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文化生态建设

2016-05-14 01:08廖莉
新一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化生态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廖莉

摘 要:中学班主任工作,不应该把管理放在首位。旧有的管理思路和理念,已经无法跟上社会发展、信息传播中的新变局。应当把班级的形成看作一个集体文化生态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班级文化生态保持和谐、平衡,就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引入文化生态的概念后,我们会发现,班级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状态。本文拟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探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得失。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班级文化;文化生态

中学班主任核心工作之一,就是组织班级管理。受固有思维影响,长期以来,班主任自觉地把班级工作定位为“管理”,这种观念虽然会在短时期之内给班级建设带来良好的效果,却存在很大隐患。学校生活中,学生身上有多重禁锢,分数、规章制度、升学压力都给他们形成压力,团体意识强加在个人发展的自我意识之上。这使得学生学校生活相对枯燥,个人精神趋于沉寂。这种状况与自然界的“生态失衡”非常相似,而生态失衡突出特点就是生态系统中某一方面的内容被过分夸大。在学校文化生态环境中,管束被过分扩大,这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展开,更不利于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濡染的进行。因此,班主任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班级文化生态的建设。

一、班级文化生态的含义

生态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着重强调生物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班级文化生态中,强调的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诸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之间的联系。班级文化,是中学学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文化现象。包括班级风气、班级环境、班级制度建设、各类班级活动、班级内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显性的内容是班级环境和学生的精神面貌,隐性的则是班级的制度建设和班级风气的形成。

体现在班级文化生态上看,班级作为一个集体,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核心文化概念,即所谓的班风建设,这个文化概念,可以提炼为一个词、一个目标或者一种风气,有了核心文化概念,一个群体才开始向一个集体变化,而集体中所有人对这个文化概念有认同感,班级成员之间,才会形成一种积极两性的内部文化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会内化为一个集体的内在精神气质。因为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集体必然是一个学习、成长型的集体,优秀、稳定的核心价值观必然带来学生对外在环境的高度敏感,形成显性文化生态和隐性文化生态的高度融合、互相促进。

二、班级文化生态“生态失衡”的原因

首先,必然是班级核心文化概念的缺失。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被当作企业的灵魂,同理,班级文化生态中,如果不把班级核心文化建设当作核心来考虑,必然导致班级成员之间对班级认同度不高,在集体生活中无法良好处理班级与个人的关系,直接导致班级文化生态的破坏。

其次,班级核心文化的失衡,直接作用于班级文化的隐性成分,这个部分恰好在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当班级环境中,无法形成良好、有自律的价值导向,学生的思维和喜好直接跟随外界社会风气的变动而浮动时,浮躁的社会风气会迅速破坏班级文化环境。学生之间的各种不良情绪,如攀比、追求物质、实用、功利,会成为班级文化氛围的主流,这种状况,将使班主任对班级建设无从下手。

第三,班主任的管理停留在老的经验中,过度重视成绩,忽略对个人成长的关注,忽略教育启发人的功用。如果说,社会风气带来的功利气息,可以通过一定的小环境文化气氛的建设得到消弭,但集体内高度重视分数的班级文化氛围,一定是对个人潜能发展的忽视和对学生静态评价的缺失,这种直接面向成绩与排名的班级环境,讲直接带来班级文化生态环境的失衡。

三、策略性建设班级文化生态平衡

文明的形成必然是内在精神的外化。但文化生态的形成,尤其是在以三年为一界次的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等待内在精神养成并外化是不实际的,因此,班级文化生态的建设,必须从外在的生态环境开始整治。

(一)班级的外在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环境的约束力量。班级外在生态环境,包括班级的环境卫生清洁和教室的内饰布置。环境对人的外在约束力,不断被验证,一个整洁、干净、紧凑、和谐的外在环境,会让学生不自觉地养成热爱生活、珍惜班级环境、具有班级荣誉感的内在气质,对品德养成和个性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二)班级内在文化生态的养成,是对集体中个人关系的重新整合。外在环境的整理,最终要服务于个人的情绪养成,以及班级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处理。

首当其冲的就是师生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传统的教育理念,以教化和驯化为主,教师居于权威地位,很容易形成个人权威感,并以这种姿态指导和教育学生。这种理念深入人心,被教师和家长广泛接受。以文化生态平衡的理念思考,这种姿态必然是突出了文化生态的某一方面,不符合平衡发展的要求。新的环境要求教师增加和学生的内心交流,教师应该变成学生信赖和依靠的人。

其次,民主化观念在全社会的普及,让班级管理不能自外。班级管理的初期,是以班主任为核心、学生积极参与的班级制度建设,随后,班主任的工作应该成为班级民主管理的引导者。一个和谐、平衡的班级文化生态环境,是可以培养学生,给学生施展才华、发挥个性的舞台,而不是约束他们的发展。

第三,形成理性、温和的班级舆论氛围。个人的成长,最终是在集体中的自我成长。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的班级舆论氛围非常重要,这是民主管理的落脚处,也是用不断涌现的教育、教学个例,对具有共性的成长问题不断反省检讨的机会。这种良好舆论氛围的形成,将大力推动班级文化生态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生态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当代美国科幻电影的文化生态解读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浅谈黄梅戏的生成繁衍与文化生态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
从玉米到蔬菜:一个山镇生计变迁的文化生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