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动起来

2016-05-14 00:38杜海军
新一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杜海军

摘 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灵动起来,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数学品质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所以,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思维训练对人的一生的重要影响。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不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充满无穷的活力,教学活动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起学生思维的主体性、自觉性与独创性。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灵动起来,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思维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凭借实物、模型、操作和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情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操作的教学方式,如:“对口令”“抢答数”“开火车”“猜谜语”“讲故事”“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等,使学生乐于思,勤于思,自主于思。

同样,在教学“认识面积”一课时,先出示两个面积相差不多而对应的长和宽各不相同的长方形,让学生试着比较它们的大小。这种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面积”的欲望。接着再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摸一摸、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动起来,帮助他们活跃思维。

二、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启动思维灵活性

小学生的思维则需要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的手、眼、口、脑协同参与学习,通过具体的操作,在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凸现学生思维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先在投影上出示:猴哥哥掰了36个玉米,猴弟弟掰了23个,它们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然后列出算式36+23,再请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尝试计算。这里,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操作,自由地摆一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探知活动中边思考、边摆放、边叙说。

其实,这里所说的“动”还有“实践”之义。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再测量地砖的长,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再数一数实际用了多少块,为什么?学生不仅掌握了大面积除以小面积的思考方法,而且还学会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通过讨论交流,引发思维深刻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通过讨论交流,展示思考的过程、方法,使得越说越明白,越说越丰富,越说越深刻,从而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归纳整理、揭示规律。

在复习“数的整除”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首先出示了下面的一组数:0、2、3、5、9、1、23,请你在这组数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并说出理由。由于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在分组活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在说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了整除、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最小偶数、最小奇数等数学概念。

四、通过质疑探索,激发思维批判性

课堂上,让学生辨析具有相关属性而又具有独特性的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探索精神,培养他们思维的批判性。通常我们设计这样的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对同学的看法你有什么不同意见等。比如,在复习五年级“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时,可以先设计这样一个练习: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一定相等。学生肯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教师不必急于给出结论,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想办法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在小组辨析的过程中,让学生统一认识到“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这一结论。接着,教师板书一组长和宽逐渐接近的数据,让学生观察比较,会有哪些发现。最后,进一步加大难度,“如果给你一根长31.4分米的绳子,把它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你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因为有了前面“辨”的过程,在猜测时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圆的面积大。教师再通过具体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在比较、交流中得出结论: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但圆的面积是最大的。在这一结论的启发下,教师可以反问:如果三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谁的周长最大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引起学生们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辨析中提高思维的批判能力,在批判中提升思维水平。

五、通过发散式训练,培养思维创造性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动机;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流畅、变通、独特、首创与独创等发散思维的训练。通常采用质疑、联想、求异、逆向、发散等训练方法。特别是在发散思维训练更易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具有新颖成分的智力结果。

在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多角度思考,采用“多变”“多解”练习,使学生能够打破思维定势,善于从新的角度运用原有的知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