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教学式翻译的必要性研究

2016-05-10 04:31闫倩楠
教育界·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必要性

闫倩楠

【摘 要】教学式翻译是传统外语教学手段,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对教学式翻译的研究资料却很少。因此,本文以教学式翻译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文化心理学、文化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研究,试从学生学习心理、教学式翻译的积极作用、课堂翻译的合理性三个角度,论证在英语国家的汉语教学中运用教学式翻译的必要性。

【关键词】教学式翻译 对外汉语教学 必要性

教学式翻译是传统外语教学方法之一,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教学式翻译在国际汉语教育界却是个备受争议的课题,争议的焦点便是教学式翻译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持否定观点的研究人员认为,在汉语课堂中,教学式翻译方法迂腐,完全可以用表演法、交际法等其他教学方法来代替;持肯定观点的研究人员认为,汉语课堂教学必须使用翻译的方法来讲解,甚至认为没有教师的翻译活动,学生就无法灵活运用所学汉语。

针对“教学式翻译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这一议题,本文拟从教学式翻译的定义出发,深入解析教学式翻译在课堂中对学生的积极作用,从而证明在英语国家的汉语教学中运用教学式翻译是必要且行之有效的。

一、教学式翻译的定义

教学式翻译指的是仅仅将“翻译”作为支持学生外语教学中众多施教手段和学习活动的一种。具体地说,它是以“翻译”作为支持学生外语习得过程的一种施教手段,以“翻译”作为基本语言技能的一项辅助训练活动。

教学式翻译的主要作用是将翻译技巧作为检验其他语言技巧的参照物,而不是直接拿来作为检测评估其他语言技能的主要标准;是借翻译练习来介绍语言形式与文化内涵的异同,而不是取代其他语言技能的训练。

二、教学式翻译、翻译教学和语法—翻译法的区别

教学式翻译,是把翻译活动移植到外语教学的课堂上,作为一种辅助型施教手段来使用。它既不同于专业翻译课的教学,又有别于语法—翻译法这种外语教学模式。

翻译教学,主要指培养语言翻译技能的教学活动。简单来说,它是将“对比分析”作为主要施教手段,将“翻译教学”作为学习的焦点,是借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的对比和分析来进行翻译技巧的训练。其主要教学目标是翻译技巧,它的教学关注重点并非听、说、读、写这一类通常意义上的基本语言技能。

语法—翻译法则是一种主要由翻译活动和语法分析组成的教学方法。它过分偏重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的对比,忽略语言在社会交际情境中的实际运用,试图仅通过“翻译”和“语法分析”就把其他所有语言技能全都包办代替了,可谓“间接性”的外语学习模式。

这三者截然不同。教学式翻译与翻译教学都是施教活动。在教学式翻译中翻译活动为教学而服务,对课堂教学起辅助性作用;而翻译教学是将翻译作为学习重点,是课堂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语法—翻译法是一种语言教学流派,是一种语言研究理论,和翻译式教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不属于教学活动。

三、教学式翻译必要性分析

(一)翻译与学生的学习心理

翻译,不管是作为专业技术工作,还是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手段,是翻译者和学习者都会经历的一个自然合理的心理语言过程。无论就语言的意义而言,还是就语言的形态而言,或是就语言的使用环境而言,第二语言学习者对于两种不同语言的辨异、理解、对比、转换,都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的。这在对外汉语习得的过程中也毫不例外。外国学生的对外汉语习得经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总是期待着能顺利地、准确无误地达到对所学汉语内容的理解,因而总是期待教师能向他们提供某种形式的“标准译文”。即使在功能意念法和交际法占据外语教学主导地位的今天,在不依赖本族语而进行的外语技能训练外,学生仍会有意犹未尽之感。他们期待教师能以某种方式提供所学内容的“参考译文”,能提供某种“双语分析”式的指点和解说,借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所学外语内容的语义范畴、语用原则和形态建构,并对其做跨文化、跨语言的对比与阐释。

(二)作为施教手段的教学式翻译

从语言的整体习得角度来看,各种语言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要求对所学语言的各个方面要进行“演练”和早期运用。这要求学生必须在生动的上下文语境中进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要求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要求课堂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信息加工的积极性。教学式翻译活动,也是一种可以用来辅助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手段。

(三)翻译活动在外语教学中的合理性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翻”,就是跨文化的心理过程;而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译”,就是两种语言对比转换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翻译活动,便有着不可忽视的心理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意义。作为一种施教手段,英语为媒介语的教学式翻译在辅助学生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去完成汉语学习的整个认知过程中,具有独特的积极功能。

这一切使得用英语“翻”和“译”成为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一个自然而又必然的组成部分,因而使得汉语课堂中“媒介语翻译”的文化心理过程和语言心理过程有了教育学和教学法意义上的合理性。

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式翻译的积极作用、课堂翻译活动的合理性使得教学式翻译在海外国家的汉语教学中有了存在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Ji Jianguo . Teaching Chinese in America University : Pedagogical Competence and Teach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C]. the 14th ACPS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Cornell University,Ithaca,New York,USA,2008.

[2]姬建国.对外语教学法实质的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4]小阿.翻译教学法在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印尼苏迪曼将军大学汉语教学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必要性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