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世界逃跑计划

2016-04-27 22:11秦昭卡米btr
女友·花园 2016年4期
关键词:布达佩斯咖啡馆书店

秦昭+卡米+btr

年初引力波的大发现,又让人看到了“穿越”的曙光。讲真,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我们是否能够在平行世界里来去自如?尤其遇上压力爆表的非常时刻,在空间时间都不做限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撂挑子一天去玩个超余裕(远大于五分钟中场休息)的旅行,上午去神保町围观动辄上千万的精美古书再吃份上海蟹;下午在布达佩斯的老咖啡馆释放一下向往自由与诗歌的文学灵魂;晚上赴玛特拉洞穴里享受来自中世纪的沉静气息(当然,冥想之前定要吃饱意式农家乐)。

像开往春天的地铁一样,怀揣着“完美余裕逃跑计划”也是个挺有情怀的事儿。再没时间也得有梦想啊,没准真的实现了呢——就像神奇的引力波一样?

永远慢半拍的神保町

埋单的瞬间我简直有种错觉,仿佛我是在Burberry专卖店里买了一只皮夹。

如果你不但爱书,而且还特别喜欢慢生活,那么不妨去世界第一旧书街区——日本东京千代田区的神田神保町古书街走走,用书店老板的话来讲,这条街的节奏总是比时代前沿慢半拍。

向南书店向北中华料理

从地下铁神保町駅一出站,就能闻到书的味道。靖国通上书店林立,山本、波多野、小川、北沢、篠村、山阳堂……在一份可以免费索取的神保町古书店地图上,按历史、建筑、电影、管理、嗜好、文学、初版等细分作35种门类,列举了“神田古书店联盟”所有157家古书店名录,并用不同颜色标示在地图上。

在地图上,我发现了神田古书街的一大特点:东西向的靖国通上几乎所有书店,全部都在道路南侧,坐南朝北;北侧一整排则是各类饺子店、喫(吃)茶店、咖啡店、简餐店(居然还有一间专卖上海蟹的中华料理店)。据懂行的人说,古书店统统坐落在背光区是为了保护书籍免受阳光直射的损害。空出来的另一边,自然变成了一条遍布露天座位的安静小食街。这样一来,反而更清晰地体现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两手抓的趣味了。

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巷里,我误入了一家装订日式书籍的铺子,工作车间朝北,面积不到17平米。第四代店主一边踏着裁剪机一边对我说:“父亲去世前曾说这已经是夕阳产业了,没必要继承祖业。”然而他却依旧沿着祖辈们的脚印走了下来。

一旦被这种单调的工作弄得身心倦烦时,老板就会沿着小路向一家咖啡馆走去。这是一家有点历史的喫茶馆,木头的房梁和柱子已出现倾斜,砖墙也被烟熏得发黑。而几乎与店龄相仿的常客,则单手持书,叫杯茶,聚精会神地阅读,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店里放着查尔垫·阿兹纳弗曾经流行的曲目,音量很小,即使读书也不会受到打扰,同时又能享受音乐的美妙。附近还有几家类似的小店,无不真实地流淌着“比流行慢半拍”的节奏。

寻“洋”冒险记

神保町古书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0年代。其时该地区先后设立了(现)明治大学、中央大学、日本大学和专修大学等四大名校,周围书店便应运而生。据维基百科载:1913年,当时的小川町发生了一场大火,神田高等女校教员岩波茂雄在灾后开始经营旧书店贩卖夏目漱石的作品与哲学丛书大获成功。如今岩波书店仍在,而不远处的一诚堂书店历史同样悠久,且可能是如今神保町古书街上最高大上的一家。

简单地望一眼一诚堂书店,便可知其高大上的大概。四层大楼庄重大气,绿色窗框围起长而高的大玻璃窗,清晰地映射着街头的树影。这家百年老店在2013年时,曾以4.6亿日元(当时约合2875万元人民币)售出过一套12世纪前后中国南宋时期出版的诗集《唐人绝句》。一诚堂天价珍本书颇多,当成博物馆逛逛也好。

埋单的环节很有意思,身着深色西装的店员用双手接过书,用一张印有一诚堂店名和似乎是埃及图饰的牛皮纸将旧书小心地包好。那一瞬间我简直有种错觉,仿佛我是在Burberry专卖店里买了一只皮夹。 大概因为牛皮纸太精美,直到回家数周后我才打开那本《日本俳句》。在罗伯特·霍尔(Robert Hall)撰写的前言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在日本艺术中,人们总是追求绝对。对于绝对而言,没有程度的问题;要么达到了,要么失落了。诚然,更经常的情形是,就算没有达成绝对,也始终在朝那个方向努力、并意识到那个更高的目标,正是这一点将力量与活力赋予了这活跃的美学精神。”在神保町古书街的种种体验,也每每让人意识到这一点。

