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6-05-16 13:00叶明玉
关键词:天数开腹胆囊

叶明玉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400)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叶明玉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400)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院普外科自2012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住入院的拟行胆囊切除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5例。实验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术相比,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不仅可行,而且很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症;疗效

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存在恢复慢、出血多和创口愈合慢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逐渐用于临床治疗[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其并发症少、出血少、恢复快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组通过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以进一步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胆囊疾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住入院的拟行胆囊切除术的110例患者,其中男46例,女64例,年龄28~62岁,平均(43.18±2.31)岁。胆囊结石65例,胆囊息肉37例,急性结石伴胆囊炎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5例。实验组男22例,女33例,年龄(44.55±2.45)岁。对照组男24例,女31例,年龄(44.45±2.55)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种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取平卧位,气管插管后行全身麻醉术,麻醉成功后通过CO2气腹机制造气腹。之后行三孔法或者四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制造穿刺孔后植入器械,充分解剖胆囊三角,分清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并充分夹闭,切除胆囊,之后缝合孔道,必要时留置腹腔引流管[2]。

1.2.2 对照组

患者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取平卧位,气管插管后行全身麻醉术,麻醉成功后于右上腹腹直肌或者肋缘下制造长8~10 cm的切口,之后按手术常规行胆囊切除,腹腔严重污染时放置引流管[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其中术后并发症主要观察出血、切口感染、胆瘘、肺部感染等四个方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血+切口感染+胆瘘+肺部感染)病例/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情况比较

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7.2±17.2)min,术中出血量为(41.3±18.4)mL,平均住院天数为(5.8±1.5)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3±17.8)min、(67.7±19.6)mL、(9.4±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比较()

平均住院天数(d)实验组(n=55)67.2±17.241.3±18.45.8±1.5对照组(n=55)79.3±17.867.7±19.69.4±1.8x23.6347.90911.222P<0.001<0.001<0.001组别平均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5/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4%(1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胆囊切除术作为胆囊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案,其临床效果已得到有效证实。传统开腹术主要通过制造腹部切口实施手术,切口大,不利于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4]。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用于临床治疗,腹腔镜作为微创技术的代表之一,其主要通过内窥镜成像技术,在充分窥视体内结构的前提下,于腹部制作小型切口,并利用微型器械完成手术[5-6]。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符合吴卫国等[5]研究结果,这充分体现了该类手术以下优势。①创伤小:腹腔镜手术借助内窥镜实施,可清楚呈现机体深部组织结构,而传统手术为外部照明,甚至需要术者伸手至患者体内完成相关操作,手术切口偏大,对周围组织黏膜及相关脏器损伤程度较大,有碍术后恢复。②机体恢复快:手术作为创伤性刺激,腹腔镜手术耗时短,损伤小,故机体应激反应小,减轻了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一般而言,腹腔镜手术当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2天即可恢复胃肠道功能,以上时间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7]。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开展早期的手术相对禁忌证如肥胖、胆囊萎缩、腹腔粘连等逐渐缩小,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术者应做好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分辨工作,不要盲目实施手术,以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8]。当前,腹腔镜手术已从胆囊切除逐渐扩大至胆总管切开取石、肝囊肿切除、肝癌精准手术治疗,甚至用于肝移植等高难度手术治疗,这充分体现了腹腔镜广阔的发展前景,给临床医师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手术熟练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保证微创手术顺利、平稳发展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术相比,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不仅可行,而且很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吴志宏,史宪杰,刘 雷,等.腹腔镜胆肠吻合术在肝胆外科中的疗效观察[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2,39(4):230-232.

[2] 周荣军.腹腔镜在肝胆外科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10):132-133.

[3] 李凯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3(2):40-41.

[4] 朱培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3):265-27.

[5] 吴卫国,程 平,刘安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比较,肝胆外科杂志,2013,12(21):457-458.

[6] 张中兴.胆囊结石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临床医学,2014,34(6):11-12.

[7] 陈龙林.老年患者良性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8(7):44-45.

[8] 张立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0,7(5):46-47.

本文编辑:刘帅帅

R657

B

ISSN.2095-6681.2016.30.182.02

猜你喜欢
天数开腹胆囊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抑郁筛查小测试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生日谜题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