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与正方形认识》说课

2016-04-13 19:40王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35期
关键词:长方形正方形图形

◎王娟

《长方形与正方形认识》说课

◎王娟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与拼组》信息窗一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和感知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猜想;验证;类推;总结;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与拼组》信息窗一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作具体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和感知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属于“几何与图形”领域。学好本课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与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图形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能自主发现、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四、教具和学具准备

1、教具:课件、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各一张、学生学具(标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若干、学生练习所用长方形纸片若干)。

2、学具:课前学习单、自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各一张、三角板、直尺等。

五、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经历从猜想、到验证、再类推、最后总结的探究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理解掌握知识,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迁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课前预习。

先设计《课前学习单》,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观察、研究,初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尝试在点子图中画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或尝试做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以此初步猜想、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堂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首先呈现教材情境图,在爱护花草树木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同时导入了新课。展示学生作品环节,既对课前预习作出反馈,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分组合作,探究特征。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学生活动。

(1)判断作品、猜测特征。首先提问“大家的作品是不是标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呢?”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选择有价值的回答进行记录,以备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判断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要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里更多体现了课堂的生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尽管是零散的,不规范的,但为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做好了铺垫。

(2)实践操作,探究特征。

①长方形的特征。在探究长方形的特征中,我大胆放手,采取分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之前,首先让学生明确研究方法,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己是怎样研究的,再利用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等学具,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分成两个层次。先交流边的特征,再交流角的特征。当学生汇报不完整或者还有其他方法时,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补充,组外补充或质疑。在此过程中,适时呈现标准长方形的画法,让学生深刻体验由物抽象出形的过程。及时回顾学生的猜想,判断正确与否,用以给学生反馈。

此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了长方形的特征后,再让学生动手检验自己做的长方形是否标准,并介绍做出标准的长方形的办法,进一步巩固长方形的特征。

②正方形的特征。此环节在学生已经验证了长方形的特征之后,从中得到启发,并将数学思想、探究方法等迁移、类推到验证正方形特征中去,我就完全放手让学生合作验证正方形的特征,并以小组展示的形式来汇报。我只通过教具、语言及时引导,在“扶”与“放”的过程中,学生自主验证正方形的特征。

以上两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汇报交流,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的民主性,我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尽其能,让小组合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生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让各个小组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学习活动,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梳理总结。回顾反思整个研究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理清研究图形可采用的方法有:猜想、验证、类推、总结,这样既获得了知识,又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4)比较特征。本环节的设计先让学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时,组织一个讨论辨析,让学生在辨析中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渗透集合圈思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环节: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为了体现练习的层次性,我设计了由易到难,动静结合的三个练习。①填一填。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②猜图形。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体会要求越具体,目标就越明确。③在长方形纸上折出最大的正方形。这一练习富有挑战性,目的是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特殊关系。

第四环节:交流评价 总结提升

学生回顾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以小组谈感受、话收获的方式,从知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之,本节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把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成功的喜悦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劳动的成果。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102;

[2]胡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几何教学[J].信息技术与应用,2008(4);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7):3-7;

[4]马艳云.评价应注意学生的心理需求[J].人民教育,2005(17)。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阳县第三小学 271400)

猜你喜欢
长方形正方形图形
我爱长方形
剪正方形
剪拼正方形
分类数 不出错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