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

2016-04-14 05:00刘佳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3期
关键词:格特莱利冰球

刘佳

《头脑特工队》(Inside Out)是由迪士尼电影工作室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合作,由45位动画制作者历时五年半精心打造出来的鼎力之作,导演是彼特·道格特。“艺术源于生活”,电影灵感其实就来源于道格特与女儿相处时的困惑。道格特的女儿小时候一直是个无忧无虑、充满活力的快乐孩子,而随着她慢慢长大,道格特突然间发现曾经与他无话不谈的女儿变得安静寡言起来。“她的小脑瓜里在想着什么?是什么让她变化了?”带着这样的疑问,道格特导演了这个与“头脑”有关的电影。

11岁的莱利原是明尼苏达州一个普通家庭的小女孩,由于父亲工作的变动,她随父母搬到了旧金山。面对着全新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莱利显得无所适从,她无比怀念在明尼苏达的生活。然而,莱利不知道的是,她所经历的种种,居然和自己大脑里的“情绪总部”发生的事件紧紧联系在一起。“情绪总部”里有五个“情绪小人”,它们分别是乐乐(Joy)、忧忧(Sadness)、怕怕(Fear)、厌厌(Disgust)、怒怒(Anger),它们一同操纵着莱利的情绪,管理着莱利的行为、记忆等心理现象,它们和莱利一起面对着生活的变化。可是由于意外,乐乐和忧忧走失在茫茫脑海中,导致了莱利无法感受到快乐,负面情绪不断累积。乐乐和忧忧必须尽快在复杂的脑海中回到“情绪总部”,重新掌控和调整莱利的情绪,让莱利变回原来的乐观少女……

作为一名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工作者,我不禁深刻地感受到,这部电影简直是一部“心理学教科书”,不但可以让观影者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了解我们的心理现象,掌握心理现象的发生机制,同时也对如何教育和引导儿童提供了新的角度。

认识我们的情绪

人究竟有哪些基本情绪呢?不同的研究者曾给出不同的答案。现在被广泛认可的是1971年美国心理学家Paul Ekman和W.V.Friesen提出的观点,依据对情绪的长期研究结果,两位学者认为人类有六种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恐惧、惊讶、愤怒、厌恶,这六种情绪可以相互组合,并派生出其余各种各样的复合情绪,如幸福、烦躁、紧张、焦虑等。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Paul Ekman正是此部电影的顾问,导演与他沟通后,根据电影需求将“惊讶”与“恐惧”合并,以五种基本情绪为主角来完成故事的架构。在电影中,基本情绪的形象以卡通人物来表现:“乐乐”像个闪闪发亮的星星,“怒怒”是块红色的砖头,“忧忧”是蓝色的眼泪,紫色的“怕怕”是一根敏感的神经,而绿色的“厌厌”则来自于小朋友讨厌的西兰花。

在电影伊始,描述了在莱利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件重要事件几乎都与情绪关联。莱利与父母在冰球场上愉快地玩耍,努力练习冰球技术;莱利与小伙伴一起走着奇怪的步伐取乐;莱利敲坏东西不知所措……电影里将情绪的基本功能(信号功能、动机功能、适应功能和组织功能)描述得直观生动。有一段剧情非常精彩地体现了情绪功能的重要性:在明尼苏达生活时,莱利愉快地与父母打着冰球,她也是一名冰球小能手,可是到了旧金山后,由于情绪低落,她不再想上场打冰球,甚至对冰球产生了反感。这样的剧情清晰地说明了情绪组织功能的作用机制:积极的情绪会促进人的行为发生,而消极的情绪会阻碍人的行为发生。情绪其他功能的展现在剧情中也是比比皆是,清晰明了地让观影者感受到情绪如何作用于我们的生活。

除了情绪之外,电影中还涉及了其他的重要心理现象,比如记忆、个性、思维、想象等等。以记忆为例,每时每刻人们都会产生记忆,这些记忆变为一个个带有不同情绪色彩的记忆球,这时的记忆是短期记忆。入睡之后,这些记忆球会滚入宛如迷宫的长期记忆之中,那里有“头脑工人”负责将它们分门别类,有些永远地被记住了,有些就被遗忘了。其实,在心理学基础知识中,记忆有一种重要的形式就是情绪记忆,它是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相关的记忆,这种体验是深刻的,因此,情绪记忆一般可以深刻、牢固地保持在大脑中。

