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的观察

2016-05-16 12:59冀杨威
关键词:脑心通系统化偏瘫

冀杨威

(隆化县医院,河北 承德 068150)

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的观察

冀杨威

(隆化县医院,河北 承德 068150)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就诊于我院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的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1.43%和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值得广泛开展于临床中。

脑梗死;偏瘫;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脑梗死后偏瘫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方法相对较多,然由于药物作用、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最终的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我院在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脑心通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详见以下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2月就诊于我院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2.13±0.38)岁。将其随机分为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的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基础性的治疗,如:改善脑部组织循环现状,预防血小板凝聚等,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同时,还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积极调整血压指标,确保收缩压、舒张压处于合理范围内。若患者颅内压相对较高,可行甘露醇的静滴处理;阿司匹林口服1次/d,剂量0.1 g;观察组患者于该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药物,口服3次/d,3粒/次,持续服用2周。

1.3 疗效评价

标准:症状消退,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神经功能提高90.0%以上,表明疾病得以治愈;症状减少,可短时间工作、生活,神经功能提高60.0%以上,表明疾病对缓解;症状未变化,神经功能提高不足60.0%,表明疾病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1.43%和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其病理基础为:脑动脉硬化、血液流动力学改变等。以往,临床均借助抗凝、保护脑部细胞、改善血液循环现状等疗法治疗,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最终的效果不满足需求。故而,临床需加强该疾病疗法的探究力度,以借助行之有效疗法改善病症,提高生活质量[1]。

中医将脑梗死归入“中风”范畴,病发机制为气血瘀滞、气血亏虚等。研究发现脑心通胶囊可获得显著成效。脑心通胶囊是一种中成药制剂,由黄芪、当归、桃仁、红花、鸡血藤、地龙、桂枝等药物成分组成,具有疏通经络、活血益气的功效。其中,黄芪可疏通经络、补足元气,当归可活血、通络,赤芍、红花等药物联用可活血化瘀。诸多药物成分的联合使用,可实现最终的通络、化瘀、行气血目的。中医认为,脑梗死疾病的发生主要和血液瘀滞相关,即由各种因素导致脑部血液流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高,再加上长时间的缺血、缺氧等,最终形成血栓,导致脑部组织坏死。经由临床实践证明,脑心通药物可从某种程度上降低血浆、还原等粘度,预防血栓形成,增加脑部组织血液流动量,降低脑血管周围阻力,延长凝血的时间[2]。并且,该药物的各个成分在抵抗凝血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如地龙药物成分,可有效分离出纤维蛋白溶解酶等活物,预防血栓的形成。全蝎提取液可降低相应系统活性,水蛭中的提取物还可减慢凝血进度。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诸多药物成分联合组成的脑心通胶囊,具有调节机体代谢功能,预防血小板凝聚,改善血液流动力度的作用;同时,还可消除自由基,减轻脑部组织水肿,增加血液流动量,加快神经功能恢复速度,从根本上改善语言、运动等功能,对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伴随症状患者来说,效果显著。

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中联合应用脑心通治疗,其临床有效率为91.43%,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成药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给予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值得广泛开展于临床中。

表1 在有效率方面两组患者的比较

[1] 张双福.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28):146.

[2] 刘卫霞,贾秀贤.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介入时机的选择[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9):70-71.

[3] 耿 澎.浅谈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社会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6):239-240.

本文编辑:刘欣悦

R743.3

B

ISSN.2095-6681.2016.30.054.01

猜你喜欢
脑心通系统化偏瘫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脑心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内Ca2+的影响
华法林联合脑心通胶囊对心房颤动的抗凝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