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传译初学者笔记问题及对策

2016-05-30 10:48王文操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摘要]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手段,对跨文化交流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笔记质量的好坏对于口译能否顺利有效进行至关重要。对于口译初学者来说,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口译笔记符号是学习口译的先决条件。本文通过分析口译初学者的笔记问题,就如何有效改善和提高其笔记学习法进行探讨,旨在帮助他们建立一套系统完整并适合自己的口译笔记符号体系,为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口译初学者;笔记学习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型国际会议、学术会议、领导人互访、商业会谈、体育赛事等对合格译员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当前合格译员的人数供不应求。虽然国内不少高校早就开设了口译专业,但培养出来的学生译员根本达不到口译的基本要求。主观原因包括: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口译教学经验、充足的口译实践基地及专业译员指导等;客观原因:学生双语基础薄弱、百科知识缺乏、笔记不科学以及心理素质差等。我们都知道,笔记是口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笔记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议员能否顺利完成口译任务。虽然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笔记有过研究,而大多数只是笼统介绍了笔记的记法,并没有针对笔记初学者的问题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笔记学习训练法,致使不少口译初学者在了解很多笔记法后,仍然不知如何才能把笔记记得系统科学。针对这种状况,笔者结合自己学习口译笔记的经验教训,将着重系统阐述口译笔记学习训练法,帮助口译初学者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系统科学的笔记符号体系。

一、初学者的口译笔记问题

(一)横向书写法

由于长时间受汉语书写习惯影响,几乎每个口译初学者刚开始记口译笔记时都会横着记,感觉比较得心应手,同时符合汉语书写的对称美。殊不知,这种方式存在很大弊端,且不符合科学合理的笔记格式。当译员回过头来再看笔记时将分辨不清筆记的逻辑和主次,抓不住要点,不利于对笔记内容进行陕速筛选和提取,进而影响复述和口译效果。

(二)重笔记,轻脑记

不少口译初学者初学笔记时,想当然地把口译笔记等同于听写,试图费尽心思把所有的原语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力求做到不遗漏任何信息,保持原语内容的完整性。而根据笔者的口译笔记学习经验教训及了解,即使合格的译员也不可能完整地记录下来所有内容,更何况是一个口译初学者呢!因此,口譯初学者在“记笔记时,一定要有所取舍”(吴忠明,2005),且不可不分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科学的口译笔记法为脑记70%,笔记30%,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口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所以说100%靠笔记或主次颠倒,70%靠笔记,30%靠脑记都不科学和不可取

(三)混用笔记符号

口译初学者最初接触口译笔记时,大脑并没有对笔记符号有一个量的积累和定性的认知,只能在课堂上跟随老师的步伐被动地接受笔记符号的灌输。然而,不同老师的笔记符号也各有不同,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记笔记时,出现一个词对应两个甚至多个笔记符号以及同一个笔记符号表示多个截然不同词义的情况。例如,“交流”一词,有用符号“∞”表示,也有用符号“∽”表示,而后者还可表示“关系”;有些译员用符号“∠”表示“角度,视角”而有些译员则用它表示逻辑关系“综上所述”。对于笔记初学者来说,如果混用笔记符号,不形成自己固定习惯性的笔记符号,将直接决定其口译学习和口译任务能否顺利进行。

二、创建完善笔记符号系统

(一)量的积累

对于初学口译笔记的学生来说,急于在短时间内快速创建一套属于自己而又系统科学的口译笔记法无疑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结果只能适得其反。那么借鉴一些公认的笔记符号及职业译员的笔记符号对于口译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明智之举。如一些图形符号(○世界的;⊙会议,中心;△城市、▽乡村;√正确的,优点;×错误的,不好的,缺点;$财富,利益);标点符号(?问题;!重要的;…一直持续的;。人);数学符号(=等于,表明;≈大约;>大于,多于,超过;<小于,少于;∵因为,由于;∴所以,因此)等。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笔记符号也是如此。如果前期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单凭译员现场发挥临时创造,那么想要顺利完成口译任务无疑是异想天开,天方夜谭。

(二)对角线书写法

笔者在上文已经讨论了横向书写法给译者带来的困难和麻烦,相信不少口译初学者在刚开始学习口译时,也遇到过诸如此类的笔记问题,那么笔记应如何书写才算是科学合理和富有逻辑性呢?据调查研究,举世公认的一种书写方法为对角线书写法。顾名思义,就是按照白纸对角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渐次换行、分层缩进”(汪涛,2012)。将逻辑词无缩进书写,记在每行的最开始,每个意群的重点内容放在逻辑词后,次重点放在最后,而且每行记录的单词一定要在译员的一目视线之内,且不可过长,否则会严重影响译员提取筛选信息速度和口译输出的质量。通过纵向记录,分层缩进的方法,可以保证笔记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这样译员在回看笔记时,能够快速清晰地把握笔记的逻辑层次,便于根据笔记内容迅速高效地回忆起此前所听到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口译输出做好铺垫。

(三)笔记要点

纵使一个译员的记忆力再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记录在大脑中。有些内容的性质决定了其适合脑记而有些内容则只能笔记。因此,口译初学者在练习笔记时,一定要搞清楚这一点,不可不假思索地把应该笔记的内容脑记,需要脑记的内容却用笔记,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增加自己理解口译笔记和口译输出的负担。据一些多年从事口译研究的知名专家和职业译员的介绍,适合笔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字、人名、地名、日期、机构名等专有名词;反映讲话人态度、观点、情感色彩、意图的关键词和词组:“说明上下文逻辑关系如大小、先后、正反、上下、升降、因果关系等的符号或笔记”(何其莘等,2012);句子的时态和语态。口译初学者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能保证笔记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三、科学合理的口译笔记练习法

对笔记符号有了量的积累以及熟悉笔记的书写和要点后,接了下来要做的是或用笔记符号,在实践中学习,反复训练。根据笔者对口译笔记的研究并查阅了相关资料,结合个人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口译初学者要从以下三步练起:

第一步:边看边记。对于口译初学者而言,如果从一开始在不具备良好笔记能力的基础上,便从听记入手,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笔者建议从“边看边记”入手。具体来说,首先,边看母语边记笔记;其次,边看英语边记笔记。此阶段的目的在于使初学者设计出适合自己的笔记符号格式并熟悉笔记符号的使用。

第二步:边听边记。经过第一阶段的大量练习,笔记初学者对笔记方法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后,就可以过渡到第二阶段

边听边记。刚开始可以从慢速英语入手,在经过一段时期的练习后,如果感觉做起来得心应手,那么就可以考虑过渡到常速英语,最后过渡到快速英语。此阶段的目的在于使练习者学会将脑记和笔记有效地结合起来。

第三步:边听边记边译。有了前两阶段的大量训练,相信练习者已经能快速有效地听出要点并迅速地反映在笔记上,接下来要做的是进入口译输出环节。边听录音,边记笔记,边进行口译。此阶段的目的在于将三者有效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练习者对口译的真实体验感,最终打开现场口译的大门。

四、结论

笔记是口译成功的关键。离开笔记,再有实力和经验的译员也无法顺利完成口译任务。同时也要明白,相对于脑记而言,笔记永远只是一种工具,且不可在平时的训练和口译中,主次颠倒,抓小放大。对于初学者而言,通过借鉴学习专业译员的笔记符号并在一定程度上辅以自我创造,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口译笔记符号体系,无疑对今后的口译学习和工作至关重要。

作者简介:王文操,1990年12月,男,河南省南阳市唐河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因素在中美商务谈判中的体现
从《推手》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