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几个有效方法

2016-05-14 20:39段小凤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范文习作课文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作文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始终是令人头痛的“顽症”。长期以来,作文“难”的状况一直没见改观。学生的作文越写越差,总是千篇一律,难以登上大雅之堂——这是老师们在批改作文时的共同感慨。

学生作文难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二是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三是作文屡屡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针对以上原因,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化整为零,降低难度

写作困难的学生,往往是因为“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笔者认为,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依靠几次集中的作文教学来提高,而应提倡随机作文,化整为零,降低难度。

(一)片段式训练,降低难度。大作至少几百字对于看到作文就头痛的学生来说,真的是非常困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经常进行两三百字的片段训练。学生随时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不断从生活中引进鲜活之水。从形式上谈,教师可根据文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型,优美语段赏析课、材料评议课、看图说话课、读书活动课、作文讨论课等。

(二)目标式训练,明确方向。教师在每次作文可以提出一两个明确的目标进行训练,如写人的片段作文,或重点训练人物的外貌和语言描写,或侧重心理和神态的训练,或强调把人物的事情写得生动具体。写景的作文,可以训练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或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或注意情景交融。目标简单化,学生写起来自然感觉压力小了许多。

二、阅读积累,开拓视野

(一)巧用经典课文,善于模仿。教师讲授课文时要发挥它的范文作用。通过典型课文或片断讲解,让学生当做例文来仿写,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模仿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自己的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二)课外阅读,迁移运用。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得多,知识才厚实,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学生只有阅读面广,才能知识面广,才能丰富自己的写作语言,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感受到了自身的写作才能和人生价值。

三、互改作文,提高能力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仍是学生作文教师改,这既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主动性,又人为地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无从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虽然教师也采取了个别面批的方法,但往往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也不可能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因此,让学生们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去提高写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在此,稍微例举几种方法(1)换改法,即将学生作文进行交换修改。换改法可使学生完全改变自身角度,以鉴赏者的姿态,根据自己的审视标准吸取原作长处,大胆地指出原作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换改法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水平。

(2)集体评改法。先印发1~2篇有代表性的中等作文,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逐段引导学生集体评议其优劣,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案,最后由教师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可取之处和最佳的修改策略。举一反三,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在论辩中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作文修改方法。

四、鼓励多样,激发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文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首先,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即使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教师都应该给予夸奖,尽量找机会予以展示。其次,教师可多写写“下水文”,与学生共同参与习作实践、共评作文。其三,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公示出来。或将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为范文讲评展出,或推荐给有关报刊发表,并让作者在全班同学前讲述写这篇作文的体会。鼓励并指导作文水平高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的作文竞赛,为他们提供发挥写作能力的机会。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写作的动力源泉,教师应多给予赞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当然,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只有坚持,才能让教师的作文教学越来越轻松,也只有坚持,才能一步步解决学生“头痛”的问题。

段小凤,教师,现居江西于都。

猜你喜欢
范文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背课文的小偷
春色几许(简谱)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