表高得分率。在高一高二的教学和高三的复习中,诗歌鉴赏是很费时费力的,可得分却总在40%上下,有时更是惨不忍睹,得一分两分的比比皆是。

从2017年开始我们的诗歌鉴赏将换成选择和主观各一道题的形式,就像这样: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善用数字,开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这三句,耐人寻味:连用几个相同的数词和量词,表现忐忑难安的心情。

B、诗人描写了一个清冷孤苦的夜晚。秋雨绵绵,桐叶声声,雨打芭蕉,愁低心头,思乡情长,渴望君王赏识,无限惆怅,无限感慨,全都浸透在字里行间。

C、这首作品贵在描写普通人的情感和落寞。将人生的失落与亲情相溶,字字未写作者自己,写物寓言,侧面落笔,“以我观物,而物皆有我之色彩”。

D、诗人正是借助数字对秋色的描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言短意长,真切地吐露了游子“旅思”之情。全曲辞藻华丽,顿挫有致,而感情真挚动人。

15、“江南二老忧”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有何作用?(6分)

现在有了一道客观题,在得分上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错之间没有部分对与部分错的中间区域,分值高低立见。当然,也因客观题的形式设置,只要立足于原诗,认真去体悟,同学们总是能获得一些分数,这也算是给学生多了一些得分希望。

其实,诗歌鉴赏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高考早已有过。比如2000年时诗歌考查选择一题,2001考选择2道共6分,就像这样: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幕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仁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马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着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微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9.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首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前劝憧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英上白铜鞮。

而到了2002年全国高考中,诗歌才以一题主观题6分的形式出现。从2003开始,到2010年题型稳定,均为主观题两道,分值增加到8分。之后分值继续增大,除2012年8分外,2011年,2013到2016年均为主观两道11分。

也就是说,从2000年开始算起,最初是单考选择,之后又单考主观题,现在的主观和客观各一道题的形式就有一种将2000年到2016年之前两种形式合二为一的感觉,既考查了直接鉴赏,也考查了间接鉴赏,考查了认知、思维、辨析、欣赏等能力。这可称为诗歌鉴赏题的回归,并走向中庸。

二、如何有效地答题,拿到较高分数

形式在变化,但对诗歌核心素养能力的考查要求并没有降低,而是考查更为全面。要求理解和表达都要在线,所以,对诗歌的解读仍需准确和全面。如何有效地提高答题正确率呢?

读。读是一个能有效的将语言转化为画面的方法。在缓慢的阅读过程中能有条理的描绘出画面。刚好诗歌又是言简义丰、画面感强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一个词一个词的连缀,画面连成一片,多幅画面就自然构成简短小故事。在读的过程,对意象意境的考查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思。诗歌鉴赏答题是有套路的。常见的出题角度是关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方面的。在平时的练习中应有意识的对每一句每一联进行思考,从可能考查的对象和角度入手,让自己做到有备无患。

练。再多的理论知识都需要实践的检验,只有大量的练习才能对诗歌鉴赏的各种答题套路了然于胸,以不变应万变。

整。每个高中生都会有一些关于诗歌鉴赏的知识积累材料。材料中有关于诗歌的体裁、形象、情感、表达技巧等各方面的知识,也会介绍一系列的相关术语。将这些东西识记在心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诗词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而人的情感是共通的。一种情感可以在不同人身上得到体现。你思乡我怀远,你惆怅我无奈,你欢欣我满足,我们所表达的是人类的普世情感。而在表达方面,文化基因是有记忆的,一代代的传承和积累,让各种意象和技巧在诗词的长河中流淌。所以,通过识记,做到由此及彼,做到举一反三,这是快速理解各类诗歌的一条捷径。所以,平时应注重对诗歌鉴赏的分类和总结。

辨。这点是专门针对选择题的。五选二的考查形式,让五个选项基本上是按照诗歌的顺序来解析的。在看选项之时一定要带着自己的主观解读,同时利用选项内容,帮助理解我们的理解盲区,然后找出选项中的错误所在。这样,拿到分数的同时还有助于理解整首诗的思想感情。

以上方法更多的是针对诗歌鉴赏的答题,而不能在根本上快速提高诗歌鉴赏的核心素养。所以平时广泛涉猎,多读诗歌,多看名人名家的赏析,多写鉴赏才是根本。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 362601)

猜你喜欢
出题主观题答题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民生实事 请人大代表“出题”“阅卷”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邀你来答题
我只出题,不管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