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四位一体”培养策略研究

2016-04-20 16:33吴儒练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四位一体高职学生

吴儒练

摘 要: 职业核心能力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的从事任何职业都通用的基本能力。培养与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既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厘定和分析职业核心能力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四位一体”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希冀通过多方努力,协同合作,真正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关键词: 职业核心能力;高职学生;培养策略;四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1-0005-05

职业核心能力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的从事任何职业都通用的基本能力,是高职学生就业及获得职业成长成功的关键能力。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和职场的“疲软”引起了职业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如就业难、离职率高、晋升难等,其根本原因是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缺乏。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加速转型升级,人才竞争日益加剧,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已是摆在高职教育面前的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这既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必由之举。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职教育,为满足经济转型、科技发展对高端职业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与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已刻不容缓。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深刻内涵

(一)相关概念简析

1.职业。职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为获得生活来源,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贡献而从事的持续性活动[1]。职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职业结构不断变换,职业的内容、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出现很多新职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新要求。职业活动是职业教育的物质基础和目标指向。

2.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一项活动、任务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内化了的个体品质,并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外化[2]。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始终贯彻能力本位理念,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职业能力、核心能力等。

3.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基于专业学习和职业训练所掌握的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任职资格、职业素质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等三方面基本内容。职业能力与特定职业相对应,不同的职业对应不同的职业能力。

(二)职业核心能力内涵与特征

我国的“职业核心能力”概念由国外职业教育界的“关键能力”、“核心能力”、“基本能力”等概念发展演变而来。尽管国内外的称谓和表述不尽相同,但目前职业教育界对关键能力、核心能力、基本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内涵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德国职业教育所所长梅腾斯(1972)认为关键能力是指具体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的能力[3]。英国学者Dave Turner指出核心能力是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能力[4]。我国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认为关键能力是职业通用能力,是各个职业的劳动者都需具备的基本能力[5]。

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能力是两个易于混淆的概念,它们既密切相关又有所侧重,两者都以完成职业活动为目标,是从事职业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支撑职业能力的基础,是职业能力形成和应用的条件,而职业能力的拓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6]。它们的区别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本质内涵不同,职业能力是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包括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职业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在任何领域都可使用的综合能力。二是能力属性不同,职业能力是显性的,是一种“硬能力(Hard skill)”,直观地表现在从业者的日常工作中,如工人对机器操作的熟练程度,而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隐性能力,也称之为“软能力(Soft skill)”,是超越职业范畴的高层次能力,如与人合作能力在任何职业情境都需要。 三是适用范围不同,职业能力包含的内容虽多,但适用范围较窄,不同职业有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职业核心能力包含的内容虽少,但适用范围较广,职业核心能力一旦形成,在所有职业领域都可通用,因此又称“职业通用能力”。

综上所述,职业核心能力是在职业活动中除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它不仅能使劳动者赢得激烈的竞争,胜任当前工作,还有助于劳动者适应未来职业变化和岗位变迁,并且在新的环境中重新获得知识和技能[5]。与职业能力相比,职业核心能力具有以下6个鲜明特征:(1)普适性:普遍适用于任何职业、任何岗位;(2)内隐性: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体系的内隐状态,并不直接或简单地外化表现出来;(3)可迁移性:可转移到新的工作岗位,使劳动者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4)持续性:通过长时间的学习、训练获得并伴随劳动者整个职业生涯过程;(5)综合性:职业核心能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多种能力整合形成的综合能力;(6)价值性:职业核心能力对从业者胜任当前岗位职责以及适应岗位变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职业核心能力的结构要素

职业核心能力不单是一种能力,是多种能力的有机集成。虽然国内外对职业核心能力基本内涵的理解趋于一致,但由于社会文化差异和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不同,世界各国对职业核心能力具体包括哪些能力要素,各要素之间有什么关联,在职业核心能力体系中处于什么层级等问题则有不同观点。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VQ)中提出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和自我提高等6项核心能力的培训和认证[4]。澳大利亚教育委员会和职业教育部,认为青年人参加各类工作必须具备8项关键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收集分析能力、计划与组织能力、数学概念与技巧运用能力、科技应用能力、文化差异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6]。

