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影响

2016-05-16 12:59徐留庄
关键词:肌力偏瘫肢体

徐留庄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衡水 053000)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影响

徐留庄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衡水 05300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赴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肌力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0%,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其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脑出血偏瘫;早期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86.5%的脑出血幸存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对于脑出血偏瘫患者一般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而据有关研究表明,在此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利于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的恢复[2]。本研究旨在观察脑出血偏瘫患者在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赴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60.13±7.55)岁,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所有脑出血偏瘫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干预

脑出血为一种突发病症,偏瘫、语言功能障碍是最常见并发症,患者短时间内往往无法接受,焦虑、紧张、易激惹等负面情绪随之而来,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加强心理疏导,耐心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给予患者更多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为患者的预后奠定良好基础。

1.2.2 急性期康复护理

床头抬高15°~30°,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以健侧体位为主,并注意体位交换,通常每1~2 h翻身一次。(2)肌肉按摩:定时按摩患者肌肉可以刺激运动神经,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按摩应缓慢而有规律,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准,结合伸肌按摩和揉捏,尤其是患侧肌肉和胸大肌,按摩2~3次/d,15~20min/次。(3)关节活动:每日进行关节活动可以防止关节僵直,有助于运动功能恢复。活动关节前应采取舒适体位,放松肌肉,由近端向远端轻柔缓慢活动,避免造成关节和韧带的不必要的损伤,特别注意腕部和踝部关节。一般情况下每个关节每天活动2~3次即可。

1.2.3 恢复期护理

(1)指导患者进行独立翻身,转换体位等康复训练。(2)鼓励患者进行坐起训练,一定时间后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转移轮椅、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训练,同时指导患者独立进食、洗漱、穿脱衣服和进出厕所等日常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肌力恢复情况,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肌力进行比较。根据布林斯特伦6级评定法,基本痊愈:护理后肌力恢复至Ⅵ级;显效:肌力提高Ⅱ级以上;有效:肌力提高Ⅰ级;无效:肌力无任何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为74.0%,研究组为96.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肌力恢复情况 [n(%)]

3 讨 论

脑出血是一种高致残率的急性病症,运动功能障碍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脑出血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结构具备再生能力,可塑性强,大量临床实验证实[3],早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损神经组织和器官的自主恢复能力,促进受损脑组织、脑细胞修复,缓解或预防大脑组织萎缩,以达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新塑造的目的。早期康复护理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当患者经过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在后期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护理及功能性锻炼,从文中可以看出,因为患者在急性期以及恢复期所面临的自身健康状况不同,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总体来说主要包括心理疏导、良姿摆放、挛缩预防、按摩、康复训练等几方面。[4]急性期康复护理通过刺激患者患肢的运动神经,促进淋巴与血液循环,促使其患侧运动功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改善。恢复期康复护理,在恢复期运动功能改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对比研究可以看出,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患者肌力恢复情况明显好转,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总之,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其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5]。

[1] 任元梅,赵 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恢复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79.

[2] 都兴芳,王玉凤.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30-2030,2053.

[3] 李江林,何小花.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3):109-110.

[4] 唐 云,凌 峰.11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139-140.

[5] 徐嘉贺,陈狄洪,潘军利.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8):694-697.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4

B

ISSN.2095-6681.2016.30.132.02

猜你喜欢
肌力偏瘫肢体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