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有成长,没有成熟

2016-04-16 14:33师雯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1期
关键词:微友原创检察

■师雯



我们只有成长,没有成熟

■师雯

如果说2014年,是全国检察新媒体爆发之年;那么刚刚过去的2015年,可谓检察新媒体的全盛之年。对仍在蹒跚学步的“内蒙古检察”新媒体而言,我们亲眼见证了2013年别人的热闹,也亲历了这两年自己的成长。更有幸在2015年末获得了“全国十佳检察微信”的荣誉称号。说到影响力,“内蒙古检察”依然与发达省院相去甚远,只是在看过了微信的崛起和推送信息趋向饱和的种种之后,对检察微信公众号该如何运营有了更多的认知和体会罢了。

不做原创,也许是死路一条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察觉,从2015年3月开始,你和你身边的朋友开始对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审美疲劳,大家纷纷清理微信里的订阅号,将那些认为没用的平台取消关注,最后只留下能为自己提供价值的平台。微信公众号整体的关注量开始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已经成为了过去,增粉难度将越来越大,平台开始趋向饱和,检察机关的微信公号也难逃此劫。此时优质原创内容的作用便凸显出来了。

“内蒙古检察”创办至今始终坚持“原创为主”的自身定位,在每期推送的6条信息中至少保证3条以上的信息为原创。我们始终坚信,要做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检察公众号,生产优质内容,传递最基本的价值是必不可少的。当前不乏只转载,而自身不生产实际内容的公众号,它们有庞大的粉丝群体,阅读量也经常达到三位数甚至四位数。但微信终究不是很多内容的简单复制,如果有一天所有公众号都能够申请原创保护功能了,那些靠转载“发家致富”的公众号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开始把眼光放远,心中始终保持危机感,并坚持从微友的实际需求出发。大到重要案件信息的发布,小到基层检察院办理的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事、刑事类案件,用心编排,并将相关链接、当下热点、普法、评论、提醒等内容融入其中。群众对检察院的职能和工作常常存有疑问与质疑,“内蒙古检察”不打难懂又生硬的官腔,而是编写出生动、活泼、接地气的原创图文信息,以最朴实的语言答疑解惑。习总书记视察解放军报社期间说了一句话令笔者印象深刻:“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检察微信公众号又何尝不是呢?不做原创,也许最终是死路一条。

做个有节操的标题党

当人们坐在电脑前或是拿着3G手机刷微博,浏览各大新闻网站的时候,吸收的只是碎片化的信息。然而,当各种各样的微信公众号铺满手机屏幕的时候,我们不停地滑动手指所获取的信息却只能算得上是粉尘化的。为什么是粉尘?因为信息量实在太大,杂乱而密集,如狂轰滥炸一般挤入眼球。碎片化时代我们至少还能读到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而粉尘化的信息只会从受众指间一滑而过,即便其中有优质原创作品,没有个吸引人的好标题,谁又会注意到呢?

“内蒙古检察”的小编始终致力于成为优秀的标题党,可以说起一个吸引人的标题是每一个新媒体小编的基本素养。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做个有节操的标题党,可以夸张,但不可以浮夸。什么叫浮夸呢,就是内容撑不起标题,人们冲着标题而来却发现内容枯燥甚至完全没有可读性,这其实是赤裸裸的骗取阅读量,一两次也许可行,但是我们的读者可都是听着《狼来了》的故事长大的,以后谁还信你?其实读者是很宽容的,如果你的内容能够让他们满意,他们不介意你做标题党。如果你的内容不好,哪怕标题很实在,他们也不会发表意见。比如我们曾经编撰的标题《检察委员会上为啥争得面红耳赤?》,你以为检察院的领导吵架了,点进来一看只是检委会上关于某个案件性质的讨论;又如《“检察美食街”清爽来袭,约吗?》,你口水直流地点击了标题,结果发现美食竟是整条街两旁的各类警示教育标语;再比如《拯救飞龙?行动ing》,你以为检察蜀黍发现了神奇新物种,点进来却发现是检察博友行聊起了涉林刑事案件。被这些夸张的标题“骗”了这么多次,你竟还没抛弃我们,定是对我们的内容比较满意吧,感谢你不介意我们做标题党。

为了涨粉,可以“不择手段”

2014年5月8日,“内蒙古检察”推出了第一期微信。那时候我们在选题、内容及形式的编排上尽量向微信公众号运营已经比较成熟的省院看齐。然而,我们很快发现自己辛苦创作的作品几乎无人阅读。每每看到其他省院和基层院的名字登上各大微信公号排行榜,我们都会反思自己。其实榜单于我们而言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任何刚起步的事业都想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些成绩来,榜单即是最直白的成绩。

成也阅读量,败也阅读量。阅读量,不仅是做微信号的最重要指标,也是混迹各大榜单的决胜法宝。而增加阅读量的大前提是增加读者,也就是我们的粉丝。于是,“内蒙古检察”走上了“不择手段”涨粉之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最立竿见影的涨粉效果,小编们从单位同事到亲戚朋友,从车队司机到物业阿姨,从盟市院到基层院,一个都不放过,逢人就让扫描“内蒙古检察”微信二维码加关注,一时间后台用户增长如股市大盘一般“牛市冲天”。为了乘胜追击,扩大阅读群体,我们在公众号逢百期之际连续推出了答谢微友的活动,通过送出印有“内蒙古检察”LOGO的小礼品再次壮大了粉丝队伍。同时,在后台与微友维持高频次的互动、为他们答疑解惑也是树立良好口碑,不断涨粉的不二法宝。很多微友没有义务天天去关注一个检察院的微信公号,唯有互动,唯有以心换心,才能赢得微友铁粉的支持。

2016,我们砥砺前行

平均年龄27岁的几个年轻人,凭借着对公众号的热情组建了“内蒙古检察”新媒体这个充满创造力的小团队。个性十足的小编们,气质不一定和检察公众号完全符合,但有耐心、有韧性、做事细心、有责任感、对某一方面专注的小伙伴儿聚在一起更能将无限创造力体现在新媒体运营的各个细节当中。我们是同事是朋友,更是家人是知己;我们时刻保持娱乐精神,对各种新鲜事物、流行词语了如指掌;我们一起“玩”微信,而不是“做”微信。2016年,“内蒙古检察”的小编们将群策群力携手共进,砥砺前行!

当下,我们处在一个人人互联的时代,如果“内蒙古检察”能让一个读者说好,那这个口碑就会传播出去。人们习惯于谈论一个成熟检察公众号应具备的种种,而我们更愿意做那个成长中的“内蒙古检察”,细细品味前行中的困惑与喜悦,不曾停止脚步,不断追求成熟。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

猜你喜欢
微友原创检察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分住在三层楼里的“微友”
分住在三层楼里的“微友”
花式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