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考研心理调查与分析

2016-05-10 04:31孙红娟
教育界·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孙红娟

【摘 要】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进而掀起一股考研热。由于心理素质因素对考研成功率有一定影响,所以有必要对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的考研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本文主要针对江西省某两所高校的400名在校考研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并对相关结果加以分析。

【关键词】普通高等院校 在校大学生 考研心理

一、前言

近年来,考研热浪潮在国内席卷而来,考研者的心理素质变化对考研活动有诸多影响,而性别差异、报考院校差异、专业差异、跨学科领域等多种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又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就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考研心理进行调查分析。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江西省某两所高校的4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中试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针对学生考研动机设定40道问题;其次,针对学生考研焦虑设定16道题目;最后,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设定60道题目。针对三方面内容分别采用五级、四级和三级的评分方法进行记录[1]。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回收和有效的数据处理等程序,调查结果如下:首先,对考研学生中男生和女生的数据分析可知,考研动机有显著差异;焦虑程度有显著差异;心理健康有显著差异。其次,对考研学生中报考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的数据分析可知,两类考研学生的动机有显著差异;焦虑程度无显著差异;心理健康无显著差异。再次,对考研学生所属的专业进行类型划分,其调查结果表明:考研学生的动机具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医学专业与其他理科专业两个方面;焦虑程度有明显的显著性差异;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第四,依据学生报考专业进行类型划分,属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与同类型专业考研学生的动机存在显著差异;焦虑程度和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最后,就学校性质进行划分,调查结果显示:考研学生在动机、焦虑、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不具显著性差异[2]。

四、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不同因素影响条件下,大学生的考研动机、考研焦虑、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一,不同性别因素影响下,男生和女生考研者存在差异。就考研动机而言,男生的考研动机较女生强烈。绝大多数男生希望通过考研,能够在社会中创造更多的价值,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就考研焦虑而言,男生的焦虑程度较女生小。由于多数女生趋于感性化,情绪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波动;而男生则表现出过多的冷静和沉稳,故心态较好。就心理健康状况而言,男生心理问题相对较小,可能受焦虑程度的影响较小[3]。

第二,不同报考院校因素影响下,报考重点院校的考研学生与报考普通院校的考研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报考重点院校的学生的考研动机更为强烈。究其原因,这类学生有着更高的目标,对自身有着更大的期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挖掘潜力,实现自我价值。报考普通院校的学生,更多是为获取硕士学位。其次,两类学生在考研焦虑和心理健康方面都未存在显著差异性,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究其原因,现代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知能力较强,明白随遇而安的道理。

第三,对于不同专业的考研人员而言,其考研动机、焦虑程度和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首先,就考研动机而言,理科学生的考研动机比文科学生强烈,医学生的考研动机比其他专业理科学生要强。一方面,文科生的知识内容属于人文性,更加注重内心体验,而理科学生的知识系统过于抽象化、逻辑化,参加考研,能够得到深造,提升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医学学生的择业范围相对较为狭窄,且毕业难度相对较大,如果医学学生学艺不精,则难以毕业和走向工作岗位,所以医学生的考研欲望更加强烈。其次,文科学生的焦虑程度明显高于理科学生。主要由于文科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相对较差,降低调节能力,故产生更多的焦虑。最后,文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第四,跨专业考研学生和本专业的考研学生在考研动机、焦虑程度、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对于多数报考本专业的考研学生而言,多数选择重点院校,心中承受诸多压力。无论选择本专业还是报考跨专业的考研生,其考研动机多数偏于自身的喜好,因而不存在差异性,但是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焦虑。

第五,对于师范类院校和非师范类院校的考研学生而言,其差异不够显著。首先,学生考研动机几乎相同,或为获取更高的学历,或为深造学习。其次,两类考研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院校、专业等进行报考,其放松状态较为明显,进而不会产生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之,通过对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考研心理调查分析可知,考研学生的动机和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正相关,考研焦虑程度与心理健康同样呈现正相关。

五、结论

通过对江西省某两所高校考研学生的心理调查可知,性别、报考院校、各专业考研者、跨专业和原专业、学校属性等因素的不同,会对在校大学生考研者的心理素质有着不同影响。对于考研学生而言,出现心理焦虑状况较为常见,但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不良影响。所以,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有必要针对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考研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有效解决策略,缓解考研者紧张心理,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建华.师范院校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研究——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3.

[2]王萍.新形势下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学生考研热现象剖析——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3.

[3]何仕.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以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在校大学生
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
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分析研究
大学生调研类兼职情况调查
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提升研究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刍议
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