20世纪末我国劳动保障部将劳动者的能力划分为3个层次,构建了职业能力结构层次体系,为职业能力分析和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了基本框架与思路。(1)职业特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或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2)行业通用能力,是指从事某个行业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3)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所有职业或在任何行业领域工作都需具备的能力,包括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外语应用、自我学习、创新革新等5种方法能力和与人沟通、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3项社会能力[7]。

2011年,我国教育部的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培训项目(CVCC)中职业核心能力结构包括基础层(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拓展层(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延伸层(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五常管理、心理平衡)三个层级[8],并开发了相应的教材和培训标准,构建了我国职业核心能力的结构体系,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标准,这一职业核心能力分类目前已得到国内很多学者的认可。

那么,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具体应该包括哪些基本能力?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重点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3]。就发展型人才来说,要求高职学生具备适应未来职业变迁,掌握新的岗位技术技能,以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如自我管理能力、再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职业沟通能力;就复合型人才来说,需要高职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就创新型人才来说,则必须具备高度的创新能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是以上这些能力的有机集成,各个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伴相生、紧密关联、有机融合从而形成综合的核心能力(见图1)。

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教育体系,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直接参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成就令人惊叹,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人力资源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及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再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应准确判断我国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及职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满足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规模持续扩张,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有用人才。截止2013年,我国已有高职院校1 321所,在校生数量达970万之多,当年毕业生人数约319万人,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然而,量大并不等于质优,据岳金方等人的一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表明,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两年内离职比率高达67.8%,离职原因中85%是由于职业核心能力不强,如欠缺自我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缺乏责任感等[9]。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当前许多职业院校重规模发展、轻内涵建设,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轻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偏差有直接关系。当务之急是如何培养与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这是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高职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不仅能够帮助高职学生胜任当前的岗位工作,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能使学生应对产业结构转型和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变更、岗位变换的严峻挑战,提升职业迁移和发展能力。现代职业教育强调学生的终身教育与全面发展,“一技在手,终身无忧”的观念已是越来越不现实的想法,高职院校更切实际的做法是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共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高职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加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对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强化高职学校内涵建设、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索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学者们主要从学校层面来探讨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与策略,而较少深入分析学生、企业及地方政府等相关主体在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形成过程中起何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事实上,职业核心能力的获得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仅靠学校教育往往是难以奏效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以及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因而,要加强学生与学校,学生、学校与企业,学校、企业与政府的沟通联系,搭建互动合作平台,建立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四位一体”的联合培养模式,积极发挥相关主体的能动性和优势,才能更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一)学生:高度重视主动参与

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不足,有的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不甚了解,将专业技能、职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相互混淆,有的认为专业技能才是就业法宝,远比职业核心能力重要,以致于对自身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没有引起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象是学生,这就需要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要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识,通过自身学习、教师传授、学校宣传等方式,了解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知识及其对自身未来职业成长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自身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另一方面,要主动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不仅要积极参与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教学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训练环节,更要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参加多种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如劳动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科技文化活动、技能竞赛、户外拓展训练等等,拓宽与社会接触的渠道,积累更多社会实践经验,多途径、全方位、系统化地加强自身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正确定位多措并举

高职学校的系统化、专业化教育是学生获取职业核心能力最主要的途径,学校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设置、实训教学安排、师资力量配备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