你还可以选择——

·戈尔多尼(Goldoni):这家书店店招源于18世纪意大利喜剧作家戈尔多尼之名,是一间专门销售戏剧类书籍的书店。书店老板宫岛惠一是歌舞伎演员出身。

·明文堂书店:该店因为经营许多公司历史方面的书籍而独具一格,如神户制钢、纪阳银行、北陆电力、住友保险、大昭和制纸以及资生堂等等。对日本企业的八卦故事及匠人精神有独特兴趣的人,不妨来淘货。

到布达佩斯喝杯文艺咖啡

安心待在某家咖啡馆的安静小角落里,一坐一整天,却不用担心被打扰。

在匈牙利,人们对咖啡的热爱就如同对辣椒粉的热爱一样,它们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早在16世纪末,咖啡已是匈牙利人熟悉的饮料。在随后400年的咖啡传统熏陶下,正如许多欧洲城市一样,咖啡馆成为布达佩斯知识分子生活的中心。历史的余韵遗留于布达佩斯咖啡馆的芬芳,也让这个城市总是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文艺腔。

长期提供免费的纸笔

早在19世纪,布达佩斯便有“五百咖啡馆之城”的称号。而且作为经济、运输中心的布达佩斯,咖啡豆的价格并不算太贵,因而许多咖啡馆价格都平易近人,而且还提供24小时餐点服务——这就是为啥这座城市的文艺气息如此浓厚的主要因素,经济能力不佳的艺术家及文学家可以安心地待在某家咖啡馆的安静小角落里,不被打扰地一坐一整天。

当年热爱文艺的咖啡馆主人为那些贫困而不得志的文人们长期提供免费的纸笔;有时候,侍者会领回一些以乞讨为生的诗人们,而诗人们也撕下几页诗稿,当作咖啡的费用。侍者也对这场景习以为常,没有人会对一位只点一杯咖啡及一杯白开水却坐上好几个小时的客人白眼相待,水杯只要空了,侍者就立即殷勤地续满。书报架上摆着各种报纸以供阅读,想写信的人可以马上拿到纸笔和墨水,许多作家及记者的作品就诞生在布达佩斯的咖啡馆里。甚至于,很多文人留给别人名片,却不留自己的住址,直接写上自己钟爱的咖啡馆地址。因为,咖啡馆是他们第二个家,人们有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他们。

人们在此都渐渐昏沉

在布达佩斯,有年代有故事的咖啡馆很多。一直经营至今的“纽约咖啡馆”(Café New York)算是知名度比较高的一家,这座于1894年开始营业的咖啡馆,找来了为国王设计新城堡的建筑设计师负责统筹——由此可知咖啡馆文化在布达佩斯被重视的程度。难得的是,它对待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们有种超然的尊重与耐心,常年为其提供免费的纸笔,而艺术家们则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全都留在了这座如同艺术宫殿般辉煌的咖啡馆。

一位诗人曾在其小说中如此描述纽约咖啡馆:“在人们温暖的微笑拥抱下,尽情地放松自己,什么都不想,周围的一切就像是一锅煮沸的水,气泡奔腾。人们在此都渐渐昏沉,一切好像可以放在汤锅中煮出一锅佐料丰富的汤一样。”在这样由声音、体温、咖啡味及烟草所形成的云雾纷扰中,可以感到一种特别的安详喜乐。据说19—20世纪期间,当时从欧洲寄出的信,若上面写着“纽约”,邮递员都不会把信送往美国,而是直接送达这里。

文艺青年们最常逛的咖啡馆,要数位于布达佩斯市中心5区的老店“咖啡馆中心”(Central Kavehaz)。这里也是匈牙利各式文化协会、报纸杂志编辑部,以及印刷工作室聚集的一区,在当地居民眼中,这里是布达佩斯咖啡馆文化最兴盛的核心区(除却易主成为辣椒市场、舞厅、游乐中心的节日),其优雅的姿态在布达佩斯的喧闹中就如同泥塘中的一朵白莲。20世纪初以来,与“咖啡馆中心”结缘的名人不计其数,比如匈牙利知名诗人米哈利·巴比茨就是他家的常客。时至今日,作家们仍然喜爱到这家咖啡馆来。两层的咖啡厅虽没有过于华丽的装潢,却有一股平实怀旧的文艺气息。布达佩斯咖啡馆曾普遍拥有的那种既闲散适意,又对精神创作有着极高要求的特殊而矛盾的文艺气质,还可以在这里轻易寻得。

你还可以选择——

·鲁兹姆咖啡馆(Ruszwurm Cukraszda)从1827年开始营业,算得上是布达佩斯最古老的咖啡馆之一。它以匈牙利风味餐和甜点著称,同时卖的也是布达佩斯将近两百年的糕点文化,据说这儿也是茜茜公主最喜欢的咖啡馆。

·Gerbeaud咖啡馆是布达佩斯的另一家老字号,拥有白色外观与高挑的一楼大厅,内部装潢相当典雅气派。从水晶吊灯、桌椅到红色窗帘,都显示出这家百年老店的风华,尽管露天咖啡座就可以坐300人,但每天的来客仍然让咖啡馆人满为患。

