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融入大学思政课堂的路径探究

2016-05-30 17:12马知辰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堂审美素养综合素质

马知辰

摘 要: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来说,美育都通过一种怡人的形式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美育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构成,应当让美育重回高校教育的视野当中。且当下党和政府均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对于这种多元化的美育教学形式的选择给学生传达的审美理论是否能真正显现出效果,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都是需要在实践当中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美育;审美素养;综合素质;思政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062-01

本文以思政课堂的教学为基础,在和学生们的课下交流过程当中认识到现在的学生在中学时期由于重心都放在文化课上,在思想品德等德育方面的教育缺失严重,尤其是美育。但是恰恰美育作为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和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就像一个水桶的短板一样,审美素养的缺失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已经造成影响。部分大学生对凤姐、马诺、郭美美等人的追捧甚至效仿就是大学生审美观畸形进而导致人生价值观畸形的一个显著体现。

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础,探讨在大学期间,以一个即将走上社会主义的新青年所应具备的基本的素质作为出发点,在思政课的教学以及课外实践的环节融入美育的内容,让学生真正了解生活当中什么是真正的美以及如何去审美。具体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通过课堂的实践活动

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艺术鉴赏等环节以当下的热点人物如凤姐、郭美美等反面教材和洪战辉等正面人物为主题进行研讨;以引导学生探讨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二、在课外进行一些校园的范围内的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审美观的调查问卷,如“寻找最美西译人”等活动;社会审美走访、公共场所美德现状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主流审美意识和社会主方向的审美取向,以此反思自身的审美取向,逐渐融入社会,与社会主流审美观结合,顺利过渡为社会人。

三、初步探索增加美育在思政课中的分量,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和精力来对审美观进行认识,最终在生活中形成符合主流的、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以此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为了响应当下国家对于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对于三本院校的同学来说,成才不仅是在专业方面有所建树,术业有专攻,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更是能够做一名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的是能够帮助在个人的人格完善,三观的健全,综合素质方面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本文的研究紧扣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都是和生活实例相结合的过程。所以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思政老师会逐步深入到各分院学生当中担当学业导师,这就会有更多的条件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问题,再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一名三本院校的思政专职老师,为了忠于自己的职责,在课程改革方面一直在上下求索。以期通过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寓情于景的方式点滴渗透,让学生通过课内外的一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从实践当中升华对审美理论的认知,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升华,最后真正内化在每一位同学的心里,使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价值观得到确认和接受。为思政课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随着教师个人对于美学理论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也为我个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提供了新的方向。

基于我坐在三本专科学生的现状,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形式的选择和内容的安排上更要注重。尤其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容易跟风。现在社会上的审美观又有所偏颇,像马诺、郭美美这样的拜金女,就曾经有一大批追随的粉丝,其中不乏大学生。殊不知他们传递的这些错误审美价值观会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更不利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尤其现在的大学生又是将来的国之栋梁,国之希望。所以时常让为人师者的我自觉责任重大。所以在这学期的思修课堂中为了真正践行素质育人,实践育人,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通过这几个月的实践,效果显著,学生通过分组制作精美的PPT,编排情景剧,演唱优美的歌曲,朗诵诗歌,主题演讲等等形式,深刻的表达了他们对于大学生活的向往,对于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对于社会道德的认同和树立。学生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通过实际的角色扮演,通过学习制作ppt,组织活动等这些环节,通过这些艺人的形式学会了何为真正的美,也学着如何去审美。学生们在实践过程的思考和交流都让他们对这样一个审美的主题感受更加的深刻。同时在感受美这样一个基础之上再认真的感悟思想道德的主题。它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理解,进而他们也会内化在他们的实际生活当中。通过求职的残酷,通过舍友矛盾的体验,通过设身处地的感受其中,让学生在代入感的环境当中寓教于乐。

学生课后主动来跟我交流,他们觉得改革之后的课堂形式更具参与性,更具美感,更具有时效性。并且很多大道理经过分解和细化,很多同学认为书本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并不遥远,所以学生更易接受和普及。尤其是针对三本专科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更易操作。

因此通过本学期的实践。我作为专职教师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内外活动和案例分析和讲授,让学生更多的亲身参与进来,加强动手能力,在动手的过程当中加强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同时升华对美学理论的认识。通过老师和学生更多的互动机会。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入手,现身说法,以实践过程的支撑,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让高校思政课堂的新常态快速形成并发展完善。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典兵.近十年我国大学美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M].现代教育科学,2012,(01):32-35.

[2]沈应平,梁勇.充分利用优势学科资源的综合性大学美育实践[M].中国高教研究,2008,(06):82-83.

[3]田丰.大学美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M].中国电力教育,2011,(14):13-14.

猜你喜欢
思政课堂审美素养综合素质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实地考察对思政课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革的意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