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彰显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2016-05-30 18:51李骁航赫阳阳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李骁航 赫阳阳

摘 要:从体育教学方法、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育制度体系等方面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发现,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呈现教学活动单边化、教学内容形式化,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脱钩、与国家期望产生偏差。研究认为,高校体育教学应着力践行核心价值观,坚持传承与创新,发展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从纵向普遍体现在国家教育体系和谐、社会公正、师生个人的素养三个方面,横向体现在以“健康第一”为基本原则的素质教育的价值观、终身体育的价值观、立德树人的价值观。

关键词:体育教学;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090-01

一、体育教学与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分析

近期伴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新政策相继出台,新的文化思想、理论观点脱颖而出,已然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概括出了“二十四字”理论体系。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师生关系呈现单边化、教学内容形式化、与社会需求相背离、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期望差距较远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合时宜。在理论思想与实践方面,在素质教育提出了数十年,现在体育界中又出现了以“健康第一”为准则的“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等[1],这些所谓的新理念反而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渐行渐远,流于形式。从纵向上来看,国家层面上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认识较低,表现为缺乏民主的单边性,高校体育文明和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一再被质疑;从社会层面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凸显出来的是学生缺少自由发展的平台,更不能体现平等、公正的因材施教原则;从个人层面上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与教育部近期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相辅相成,着重提升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的敬业精神、学生的诚信态度、师生集体的友善氛围。从横向上来看,健康教育、终身体育、立德树人等价值观亦是如此。解决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不平衡发展问题以及各方面影响要素,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健康第一位准则,明确为何教、教什么、怎样教的体育教学问题。

二、新常态下高校体育教学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坚持传承与创新,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第一,“民主”,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的追溯,一方面是在近代西方育人思想体系中,其主张用“人性取代神性,用人权取代神权”,核心思想就是把人的价值或地位放到首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中国人本主义思想流传千年,道家思想:“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强调人在万事万物中的重要性。可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是体现在人是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因而高校体育教学中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第二,“公正”,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体系。在高校体育教学系统中,主导者体育教师及其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主体学生及其学习的行为方式与态度、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组织形式等要素共同构成了复杂的体育教学体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整个教学体系的运作是通过以上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及相互制约来实现的。第三,“自由、平等”,教学关系由“单向”转向“双向”甚至“多向”互动发展。具体表现在以“教师中心型”发展为以自我教育为主的“环境实用型”,由于教育关系的转变,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由权威式教授知识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核心价值观的公正化、自主化、终生化、和谐化。

(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实现

第一,“和谐”,传授知识的价值。身为高校体育教师面对的是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知识、运动技能传授时简洁明了,切合主题,以便大学生有效掌握和运用,其中还应侧重方法性的知识和观念的详细解说。第二,“民主”,指导的价值。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遵循启发引导的原则,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第三,“公正”,组织的价值。因为大部分体育教学的场地是在室外开阔的地方进行,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有序的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限定在一范围内,队列整齐,便于讲授新知识,传授新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第四,“敬业”,转化的价值。表现为教师对体育教学价值的追求和认知转化为学生对教学价值的认知和追求。依据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优势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在一定价值观念上,教师体育教学的核心价值观映射出其对体育教学价值取向的认识、组织与判断。[5]

(三)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实现

学生在体育教学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在他们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第一”的思想认识、终身体育的认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等,均是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调查发现,当今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开设的运动项目依据大学生喜爱和普及的程度分为:首要项目有:篮球、排球、健美操、乒乓球、足球、羽毛球,喜爱或普及程度在80%以上;第二个层项目有:武术、太极拳、体育舞蹈、体育保健与康复理论课,喜爱或普及程度在60%~79%;第三层项目有:网球、田径、跆拳道、散打,喜爱或普及程度为40%~59%。另外还有比较冷门的项目如:交谊舞、瑜伽、定向运动、形体、游泳、奥林匹克文化、健美、现代健身方法、舞龙舞狮、软式排球、轮滑、艺术体操、体操、运动营养与减肥、三人篮球、街舞;毽球、拓展训练、棋牌类、手球、5人足球、台球、户外运动、高脚马、跳竹竿、板鞋、攀岩、搏击擒拿术、自卫防身、柔力球、啦啦队、气功、高尔夫、导引养身功、沙滩排球、体适能、柔道、气排球、登山、保龄球、活力板、垂钓、沙滩足球、棒球、垒球等共计59项。[5]

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核心价值观的表现:第一,“自由”,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是要经过学生自身思维的转化,在价值观的指引下通过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加工改造,从而转化为自我行为习惯的过程,也即是体育运动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第二,“敬业”,只有学生亲身积极性的参与学习、练习、思考来掌握知识、锻炼能力、不断发展,才会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才会尊重体育运动,产生体育健身兴趣。第三,健康营养的价值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有关提高自身健康素质与全面发展体能的理论方法的同时,选择合理的营养膳食并保持良好的习惯。只有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够在体育运动中找寻乐趣,成功体验运动的快乐,也是实现“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最基本的保障。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遵循“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践行核心价值观,锻炼道德情操,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同时养成体育运动兴趣和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季浏.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运动技能教学[J].体育教学,2006,(2):4—6.

[2]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20.

[3]姚蕾.体育教学论学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

[4]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

[5]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18.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