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以探究性教 学生应以研究性学

2016-05-14 01:38李军桂
新一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分析总结实验探究物理教学

李军桂

摘 要:物理教学中对教师的探究性教和学生的研究性学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四个环节的重要性。

关键词:观察思考;物理教学;实验探究;分析总结

我们的教学实际是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材的内容三者很好的联结在一起的统一活动,使这些基本要素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教无定法,却有良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教学环境,教学对象而不断更新,同样学习方法也是一样的,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才能有更好的效果。物理学作为科学技术是博大精深的,通过学习物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性教学,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自然科学过程中应该用研究式学习,对学生的物理素养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就谈谈探究性的教和研究性的学的一些思想。

一、善于观察,准备研究——质疑

在物理学习中,观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观察兴趣最初是出于好奇,需要进一步去研究性的观察,在观察中注意分析,比较,寻找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由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有了观察的经验和训练,并在日常观察中积累了许多疑问,渴望在物理学习中找到答案,此乃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之源,若课堂上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观察所获给予解释,有利于保持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兴趣;若不能及时释疑,学生心中始终悬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做好记录,进一步深入研究,此知识与哪部分模块有关,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譬如,在学习交变电流这一章内容后,可带学生到附近的发电场或街道上去转转,观察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等装置,其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涉及交流电路中电容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经过讲解使同学们对理论知识在工业上的实际应用也有了具体的认识,起到很好的效果,物理学很多重大发现都源于观察中的疑问,因此,应该培养学生成为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有心人,防止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观察素养。

二、动手实验,现场研究——破疑

任何一位科学家,在得出正确结论之前,都经过了大量的实验,处理过繁多的观测资料,经历过多次失败。同样,学生也应该有实验所得,在中学物理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实验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方面讲,任何实验的作用都是其他任何活动无法替代的。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教学始终是日常教学的薄弱环节,目前的实验教学往往仅限于验证性实验,学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机械的记录,这种训练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事实证明,机械模仿,没有主动参与的实验是缺乏生命力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不但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及结果跟所学理论的联系,懂得实验设计所依据的物理原理,而且实验过程中的每一项操作都应该联系已有知识考虑如何操作,从而使学生悟出实验前的疑虑,而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

三、自主学习,主动探讨——寻疑

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有以下两点不同:第一,人类的思维活动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在自学时,少不了理解,思考,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等活动,其中充满了分析,综合,比较等过程,因此,相对听课而言,自学对学生思维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得到更好的锻炼。第二,因为学生在自学时目的十分明确,同时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有意注意状态,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甚至有些学生在自学时精力十分投入,几乎到了旁若无人的境地。在此基础上学生便自觉地从有意注意转化到有意后注意。这种有意后注意就是探究问题,是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反思,概括和分析来实现,也就是说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相同内容之后,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并组织其阐述认识和心得。这样学生的思维才得以开拓,解题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得以提高,强化教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对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抽象思维,综合研究——解疑

抽象思维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的一个过程,需要多方面综合去思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高级阶段。因为一切科学概念都是抽象的结果,中学物理中最常遇到的抽象思维方法主要有:分析概括,理想推理,类比演绎等逻辑推理方法。具体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不仅会讲解,会分析,将自己的理解阐述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指导,会启发,会点拨学生,研究学生。可以说教师会教是学生会学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活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们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其实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师,但是人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工作,而不善于寻找新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要进行互动式的活动,期间有些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难以控制的,需要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来完成。只有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综合分析研究,才会将规律和经验总结出来,变成理论性的东西,也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于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要探讨性地教,学生要研究性地学这才是当前物理教学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林克诚,陈东.教育传播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郑金洲.对话教学[M].福州,福州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分析总结实验探究物理教学
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推广的研究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结构化研讨教学实践分析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