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语文复习方法探究

2016-05-14 20:39董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事例高三书写

学生进入高三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是毕业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毕业班学生应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第一轮复习,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成绩,本届高三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让学生对高三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认识

高三开学伊始,我就送给学生三条我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它们是鲁迅先生的“不满是前进的车轮”,笛卡尔的“机遇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高尔基的“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的一种宝贵的习惯”。

除此之外,我还把洋思中学校园中所写的“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进步?”,衡水中学高三教学大厅标语 “励志报亲,争分夺秒,埋头苦读应无悔;笑迎高考,奋力拼搏,破釜沉舟定夺魁”送给学生,要求他们要理解其意,在思考和努力中向高考冲刺。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培养制定计划的习惯。高三复习头绪繁多,教师自己首先心中要有计划,要求学生课内按老师的计划走,课下制定较为科学的学习计划,保证每天每科均有一定量的学习时间。

2.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我让学生主要使用的工具书有:字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难解的字、词、句,一般我不急于解答,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查找这些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许多老师讲不到的知识,还有助于读准字音,辨析字形,理解词义,领会用法。

3.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平时教学中,我不时对书写规范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奖励,告诫同学们,书写规范是你成功的一半。

4.养成读书看报,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习惯。我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有时在课堂上就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开拓了视野,了解了时代信息。

三、分组合作学习,个人与小组挂钩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进入高三后,我根据每个学生的语文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在语文学习中,有时提前布置预习,有时现场作答,答对的就给本组画一面红旗,一个月小结一次。在奖优罚劣过程中,我感觉到了学生的自豪感和不服气。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互助意识,也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

四、让学生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一门学科,不是使他们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从高一我就指导学生出默写检测卷、古文一课考、单元测试卷等,学生交上来后我都要一一验收,然后用学生出的试卷考试,考完后由谁出题谁改卷。学生在出题、改卷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出各种试卷的重点,并强化了对知识重点的记忆。

学生在写作文中缺乏论据的积累,一写作文举到的例子毫无新意。我们复习到实用类文本阅读时,发现里面不乏可圈可点的人物事例,就按每小组分配两篇提取事例,并注明本事例可用主题,然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后由我定稿打印出来,发放到每位学生手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事例的能力,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五、适当奖励,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奖励,有物质的奖励和精神的奖励,精神的奖励更重要。我平时除了上课对那些积极发言、书写规范的学生及时表扬外,每月对各小组得红旗情况进行总结后,还会对优胜组组员有精神及物质的不同奖励;高三第一学期结束后,全班在各组推荐的基础上评选出课堂最佳表现奖、作业书写美观奖等共计三十余人次,我给每位获奖学生奖励一个本子和一张奖状;给考试中每题得高分的学生每人发一个棒棒糖。这个仪式在学生放假最后一节课上进行,按获奖类别首先用多媒体展示颁奖词,然后为每位获奖学生颁发奖品;而学生获奖奖状在开家长会时送到家长手里。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的自豪感和家长的满足感。

我觉得学生心中的目标就像树根,良好的习惯就像树枝,而各个知识点就像秋叶。我们高三教师就要让学生懂得树根、树枝及每片秋叶价值的真正所在,珍惜每一片秋叶,因为秋叶一不留神就会飘落,再也难挂枝头。而作为教师也要“化作春泥更护花”,和学生们一起去呵护这棵树。期盼到六月,这棵树根深、枝繁、叶茂;学生高考夺魁,老师展露笑颜!

董萍,教师,现居新疆奎屯。

猜你喜欢
事例高三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书写春天的“草”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