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网络选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30 21:29李姝婧吴俊英朱广萍钱中清王磊刘雨晗李路吕宏杰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实践与思考

李姝婧 吴俊英 朱广萍 钱中清 王磊 刘雨晗 李路 吕宏杰

摘 要:本院尝试运行网络选课学习机制,打破传统选修课程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网上辅导相结合的新颖模式,发挥网络教学资源开放、资源共享、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学校选修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医学类院校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放一部分薄弱或者空缺科目的网络选修课程,构建一个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更加科学的选修课程体系,进而促进整个教学体系的完善,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拓学生视野,升华学生情感智慧,使学校课程内容对学生未来生活有所裨益。文章对引入符合学校教学要求的网络学习平台,针对性开设部分薄弱或者空缺的选修课程,充实学校选修课程的范围和质量,强化学校选修课程管理等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蚌埠医学院;网络选修课程;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10-02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开始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实施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开始引入大学校园。选修课是各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选修课程数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课程学习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课程安排形势单一、师资力量单薄,制约了各高校选修课的发展,也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展,尤其是作为医学院校,存在课程任务重,专业性强等特点,造成选修课程的局限性更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一直以来致力于拓展学生发展空间,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工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业正在走上信息化、网络化道路,这也给我校选修课模式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一、蚌埠医学院网络选修课程的实践背景

我校选修课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大类。其中,限定选修课列入各专业培养方案,在规定学期内选择性修读。任意选修课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任选修读的课程。选修课的开设能够提供学生多元化的认知视野及人文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现有选修课程也具备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修课程数量相对不足

自2012级新生起,我校在本科各专业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全面推进我校学分制改革。围绕学分制管理模式,组织协调各专业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全校的选修课程不断增加,每学年设置的选修课达60-70门,总课时为1500学时左右,总学分为90学分左右。但相对于目前万人规模的在校学生而言,无论从选修课种类和数量来看,都相对不足,学生选课的余地有限,往往受申报人数的限制,使许多学生无法如愿,只好被迫放弃自己喜欢的课程。而按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每个学生又必须选修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学生为凑学分敷衍上课的现象,很难保证教学效果。

2.课程范围较窄,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校选修课程范围局限性较大,很多学生无法选择到自己喜爱和感兴趣的课程,从而退一步选择自己兴趣不大的课程,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而师资力量的不够,教师知识面的局限性也造成不能够广泛开设涉猎各领域、全方位的选修课程。

3.优秀课程量不足,缺乏精品课程

要开设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高质量的选修课并不是一件轻松活,而高职称的老师课程任务重,对开设选修课趣不大。此外,开设的部分选修课,缺乏专家系统论证,其实就是缩水的专业课。加之学校对选修课课程建设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导致公共选修课少有名师之作、精品课程。

4.学生学习受时间、空间影响较大

作为医学院校,学生专业课程繁重,并有大量实验和实践学习,造成选修课时间安排受到挤压,并且容易和学生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冲突,使得学生不得不放弃一部分时间冲突的课程或者缺课,教学质量下降。同时,选修课程数量的不足也造成课程学生较多,无法提供合适的教室开展教学工作。

二、蚌埠医学院网络选修课程的选择尝试

由于以上因素制约了选修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探讨了“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也就是“慕课模式”,这一新兴的教学互动模式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视野,提高自由度和学习兴趣,基于该模式的启发,我校首先尝试引入网络学习平台,与现有选修课程形成互补,完善选修课程体系。

1.经多方比较选择,我校引进尔雅通识课程作为传统选修课的补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尔雅通识课程摒弃传统单一的以学科为单位而进行划分的方式,以智性的关怀作为出发点,不绝对于专业需求,不单纯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强调跨学科的知识追求,透过在“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自然、科学与科技”、“社会与文化”、“自我与追求” 四个范畴的学习与反思,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作为医学类院校,我校课程专业性强,尔雅通识课程的引进,可以引导学生涉及更大更宽广的学科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2.结合医学院校特点,针对性开设国学智慧、中华诗词之美等30门课程,目前一学期共计选课超过3000人次,经统计网络选修课程选择前三名为:清史(选课人数为351人)、古代史(选课人数为344人)、中华诗词之美(选课人数为228人),均属于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模块,我校学生更侧重希望了解学习中华文化与历史方面的知识。

3.通过课程考核成绩统计,选修网络选修课程的学生超过90%取得优异成绩,经随机抽查学生考核情况发现,基于自选模式的原则,各学生选修课程时基本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择其所好”所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和高昂的热情。我们调研了30名学生,均表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需要选择的科目,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完成课程学习及考核工作。

三、蚌埠医学院网络选修课程的实践思考

我校基于“慕课模式”,引进尔雅通识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实施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开拓了选修课改革思路,发现了网络学习的极大优势,但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才能进一步推动我校网络选修课程新模式的发展。

1.网络选修课程的设置极大限度的共享了教学资源,解决了课堂教学师资力量、硬件水平、课程狭隘、时间限制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我校是医学类专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面无法做到学科全面覆盖,而且教师课程任务重,压力大,开设选修课程需要牵扯相当大的精力,造成选修课程不足,学生得不到知识面的拓宽。而引入网络选修课程后,课程选择种类极大丰富,教师力量尤其是名师讲堂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2.网络选修课程实施效果明显,我校开展网络选修课程一学期以来,共计3000多人次完成课程选择及考核工作,我们通过问卷抽样调查方式选择200名网络选课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出问卷200份,收回191份,其中96.4%的学生认可这种网络学习模式,认为这种自主学习方式能够解决与其他常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等的矛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有88.2%的学生认为网络选修课程内容范围广,有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开拓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有90.1%的学生认为网络选修课程具备传统选修课程不具备的优势,他们更喜欢也更倾向于网络课程的学习。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我校网络选修课程开设是成功的,并具备可持续性。

3.网络选修课程促进教学工作提升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解决,传统的选修课程由教师进行知识的广播式单向传递,信息面较窄,互动很少,网络教学拓宽了资源来源,提高质量,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进行优化选择,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对塑造学生素质,打造全方位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网络教学平台具备现代化、信息化的特点,很多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引导和资源组织上,而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具有弹性,协作交互进一步强化。

4.网络选修课程基本都是由各大名校名师来授课,一方面这样方便学生接触“大家”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势必会对传统选修课造成冲击,对本校教师的选修课失去兴趣,这样,就对本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在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等各方面进行优化改革。另外,网络选修课虽然具有极高的自主度,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网络沟通的时效性不一定如传统选修课教师课堂上即时回复那么快,造成学生学习即时激情的缺失,导致课程效果下降。

四、结束语

综上,通过我校网络选修课程模式的改革,对现阶段课程开展的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各高校教育现状,网络选修课程和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网络选修课程的优势让其必然会成为高校拓展延伸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成为解决传统选修课程面临困境的新手段,但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传统选修课模式,两者将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共同为我校教学工作发展,乃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共铸辉煌。

(作者单位:1.蚌埠医学院;2.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实践与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复习课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思考
论互交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整体情境下Fun time的不同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