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教真学:生命化大学课堂之要旨

2016-05-30 18:51徐龙静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学课堂真学

徐龙静

摘 要:现今大学课堂无生命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虚教空教和学生的厌学弃学。生命化大学课堂呼唤教师真教和学生真学。学生真学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从“要我学”的外界驱使到“我要学”的积极主动,再到“我在学”的意识监控,最后上升为“我真学”的理想状态。同时,学生真学需要教师真教作为基本保障。教师应改变原本“督学”的教学思路,重视“导学”的转变过程,有效指导学生实现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元认知能力。

关键词:真教;真学;生命化;大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088-01

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生命化大学课堂呼唤真教真学,然而现今大学课堂教师虚教空教,学生厌学弃学的无生命化现象比比皆是。我们不禁叩问:大学教师真教了吗?学生真学了吗?

一、生命缺位:教师真教了吗?

大学教师眼中有人吗?如果教师眼中无人,那么留在课堂上的只能是空洞无物的教学内容。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解说应该是深入浅出,能够用平实易懂的语言讲解精深复杂的专业内容。大学教师的学术生命在课堂上延续了吗?“传统课堂教学观最根本的缺陷是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1]“知识至上”的传统观念片面注重知识传授,把知识教育等同于教育,忽视激荡学生思维。这样的做法不仅侵蚀着学术生命的延续传承,就连教育的基本对象“人”都被忽视漠视。

二、思维缺席:学生真学了吗?

大学课堂有学生在吗?大学课堂上学生的生命发展了吗?教育的大多数安静沉默了。大学课堂沉闷的教学气氛无形中压制学生提问回答的热情。这样的安静是可怕的,大学应该能激发起学生大脑的风暴。“能够带上满口袋问题走进课堂的课,算好课;能够在课堂上唤起学生也生问、发问、提问的课,算更好的课;能够唤起学生提问,居然被学生的问题问倒了(教师一时答不出来了)的课,算是最好的课。”[2]一堂生命化的大学课堂,学生不是作为安静的聆听者,而是主动的思考提问者,切身体会,激发思想共鸣。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灵魂与灵魂的撞击,是精神之间的对话。”[3]无效低能的大学课堂缺乏对学生心灵关照的温度,缺乏知识传授过程的情境湿度,缺乏思维训练的高度。

生命化大学课堂是让学生始终处于真学的状态。“真学”表现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是独立自主的,学习结果具备发展性,学习过程真实发生。

三、构建生命化大学课堂:教师真教与学生真学

实践生命化大学课堂是要把适切的教育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教育思维,再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教学状态。学生保持真学要求教师能够真教。教师转变被动监督者的角色,使得教学过程直接触及学生的内在思想,师生之间思维发生联动,观点发生撞击,精神进行对话。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学生明确“我要学”的学习意识。学生自主判断并自发建构学习的意义,意识到判断力教育的重要性。“判断力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让受教育者越来越不需要教育者,最后能够从容地、独立自主地面对生活。”[4]教师真教是为了不教,从而达到学生自学真学的目标。

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元学习观,学生树立“我能学”的学习自信。“元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的学习,对学习本身有明确的意识,并练习着去控制自己的学习,即对于学习,要去认识它,调控它,不断改善它。”[5]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意识到自己正在学习,如何有效学习,保持能学的自信,实现真学的理想状态。

最后,教师应营造问题情境,学生达到“我真学”的理想状态。不论是“我要学”阶段的愿问、“我能学阶段”的敢问还是“我真学”阶段的爱问,大学课堂应始终贯穿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问题启发引导并不断提升师生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教育的最终目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唤醒人的生命感、价值感,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理想的大学课堂注重知性,更强调德性,传输科学,更塑造精神,是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6]”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富有自我批判意识的教师。他自觉从课堂教学过程中抽离出来,审视不同学生所处的学习状态,不断反思他们的身体运动是否发生在课堂上、思维激发是否发生在课堂上、灵魂激荡是否发生在课堂上。只有这样的理想教学才可能渗透到师生彼此的生命中,才可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7.

[2]张楚廷.大学里,什么是一堂好课[J].高等教育研究,2007(3):74.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4]张荣伟.多元化时代亟须判断力教育[J].中国德育,2013(14):5.

[5]马特·贾维斯,刘纳、国程悦等译.有效教学心理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130.

[6]张荣伟.论理想的大学课堂[J].集美大学学报,2012(10):53.

猜你喜欢
大学课堂真学
从“余数”探秘中指导学生“真学”
合理使用智能手机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微信对大学课堂的冲击与创新
渗透爱国教育 教学“真学”历史
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