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

2016-05-09 07:50杨兴志
新课程·上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小组讨论

杨兴志

摘 要:当前,人们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更加注重。而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该学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完全没有把该学科的价值体现出来,严重阻碍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不断探索合适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小组讨论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必修课程,也是开展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由于很多教师都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成绩而不管学生是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使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失去了本身的作用。笔者根据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采取以下几点策略来解决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让其学会在课文中找答案

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也是如此,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教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因为指导学生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特别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课本知识进行默读,进而在课文中找到教师所提的问题。以一个问题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气氛变得更为融洽,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对问题有自身的见解,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带着问题去读书的好习惯。

二、结合教学内容,小组进行讨论,发挥品德与社会的作用

学生在对品德与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以发散性问题为主。比如,从你懂事开始,你最想感恩的是谁?设计此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感恩这一概念的含义,要学会感激身边的人。又如,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自己?这个题目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学生把自身的实际生活与思想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相关知识与理论进行内化,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知、情、意、行的熏陶等。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位学生参与到教学课堂中,还可以实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目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只在课本上寻找问题,而是应该研讨一些发散性较强的问题,以此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三、突出主旨,解决问题

由于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知识性、情感性、教学性特别强的课程,需要教师采取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发挥品德与社会的作用,努力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给学生传授人际交往礼仪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并且用已获得的文化知识来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了解课文中哪些知识点学生容易混淆,还应该标注出课文中的重难点。只有把每堂课的重点难点讲深讲透,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课重要的知识点,提高教育质量。

四、理论联系实际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品德与社会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不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关心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重难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设计出一两道学生能够用自身所学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比如,在讲解完一小节内容过后,教师可以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全面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去改善自身不足的地方。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传授科学合理的解答问题的步骤。

综上所述,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对我国的教学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全面引导学生对知识加以了解与掌握,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用已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促使我国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更好地发展下去,为我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魏星.小学思品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小组讨论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行为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析
提高中高年段计算能力的策略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