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2016-05-14 01:38卢慧芳
新一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成长提高效率

卢慧芳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把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放在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的首要位置。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落到实处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提高;教学;效率;成长

一、联系生活实际教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在课堂上解决数学问题,就必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用最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打通数学与生活间的屏障,而且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数学资源。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导入时,先让学生用数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办法来数一些较小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当我让同学们用这种办法来量一下学校操场的面积时,孩子们都说操场太大,小方格太小,没法量。最后,我说这一堂课,我们来学习用另一种方法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愉快地上完了这节课,也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从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操作的情景,提供操作的机会,留给操作的时间,并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知识。

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二、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各层次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学有所获。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互相讨论的方法,质疑问难,让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求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如教分数应用题:“一个县去年造林1260公顷,超过原计划的1/5,原计划造林多少公顷?”学生在尝试练习中会列出下面几种算式:

①1260÷(1+1/5) ②1260÷(1-1/5)③1260×(1+1/5)④1260×(1-1/5)

这几种算式只有①是正确的,②③④都不正确。为什么去年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几分之几,学生会列出含有“1-1/5”的算式呢?带着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会发现把“1+1/5”列成“1-1/5”找得不准确,错把实际造林公顷数当作单位“1”与计划造林公顷数作比较,造成数量、分率不对应,结果不正确。通过质疑讨论,学生不仅找到了错误的原因,还归纳出: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乘法乘的是未知量的分率;除法除的是已知数的分率。比单位“1”多用加法,比单位“1”少用减法。因此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找准数量的对应分率,也为学有困难的学生创造了请教的机会。优秀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更有条理,更为巩固,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其他层次的学生也在质疑问难中得到了交流,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捕捉身边的学习资源

如在教“平均分”时,我恰当地利用那天正值农历“二月二”,当地的风俗是家家都要炒豆子吃,学生个个衣兜里都装着豆子这一资源开展学习活动。上课时,先让小组内分豆子,初步了解什么叫平均分。接着让学生每人拿出20颗豆子,平均分给自己小组的同学。由于教学资源来自学生的身边,且人人都有,从而避免了数学活动中有些学生只当“观众”的被动局面。整个活动过程,学生人人参与其中,积极性很高。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活动之中,倾听、点拨。对学生进行了肯定性评价,并引导探索多种分法,从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数学学习生活化,让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掌握其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能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是十分必要的。

四、认真批改学生作业

多少年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中教师一直是授新课,批改作业的主宰者。新课改实施以来,逐渐把学习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但作业的评价还是由教师独立承包,一人批阅,一人评价。我想既然学生的角色已经转换,为何不能把作业也设计成让学生自己评价的几种形式呢?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批阅形式,结果表明效果特别好。

(一)自评。根据教材内容,把最简单的题(计算题或填空题)让学生独立做后自己批改。

(二)互评。让同桌互相批改作业。(指课堂练习题)自己不能确定答案的对错,只有两个人共同订正后才能确定。

(三)小组评。稍有一定难度的题,在小组内讨论后有多数人认为对,然后小组长下结论确定答案的结果。

(四)师生共评。教材中有一定难度,解法比较灵活的题,先让学生试做,然后指名学生板演后,全班讨论,最后老师讲解思维过程,评价计算结果。这样把教材中的大量习题分成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来完成,分散题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既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也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

通过这样的作业评改,不但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还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学生的学习水平。

总之,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认真学习,不断探索,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只有这样,一切目标才有望真正实现。

猜你喜欢
成长提高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