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2016-05-30 04:51王萍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职业教育改革

王萍

摘 要:在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公共基础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直接关系到职校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精通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基础,也是未来步入社会的基础;本文作者从公共基础课所承载的教育内涵、教学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针对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31-02

一、公共基础课程附加功能及策略分析

在长期的职业教育过程中,我们对公共基础课的教育侧重于强调课程的知识性、系统性、学科性特点,而忽视了其所承载的、潜在的情感教育、科学教育、做人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内涵。因此,现阶段,对于文化课附加教育功能的挖掘应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重点考虑的问题。

对于公共基础课的重新调整和改革,一些发展较早的职业院校已经初试成型,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以我院为例:近年来,我院一直在强调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教育服务的教学方向,比如英语教学,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到教学方式的调整,无不体现了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为专业服务的特点。在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侧重对学生服务场景下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前厅接待英语、客房服务英语、餐饮服务英语等,都是有针对性的对职业能力进行提升;烹饪专业的英语教学则更多的侧重于对学生专业词汇认知、烹饪工艺描述和餐饮文化了解能力的培养。

但是,在此基础上,公共基础课是否能承载更多的教育内涵,如何能实现更多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能发挥其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决定性的作用,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基础学科教师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二、公共基础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以我院的基础课课程教学为例,目前,我们所开设的文化基础课课程涉及语文、数学、外语、德育、就业指导、体育、形体、美术等8个学科近16门课程。其中按不同专业学习的实际需求,部分基础课程从教材选取、培养目标等方面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

这种以专业为导向的基础课程设置模式从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满足了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为专业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但是,教学过程中依旧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职校生源主体大部分来自于初中生,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一旦进行职校学习阶段后,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热情,从而产生对文化基础课听不懂、听不进,直至很排斥的问题。

(二)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在“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权重上较大程度的倾斜于专业教学,而对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发展中所需要的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有所忽略。

(三)在教学评价体系中,文化基础课缺乏全面综合的评价标准。对基础课的监控与评价宽松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起不到激励作用。

(四)大部分的基础课教师在职业教育以“专业”为本思想的影响下,习惯采取简单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极少去探索和挖掘课程的教育内涵和素质培养功能。

三、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效果预测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文化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了中职学生必修的文化课程,在教学时数、开设学段方面也做出了详细规定。

我院是商科类院校,在前几年的“职校高就业”大潮的冲击下,也曾一度过分强调技能操作课和专业课,在课程安排比例上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比例为3:7。根据对近几年毕业生的回访中所获数据和案例统计,我们发现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普遍存在流失率高、转行率高、晋升比例小、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经过与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的深入沟通,问题渐渐显现。原来我们所担心的学生技术不过关、专业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根本不足以成为其发展的障碍。相反,我们的学生经过两到三年系统的专业教育和扎实的技能训练,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非常到位,对于具体工作也能在短时间内做到游刃有余。问题就在于学生的工作态度、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职业认知能力、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方面的严重匮乏,导致其在工作中不能踏实进取,眼高手低,往往因此一点小小的挫折或是稍微遇到一点问题就完全不知所措,从而用辞职等消极逃避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导致频繁跳槽,有的更甚于无法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最终影响到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正常毕业,造成一生的遗憾。

由此可见,新的市场环境下,愈演愈烈的就业压力和竞争态势都在警醒我们要不断审视我们的教学工作,认真研究我们的基础学科教学改革之路如何才能够更要切入学生的发展需求、社会的人才需求、职业的岗位需求。

四、如何深入推进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及对策探析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科学地表述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在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中特别增加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基本的观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内容。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观念。这就要求我们职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以此为高度培养学生具备能快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基础知识和竞争能力。

(一)摆正“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改革、完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整合课程等多种方式来改良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致力于教会学生谋职求职的能力和素养,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引导、教育学生克服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专业技术培养轻文化基础培养、重眼前谋职轻终身发展的倾向,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相互关系,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以我们的英语教学为例,首先,从教学内容上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专业知识,同时要强调让学生“怎么学”,而不是“学什么”。比如,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先养成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明确英语语言这一能力在其未来工作环境中的具体应用环节,提升其对口语学习、练习的热情,再配合前厅服务用语、餐厅服务用语、旅游商务英语等不同的工作情境英语展示,使学生一边反复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语言学习的现场感,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对基础学科教师加强引导,使其对文化基础课学科的教学价值有正确的认识。从教师本身来讲,要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性的认识;从学校层面和教学管理部门来讲,更要重视对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监控,提高对文化 基础课教学要求,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三)要探索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的针对性。首先,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不搞一刀切,可以试行分层教学。其次,要把文化基础素质与现代科技意识的培养很好结合起来,在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和强化实用性。

(四)在基础课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职校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加强思想教育,促进课堂教学。以德育课程的教学为例,本课程的教学应该首先针对学生种种心理问题,应该采用生动多样的形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其加强思想教育,包括知荣辱教育、感恩教育、审美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选择贴近专业、适合学生、新颖生动的教材。不适宜的教材不仅不能给学生提供新的知识,更遑论思想教育,而且还很可能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六)基础课教师要积极控索实践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要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友好、活跃的课堂氛围。

总之,职业教育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据此而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也必须以如何提高学生专业学习效果和提升从业能力为着力点,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横向综合性课程结构。我们了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满足其未来发展的需求,一方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综合素质的提升,更重要最大程度的避免学生文化知识结构上的缺陷,从而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并为其向社会之后的持续学习及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西安商贸旅游技师学院基础教学部)

参考文献:

[1]王雪娟.浅议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路径选择.太原大学学报,2008.

[2]郭建灵.学周刊:a,2012-被引量:1.

[3]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4]柯东林.职业,2011-被引量:1.

[5]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维度考量与路径探索.

[6]叶小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被引量:0.

[7]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8]叶红.管理学家,2012-被引量:0.

[9]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实践.

[10]张青霞.无锡职教教师论坛,2009-被引量:1.

猜你喜欢
公共基础课职业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浅析高职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
关于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