回到中世纪的玛特拉洞穴

在二十几支蜡烛的光照下,这洞穴就像一个时间隧道,带人回到了原汁原味的中世纪意大利穴居生活。

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帝国修建了玛特拉(Matera)城。在后来的两千多年里,它经历了撒丁人、拜占庭人、神圣罗马帝国和诺尔曼人的统治,现在是意大利南方众多古老城池之一。然而如果不是现在它脚下的那片古老岩洞穴居群,玛特拉城恐怕不会有那么大的名气。

山上的石头群

在意大利语里,人们管这个洞穴群叫作“萨西”(Sassi),石头的意思。在有历史记载以前人类就在这里挖洞栖身。几千年人类繁衍让山崖上的洞穴越来越多,二战后,意大利民众认为穴居人不堪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是国家的耻辱,政府为此在几年内把两万名仍在洞穴群里居住的村民迁移到附近新建的村庄里。从此“萨西”成了山崖上的废墟群。1993年,联合国把有几千年历史的玛特拉穴居遗址列入人类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当地政府制订了相应政策,鼓励投资保护和维修萨西洞穴,但感兴趣的人寥寥无几。

直到21世纪,一位叫作丹尼尔·科尔根的建筑师出现,他遵循整旧如旧的原则,将这里改成旅馆。科尔根从瓦砾堆里一块块捡回墙上的石头,在废墟上寻找可用的门窗。对残破的墙壁,他没有粉刷灰浆掩饰,反而一点点刮掉在漫长岁月里一代又一代主人抹上去的层层墙灰,直到露出最原始的那层没有任何装饰的石头墙。

建成后的西维塔洞穴酒店(Sextantio Le Grotte della Civita)因为保存下了原汁原味的中世纪意大利穴居式生活,而变得名声大噪,我亦是慕名而来。

停滞在五六百年前的宁静

一把半尺长的古朴大铁匙打开了我预订的客房。老橡木门足有一吨重,当年是用简陋的工具制作而成,刀砍斧劈的痕迹并没有被时间磨平,只是表面有了经年累月的油污,变得黑亮、光滑。老旧厚重的木门吱吱扭扭地被关上后,玛特拉夏日午后强烈的阳光被关在了身后,眼前出现了被二十多支温暖蜡烛照亮的“家徒四壁”型内室。

一张看着像是奶奶的奶奶睡过的老式大木床,被摆在醒目的位置上,上面铺着熨烫得平平整整的白色粗布床罩。用和大门一样老旧的木头制造出来的桌子,上面还摆着一瓶香蒿油,据说是当地家庭传统的吉祥物。墙壁的裂缝细密得像蛛网,留有明显烟熏火燎的印迹,与中世纪留下来的干裂油画有几分相似。地面铺的是鹅卵石,因常年的踩踏变得很光滑,但凹凸不平。房间里唯一“现代化”了的地方是卫生间,雪白的马桶和蛋壳样的浴缸,与原始古朴的房间十分搭调。不过根据酒店的“温馨说明”,这口浴缸是当年牧羊人饮牲口的大石槽。看着如今它被像模像样地摆在那里,旁边小石台上放着把野花和摇曳的蜡烛,还真有股……奇异的浪漫。

晚上,在村里的小饭馆享受了一顿地道的农家饭以后,我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在散发着原野清香的大床上,床头的蜡烛慢慢燃烧着,空气中飘着一丝丝花香。村里小教堂的钟不紧不慢地敲了10下,我望着黑乎乎的天棚胡思乱想:500年前,在这个屋顶下住着的是怎样一户人家呢?这儿没有电视机的喧闹,也没有电话打扰。在二十几支蜡烛的光照下,这洞穴就像一个时间隧道,带人回到中世纪的意大利。在这些与世隔绝的宁静中,我沉沉地睡着了。

清晨,我打开房间的那扇黑乎乎的木门。阳光倾泄进来,照亮了岩洞角落。那几道典雅的石头拱廊在地上投下优美的弧影,斑驳干裂的墙上呈现出一种蜜色的柔和色彩,地面上的鹅卵石在阳光下凹凸起伏,也变得更立体质感。就像从一个长长的梦里醒来,我走出房门来到岩洞前的平台上,深吸一口山区早晨清新的空气,看着脚下绿色的山坡和河谷。隔壁岩洞里长长的木桌上已经为客人准备好了简单但新鲜的早餐:烤得金黄的面包、新鲜牛奶和鲜榨果汁、本地蜂蜜和自酿果酱,时光似乎仍停滞在五六百年前。

只是少了忧虑,多了赞美。

你还可以选择——

·桑托斯特法诺酒店:距离罗马只有一百五十多公里的桑托斯特法诺村,古时这儿曾是美第奇家族的领地。从中世纪起,依山势而建的石头房屋(多改为酒店房间)、小巷、小广场和教堂等面貌保存至今。

猜你喜欢
布达佩斯咖啡馆书店
布达佩斯:多瑙河畔的明珠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差咖啡馆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布达佩斯之梦
舞蹈剧《丝绸之路》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上演
就是想泡在巴黎咖啡馆里
最美书店
在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