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现状与调查研究

2016-05-12 09:43孟猛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271018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对策

孟猛(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泰安 271018)



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现状与调查研究

孟猛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泰安 271018)

摘 要:在高校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推进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是新时期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高校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通过对山东10所高校的调查,分析了现阶段中国高校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强化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指导、转变思想观念、推进人才培养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策略。该文旨在强化对现阶段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认识,就推进其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校体育 产业化 现状 发展对策

体育产业化发展是新时期体育发展的焦点,也是高校体育发展的着力点。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化发展,在诸多领域取得成效,对于助力高校体育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起步晚,在制度保障、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与问题,以至于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面临困境。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是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谋发展的重要途径。

1 调查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该文以山东的10所高校(山东大学、聊城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商学院、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济南大学、潍坊学院、山东科技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 对24名副高职称以上教师进行专访。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该次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3500分,收回3028份,回收率86.5%。其中,有效问卷2 918份,有效率96.4%。

1.2.2 专家访谈法

对10所大学的副高职称以上教师进行访问调查,并通过专家对调查问卷进行效度评价。其中,评价为“较好设计”以上89.2%。

2 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现状

2.1 体育经费存在较大不足,产业化发展受阻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推进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是新时期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于充足的体育经费保障。从实际来看,高校体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单一,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高校体育在性质上属于公益性事业,资金来源在理论上应该不仅有国家财政拨款,还可以来源于社会团体、社会赞助等途径。但是,在统筹谋划的过程中,国家财政一家独办的情形十分明显。在调查的10所高校中,体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较低,具体如表1所示。体育经费的不足,成为高校体育产业化困境的重要因素,产业化发展受阻。

2.2 体育场馆开发程度不足,可利用空间很大

在调查研究中,10所高校的体育场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场馆开发不足的问题。其中,有39.2%的高校体育场馆提供有偿服务, 有60.8%在有偿服务领域尚未开展。在开展有偿服务的高校中,以每周5天工作日的时间来算,体育馆平均每日利用时间2.5 h。而在双休及节假日阶段,场馆平均每日利用时间5.3 h。因此,在体育场馆的开发及利用方面,高校存在开发程度不足,利用不到位等问题。

2.3 体育产业消费及有偿服务情况

对于大学生体育消费而言,主要的消费项目为运动服装、器材及饮料等,平均每位大学生在校花费250元。而大学教师的体育消费主要在于投资领域,如体育健身投资,平均每位大学教师年均消费450元。此外,在有偿服务中,开展权经营性体育有偿服务的高校占比20%,大部分高校面向校内外所有的体育爱好者。并且,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方式多样化,有72%为场地租赁;46%为承办运动比赛;53%为体育用品销售和借租。因此,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模式发展多样化,在助力产业化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表1 10所高校体育经费情况

3 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当前,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取得了诸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无论是体制问题,还是经营管理问题,都强调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创新,在于突破体制的禁锢,转变思想观念,为体育产业化发展谋划好路径,创设好内外环境,支撑高校体育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3.1 强化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指导,突破发展体制的困境局面

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应强化产业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当前,中国应进一步强化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法规政策制定,在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之下,突破发展体制的困境局面,助力高校体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发展。首先,体制困境是当前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阻碍,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形成良性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真正的“自我经营”、市场化运作,都是新时期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逐步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确保体制与当前市场经济的适应性,提高运行机制的保障力,为体育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3.2 转变思想观念,产业化发展意识下的理念创新

在调查中发现,不少高校的体育场馆存在“业余经营”的特点,并且有偿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为学校的创收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方面,高校在经营理念方面,缺乏先进的理念支撑,且营销手段缺乏,很难以在市场化运作的背景之下,吸引体育消费者;另一方面,产业化发展意识淡薄,传统思想观念桎梏。因此,首先,高校应拓展产业经营项目,并且在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在整合网球馆、羽毛球馆、健身房等创收经营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经营策略的构建,扩大各大场馆的市场占有率;其次,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转变传统管理松散的现状,转而以科学的激励机制,提高场馆的管理效率,降低场馆资源闲置和浪费等情况的发生,盘活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

3.3 强化横向联合与经营协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

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深入开展,应强化横向联合与经营协作,充分发挥社会的参与。一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强化高校与社会之间、高校之间的互动联合,依托市场化的运作发展,为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夯实基础;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同时,强化对综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强化高校在体育产业化发展经营中的管理能力。与此同时,高校也要优化与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强化体育产业与经营网络的建立,提高体育产业的知名度,有助于壮大市场占有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是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有着显著地现实意义。虽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取得了诸多成效,但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仍要强化制度建设、思想转变、经营理念创新,为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

参考文献

[1]孟猛.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

[2]蓝荣,周德书,闫万军.中国傲笑体育产业化现状与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5):17-19.

[3]张茂林.对山西省高校体育赛事产业化的现状分析和思考[J].搏击,2011(6):29-31.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6.121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c)-0121-02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对策
47家上榜!山西公布年度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名单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
红色动漫的经济价值与产业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