拥抱每一种情绪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文化的传统观念里,儿童都应该充满快乐,烦恼和悲伤的情绪越少越好。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父母和老师对孩子们说:“不要哭!不要生气!不要害怕!”等等这样的话语,我们总会下意识地以为负面情绪干扰着我们的成长。如同影片在开头时呈现的一样,“乐乐”是莱利情绪总部的小组长,由她主导着莱利的情绪表现和核心记忆,让莱利大脑中的记忆球充满积极情绪的色彩。“乐乐”最担心的是“忧忧”总是出现,因为“忧忧”总是会让莱利心情低落,让莱利的记忆带上忧伤的色彩。

如同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我们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们,可他们却总会有不悦和愤怒等一些负面情绪。于是我们惶恐地不断学习和反思,我们总结了转移法、消退法、冷却法,努力掌握上百种让儿童充满积极情绪的办法,可是孩子们还是因为一些事情会哭泣、会悲伤、会愤怒。我们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我们那么努力培养孩子们的积极情绪,可他们还是会有负面情绪呢?

那么,我们了解所谓的“负面情绪”吗?恐惧,对应电影里的情绪小人“怕怕”,他在莱利玩乐中遇到危险时出现,提醒莱利小心脚下的电线,恐惧让我们未雨绸缪,保障安全。厌恶对应“厌厌”,厌恶让我们趋利避害,保持自我,绝不盲从。愤怒对应“怒怒”,它在遇到让人不满的事情时出现,让莱利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愤怒让我们保持正义感,充满能量。而悲伤情绪对应的“忧忧”在电影里发挥了重要作用,当莱利在情绪崩溃后离家出走时,是“忧忧”让莱利感受到离开父母和家庭的伤感,以激发她对父母的依恋,悲伤让我们珍惜生活,获得情感共鸣。

负面情绪往往有着无可替代的积极力量。从电影中来看,“忧忧”从一开始的被“乐乐”排挤,到最后在“乐乐”的鼓励和支持下自己来操纵莱利的情绪,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悲伤似乎总是让人感到自己的脆弱,可往往忽视悲伤并不能解决问题。悲伤并不是一种懦弱的体现,正视悲伤才能够让人正视自己的真实体验,表达悲伤才能够让朋友和家人了解你的感受,获得情感支持和帮助,并有效转化悲伤情绪。

敢于拥抱负面情绪,勇敢表达自我,积极解决问题,最终获得快乐,这更是一种成长。

拥抱成长中的遗忘与失去

电影中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冰棒”(Bing Bong),一个由大象、猫、棉花糖和海豚组成的混合物,它是莱利在童年时候幻想出来的朋友,一直在莱利的长期记忆中游走。当它遇到迷失的“乐乐”时,强烈要求“乐乐”一定要帮忙让莱利再次想起它。

国外的研究发现,“幻想出来的朋友”这种现象在儿童成长至十几岁左右就会消失。故事中的“冰棒”努力陪着“乐乐”克服返回“情绪总部”路程中的种种困难,就是为了能够跟随“乐乐”一起在莱利的回忆中再现。为了最终帮助“乐乐”顺利回去,“冰棒”选择了自我牺牲,永远留在了莱利的记忆废墟里。这样的结局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可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尽管童年的记忆带给孩子们快乐,伴随着他们度过一段无比快乐的时光,但成长总是伴随着遗忘和失去。

许多家长如同导演道格特一样,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感到束手无策,孩子们终究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建立自己的独立意志。故事讲到这里,相信家长们会对孩子与自己不再亲密无间、无所不谈感到释怀,因为成长就是这样有得有失,那就让孩子们拥抱成长中的遗忘与失去后,大胆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吧。

故事的结尾,在“忧忧”的操控下,莱利感到离开父母的悲伤,最终回到家里与父母相拥而泣,而泪中带笑。从无忧无虑到五味杂陈,从简单明了到隐约缱绻,基本情绪在儿童的发展中不断分化。伴随着情绪的分化,莱利成长了,而片尾一闪而过的青春期有关的小剧情更是让人忍俊不禁。

莱利的故事讲述完了,而我们的故事才刚开始,相信每一个看完《头脑特工队》的观影者都会不由自主地思索:我的、你的、大家的“情绪总部”里现在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呢?

猜你喜欢
格特莱利冰球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冰球
辛德勒名单(节选)
辛德勒名单(节选)①
冰与火的运动——冰球
捷太格特(JTEKT) 成功开发“电机用新陶瓷球轴承” 并实现量产
兔兔自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