第一,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6]。这类人才不但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更要具备适应产业转型和职业迁移的核心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上,要充分依托职校办学条件和特色,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以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把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第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要以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活动和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以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立体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模块:(1)渗透模块,将职业核心能力的相关教学内容渗透和融入到公共基础课、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10];(2)核心模块,面向全体高职学生开设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必修课,如《自我管理》、《团队合作》、《职业沟通》、《社交礼仪》、《创新创业》等课程;(3)拓展模块,组织设计课内课外实训环节,开展校内校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勤工助学、公益服务、社团活动、科技文化活动、技能大赛、户外拓展训练、顶岗实习等,使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形成并得到巩固提升。

第三,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元考评体系。考核评价能够反映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成效和不足。在考核标准上,要摒弃以“试卷+成绩”为主的传统评价模式,可以参考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建立以核心能力测评为基本取向的考核标准。在考核内容上,要加强学生的能力考核,注重过程考核,使学生从注重知识记忆向注重能力提高转变,从注重考试的结果向注重整个学习过程转变[11],将学生平时表现、学习态度、活动参与等纳入考评体系。在评价主体上,要改革传统单一评价主体的考评方式,构建由任课老师、辅导员、学生、企业人士组成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尤其要重视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第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队伍结构不合理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具有丰富企业经历和职场经验的教师相当匮乏。教师是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职业核心能力,高职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还要了解相关行业领域的知识和工作流程,具备职场环境下的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满足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10]。其次,鉴于很多高职教师只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意识,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把职业核心能力各个能力点的培养渗透到课内外教学中。最后,高职院校要组织培训或引进一批职业核心能力的专职培训师,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进行教学指导和科学测评。

(三)企业:协同合作共同培养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学校系统的专业教育,更要寻求企业的积极参与、互利合作,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措施和必由之举。

首先,职业核心能力的性质决定了其培养的过程离不开企业实践这个重要环节。职业核心能力以职业活动为载体,而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真实的职业活动和职场环境。通过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方式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参与职业活动,体验企业文化,培养其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方法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其次,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决定了必须要有企业参与。目前我国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专业理论学习及零散的校内实践活动,学生缺少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训实践机会。企业是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平台,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和实训条件。学生通过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可以更好地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等职业核心能力必备要素。

最后,现代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决定了企业必须有所作为。企业是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最终受益者,理应承担起职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企业往往掌握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和社会职业结构变化趋势,最了解企业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一方面,企业要帮助高职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分析,指导学生制订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他们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更有目的性;另一方面,要加强与高职院校互利合作,共同制定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评体系,同时也要协助高职学校开展师资培训,为教师提高实践经验提供便利条件,以满足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素质高能力强的师资需求。

总而言之,企业在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大有可为,也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四)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支持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看,政府部门在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和机制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作为政策制定者,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引导高职教育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使高职院校把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2)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校企合作的协调者,政府部门要极力破解当前校企合作中“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联合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地方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核心能力培训项目开发、标准建设、建立教学与测评体系的投入力度,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供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

总之,培养与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涉及多方利益主体,需要学生、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互助互利、携手推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提出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四位一体”培养策略,为高职教育全方位、系统化、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可进行更多的探索与实践,以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 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盛树东.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新解及其结构审析[J].教育与职业,2013(24):18-20.

[3]梁玉国,夏传波,杨俊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3(3):94-97.

[4]邵艾群.英国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研究述评[J].教育学术月刊,2010(2):94-98.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10.

[6]靖德云.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2.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

[8]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办公室.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测试大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2.

[9]岳金方,王庭俊,武 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内涵辨析[J].教育与职业,2014(35):124-125.

[10]伍学雷.论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3(15):32-35.

[11]刘金凤.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实施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17):133-134.

Research on “Four-In-One” Training Strategies of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WU Ru-lian

(Economic Management College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chang 330108,China)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core ability, different from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is the basic ability of any occupation.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re ability is objective demand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is an important way to strengthen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s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ll-round and lifelong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four-in-one” training strategy of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bi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joint efforts and collaboration by students, schools, businesses and governm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core competence;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raining strategy;“four-in-one”

猜你喜欢
职业核心能力四位一体高职学生
基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浅议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管理学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