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建议

2016-05-14 09:38李慧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飞虱田块乳油

李慧

当前,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是水稻增产增收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因此,做好大庆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当引起农技部门和种植户们的高度重视。

一、穗颈瘟。发生于颈部、穗轴、枝梗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形成黑褐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灌桨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全不结实。

防治建议: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的2~3个品种搭配种植;种子消毒杀菌,1公斤种子用三克20%三环唑浸种24小时;早插秧、多施基肥,并做到早追肥,不要施用氮肥过多、过迟;如有急性型叶瘟病斑出现应立即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每亩60~78克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78~100克加水50公斤喷雾;穗颈瘟防治在孕穗末期到抽穗始期进行,不论叶瘟发生轻或重均应进行药剂防治一次,为了控制穗颈瘟的发展,最好在齐穗期再进行一次药剂防治,用药方法同上。

二、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颈瘟,在汉中各地均有发生。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尤其以叶瘟和穗颈瘟危害最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

防治建议: 1.对目前已发生叶瘟的田块,用40%富士一号乳油70~100毫升/亩,兑水60㎏喷雾,防治1~2次。2.对长势过旺、施肥过多、叶色浓绿披软的田块,应注意预防穗瘟,分别于水稻破肚70%~抽穗5%、水稻齐穗期,用75%三环唑20~30克/亩兑水喷雾预防两次。3.在稻瘟病预防和防治的同时,混合使用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100~150克/亩,预防水稻稻曲病。

三、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流行的气候条件是高温高湿,决定病害流行的主要因子不是温度,而是大风和暴雨,遇长期阴雨、淹水、串灌是加重发病和流行的重要条件。

防治建议:1.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2.清除病菌来源、妥善处理病稻草。稻草作肥料要用高温堆肥或腐熟;不用病草做播种覆盖物。3.加强栽培管理,科学用水,禁止大水漫灌或从有病田块进水。4.科学施肥,注意N、P、K配合施用,使水稻生长健壮,增强植株抗病能力。5.药剂防治:大田出现发病中心时应及时防治、控制其发展,暴雨淹水后必须用药普治。喷药前,要排水晒田,停止追肥,以改善水稻生长环境,增强抗病力,并防止病菌随水流传。药剂可选用:20%川化-018WP、25%叶青双WP75~100克/亩,连续防治2~3次,间隔7~10天。

四、纹枯病。俗称烂脚瘟、花秆、下脚枯等,是水稻常发病害之一,汉中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到顶叶及穗部。一般叶鞘先发病,然后是叶片。先在近水面出现水泽壮斑块,后扩大成云纹壮大斑,并长出许多像蛛丝的白色菌丝。轻的叶片枯黄,抽穗困难,出米率下降,严重时常导致稻株倒伏或枯死,使水稻严重减产。

防治建议:控制氮肥施用不能过量,合理密植浅水勤灌,适度晒田,增强水稻抗倒抗病能力;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分蘖盛期)防治,防2次,隔7天一次,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毫升或50%托布津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均匀喷到稻株中下部。施用井岗霉素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

五、稻苞虫:又叫搭棚虫。幼虫吐丝缀连水稻数张叶片成苞,后躲在苞内蚕食叶片,严重时可将稻叶吃尽,还常使稻穗不能伸出。抽穗后发生,使剑叶、倒二叶的功能叶受危害,影响灌浆结实,可导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里粒增加,产量降低。

防治建议:铲除沟边、田边的杂草和人工捕杀,化学防治用BT乳剂200毫升或晶体敌百虫75—1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喷雾时以晴天下午4时以后或阴天为好,喷药时期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

六、稻飞虱

俗称“蜢子”,比较常见的有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危害,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危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防治建议:1.泼浇。用10%吡虫啉,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600 g/hm2或用40%久效磷乳油750 mL/hm2大水泼浇,用水6 000 kg/hm2。2.喷雾。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叶蝉散可湿粉3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喷雾,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3.撒颗粒剂或毒土。用3%呋喃丹颗粒剂,或4%叶蝉散颗粒剂30~45 kg/hm2撒入稻田;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2 250 g/hm2,加适量水稀释,拌细土300~375 kg/hm2撒施。

七、稻纵卷叶螟。又名卷叶虫。成虫喜群集在生长嫩绿、阴蔽、湿度大的稻田或生长茂密的草丛间,夜间活动,有一定的趋光性,对金属卤素灯趋性较强。喜在插秧密度大、植株嫩绿的田块产卵,多散产在植株上部1-3个叶片上,并以剑叶下的叶片卵量最高,且叶背多于叶面,少数产在叶鞘上,多为一处一卵。幼虫先在心叶及附近取食,二龄后开始吐丝,把叶片纵卷成筒状虫苞,在内部啃食叶肉,只剩下虫苞外表的一层表皮,形成白色条斑;幼虫机敏活泼,一触即跳,并能迅速后退,能转叶危害,一生能结苞4-5个,如遇阴雨或惊扰时,转苞次数增加,危害加重。幼虫有背光性,因此多在傍晚或夜间转移。老熟幼虫主要在距离地面7-10厘米处叶鞘内、枯黄叶片或稻丛基部及老虫苞内化蛹。水稻受害后千粒重降低,空瘪率增加,生育期推迟,一般减产2-3成,重的达5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

防治建议: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晶体敌百虫100克加水50公斤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

(作者单位:163311 黑龙江省大庆市农业委员会)

猜你喜欢
飞虱田块乳油
直接多重TaqMan qPCR方法快速鉴定褐飞虱属3种飞虱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