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研究

2016-05-16 12:59薛发辉
关键词:脑血栓类药物颈动脉

薛发辉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研究

薛发辉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脑血栓患者90例,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取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8%,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且效果十分显著。

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脑血栓;颈动脉斑块

脑血栓患者发病机制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所形成,该疾病具有病死率、发病率高等特点,且后遗症与复发率较高,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1]。本院选择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脑血栓患者90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0.52±2.14)岁,病程在1-5 h,平均病程(3.56±0.32)h。对照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1.03±3.02)岁,病程在1~6 h,平均病程(3.52±0.85)h。2组患者在各项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进行治疗,采用口服的方式进行服用,用法用量为每日2次,每次75~100 mg。

观察组采取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治疗——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上。他汀类药物选用普伐他汀钠进行治疗,同上采用口服的方式进行服用,用法用量为每日一次,每次10 mg。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3.1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1.3.2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经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均完全消失,且病残的程度为0级,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相比治疗前好转>90%。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病残程度在1-3级,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相比治疗前好转>60%。

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发生好转,且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相比治疗前好转>30%。

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上述症状未发生改变或发生加重的情况,且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相比治疗前降低<3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百分数(%),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11.25±2.03)分,颈动脉斑块面积(1.13±0.03)mm,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

观察组4511.25±2.031.13±0.03对照组4515.95±3.141.59±0.65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8%(44/4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n,%)

3 讨 论

脑血栓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病。该疾病主要表现为活动不便、一侧的肢力偏瘫、乏力,严重威胁了患者的正常生活[2]。当脑血栓初期形成时,会导致血小板被激活,从而将血栓素进行释放,进而形成固体的质块存于动脉粥样的硬化及斑块上。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镇痛解热药物,能够对抗炎、镇痛、解热、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在血管内皮受损及高胆固醇血症的情况下能够使血小板活化,通过抑制核因子从而降低各种炎症介质及黏附分子的表达,能够使动脉粥硬化的形成几率大大降低,并能对形成的斑块起到稳定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3]。他汀类药物是一种还原酶抑制剂,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将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进行抑制,再将动脉粥样斑块进行稳定,从而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能够起到延缓动脉粥硬化的作用。由此可见,将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相结合,具有抗炎、保护神经、抗血栓等功效。

通过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脑血栓患者采取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情况,且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1] 吴 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3):53-54.

[2] 王维华.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9):1173-1174.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53

B

ISSN.2095-6681.2016.30.050.02

猜你喜欢
脑血栓类药物颈动脉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