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意识

2016-05-14 00:38韩小宏
新一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展

韩小宏

摘 要:语文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语文意识,不仅要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更要自觉关注学生言语表达和运用。并着力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意识;发展

语文意识,是指在读、写、听、说活动中,对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朱光潜先生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言语形式承载言说内容和含义,透过言语表达去理解内容与含义,就有可能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融合。语文教学应重文本的言语内涵和表达形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不仅要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更要自觉关注学生言语表达和运用。单从小学生的这一方面说起,小学生立场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语文,小学语文课堂是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而不是教师展示风采的地方。判断教师是否具备适宜的小学生立场,能够关注小学生的语文意识,并着力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需要教师从中发现小学生和引领小学生,本文就以《给予树》为例,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通过三个教学重点,即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运用,重点段落的朗读和体会,课文内容的迁移练笔等,与同仁探讨学生语文意识培养,以此体现出言语教学的价值。

一、深入浅出,让学生想学乐学

教学的基点应是学情,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和未知的衔接处入手。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假定学生是零起点,“浅入浅出”,一直在教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而有的教师则“深入深出”,教自己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将语文课上成人生感悟课、文化品味课,教师教得得意,学生却学得吃力。在笔者看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始终坚持“深入浅出”的原则,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以提升学生言语能力为目标,以人物情感变化为线索,选择关键词语的品味,重点段落的品读以及读写迁移写作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从学生的已有能力入手展开教学,如教学伊始的预习检查,重点段落的自由练读等,很好地唤醒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建立起学习期待,让学生想学、乐学。

二、提供充分的时空平台让学生主动学

我们呼唤“让学”,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学,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听课中经常会发现教师舍不得把时间还给学生,刚布置完学习任务或组织小组讨论,两、三分钟后就打断学生,致使学生的自学变成了走过场。因此,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圈画、写作。在习作交流环节,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的空间平台。

生(读自己的作品):金吉娅,谢谢你。你家里并不宽裕,你妈妈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有五个孩子来分享,每个人只有二十美元。但你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了洋娃娃,让我如愿以偿,得到了洋娃娃。

师:前面用了“洋娃娃”,后面还用就不好听。同学们注意,在相继的句子里,用词不要重复。换成“珍贵的礼物”会更好。

生:让我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珍贵的礼物。

师:真好听!

生:你真是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师:你真是个善良的人,具有同情心,会体贴别人的人。这样说更通顺。

生:你真是一个爱的天使。祝你节日快乐!一个想要洋娃娃的小女孩于圣诞节。

师:我很欣赏最后一句,“你真是一个爱的天使”。当你读懂黑板上词语的时候,你就知道,八岁的金吉娅是爱的天使。

让学生宣读自己的作品,不仅仅是自我展示,更是作文指导的范例。教师现场逐字逐句、精准细腻的指导,不是为了显示自己,而是为了“发现小学生”“引导小学生”,用言语智慧为学生的学搭建平台,帮助全体学生增强语感、学会表达,培养语文意识,提升习作水平。

三、搭建上升梯度,让学生不断发展

小学生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学中,教师既不能采用放羊式,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也不能采用牵引式,让学生亦步亦趋地学,应给学生的学搭建必要的、合宜的梯度,帮助学生自主地学。梯度的搭建既可以表现为教学环节的层递性,也可以表现为问题设置的层次性,还可以表现为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分层要求和指导。以仿写环节为例,建立了三个教学梯度。

第一,提出了明确的分层学习任务。首先出示练笔要求:“请同学们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对练习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设计,要求学生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必须要用上“如愿以偿”,并且要用得恰当。其次,如果能用上“并不宽裕”“一百”“五个”“二十”“八岁”等词语就更好,并提出:“想想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具体?”于老师提出具体而有层次的要求,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内化学过的词语,表达对文本的理解,达成了语用目标。

第二,为初学写作的学生搭建写作的台阶。教师用同伴互助的方式为学生打开思路,为练笔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即感动和真诚的感谢,进行了前期的指导。

师:当你写完金吉娅和冒号后,你第一句话要对金吉娅说什么?

生:谢谢你,金吉娅,送了我一个布娃娃。

师:说得好,接下来该说什么呢?眼睛看黑板,好好想想怎样把这些词语用到信中,一边写一边想。

如此层层递进地细致巧妙的指导下,学生顺利地走出写作的第一步。

第三,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在交流环节,分别选择了习作水平差、中、好三个层次的学生朗读自己的练笔,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适时的点评和纠正,并对照开始提出的要求进行了评价和指导。经过这样的学习,不同层面的学生的信心得到了的提高,习作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王荣生教授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文老师要有“语文意识”,要依据文本自身的特色,选择和确定具有言语价值的教学内容。紧扣文本,训练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文意识。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