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职业院校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策略研究

2016-05-30 07:21吴林岚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数学

吴林岚

摘 要: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是中职和高职的数学知识的衔接,是所学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 知识的衔接。加强林业职业院校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策略研究,体现职业教育的连续性,突出林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关键词:中高职;数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76-02

随着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等战略变化,国家教育发展和改革加快了战略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数学作为林业职业院校必修的一门课程,如何做好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的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

“衔接”中的“衔”有“连接”的含义,“接”、有靠近连续的意思。“衔接”是指事物连接结合的一贯性的表达,并加深、加广的含义,对于职业教育来讲,课程衔接纵向表现为是中职和高职两个层次的衔接,横向表现为高等职业教育所设课程之间的衔接。对于数学课程衔接来讲是中职和高职的数学知识的衔接,体现职业教育的连续性,又要有所学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涉及的有关数学知识衔接,是为专业课服务的衔接。

一、加强林业职业院校中高职课程衔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职业教育要顺应时代要求,建立现代的职业教育体系,使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并体现终身教育得理念,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促进林业职业院校中高职两种层级的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林业人才层次不断上移、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的要求,而且满足林业院校学生自我完善的要求。是社会期望,是林业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是林业职业院校中高职课程衔接突出林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二、林业职业院校中高职数学课程的衔接存在问题

作为公共基础课,中职阶段的数学和高职阶段的高等数学开设的主要目的:一满足学生升学需要;二是服务于专业课的学习。

为了更好了解中高职课程的衔接问题,在我院范围内分别对中高职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设置网络和纸质的调查问卷问题对数学等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衔接情况进行调查。经过统计及调查数据分析得以下结论: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

1.中高职生源结构衔接脱节

要解决好中高职衔接问题,“接口”是关键。高职教育是中职教育的上端教育,应以中职毕业生为主要生源,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现实情况是在高职生源中普高毕业生占大多数,中职“三校”毕业生反而占小部分,在职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我院招收的2105级高职新生中94.6%来自普高毕业生,三校生所占新生不到10%。这表明高职教育生源发生横向偏移,其偏移到职业教育体系外的普高毕业生。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不能做到上下贯通,使其两个层次教育衔接不畅。

2.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衔接

①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缺乏相互依存的关系,人才培养层级衔接不畅。职业院校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建构科学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中高职教育各自为营,各行其是。无论是单纯的高职教育的高职院校,还是中高职教育并存的高职院校都存在:同类专业的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各成体系,没有沟通与合作。

我院两系葡萄与葡萄酒技术系和风景园林系都有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并存的两系,有招收高中毕业生的高职专业和招收初中毕业生的葡萄酒酿造专业和园林技术专业,经研究发现两个层级的教育培养目标中有多处重复的设置的现象。这说明高职教育不是建立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去实现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衔接。

②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一贯性,缺乏系统化。通过统计教师调查问卷,我院90%以上的教师认为中高职课程设计缺乏系统化,人才培养方案缺乏一贯性。现在高职教育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大多基于普高毕业生的情况,使实践操作课程不能超越中职教育,甚至普高升高职和中职升高职的学生采用同一套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相似,界限模糊,造成课程重复学习,从人力、物力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中职教育还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模式。多年来中职教育课程开发滞后,高职教育照顾生源差异,中高职课程衔接困难。

(二)中高职课程缺乏有效衔接

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只有课程的层次衔接,才能解决教育内容的衔接问题。我院2012版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中高职课程设置中重复的课程高达40%以上,甚至出现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课程相同,教材相同的情况。在访谈过程中,92%的教师认为造成学生职业认同感不强、学习困难,缺乏对学习积极性。除了其他因素外,中高职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脱节严重,中职课程与后续课程存在重复、交叉、断档的是主要因素。

(三)林业职业院校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存在问题

中高职数学课程缺乏有效衔接,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学时数、教材、教学内容等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

①课时少。中等教育一般按:第一年学习基础文化课程,第二年学习专业课,第三年学生在外进行顶岗实习模式安排。采用的“1 +1 +1”的教学模式,因此,数学课程的学习集中在第一学年共120学时。因生源基础参差不齐,授课计划,教学进度等与同等高中阶段教育相比会出现计划少,进度慢。所讲内容不仅不能满足为专业课服务的要求,也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升学的要求。

②没有按学生需求分层教学。“1 +1 +1”模式,对于计划进入职场的学生是合理的。但对有升学需求的学生来说,是不利于的。更不利于高职阶段的“高等数学”的学习。

2.教材的选择不合理

依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数学的教学大纲,中职教学选择《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数学(拓展模块)。存在:一《数学(基础模块)》安排的教学内容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升学的需要,但因课时少、生源基础差等原因,教师不能完全按计划讲授。对于不能安排课堂讲授的章节,安排学生自学都会流于形式,实际的效果非常差。二不同专业所需的知识点不同,采用统一教材针对性差,不能很好的为专业课服务。

高职阶段一般讲授“高等数学”,会出现教材缺乏对接。在内容上出现重复,层次不清和梯度不明显,缺乏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在调研过程中,高职学生普遍反映所学的数学知识太难。

3.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应该从这两方面的考虑:一学生;二专业。考虑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考虑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的特点和行业需求。但目前职业院校都有下面两种情况:

①教学内容的重复。生源不同,教师讲授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学内容的重复源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具体表现为:中职升高职的学生在中职阶段学过的教学内容掌握的不好。例如:“函数”是中职数学内容中较难的知识点之一,通过调研发现,中职生67.7%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到高职阶段教师不得不重复讲授。

②专业不同所需的数学知识点不同,在一个课堂讲授很难兼顾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例如有些专业学生需要加强立体几何的知识学习,有些专业学生需要加强三角函数的学习。兼顾专业和行业需求,是目前在同一年级制定统一的授课计划,并且在平行班或大班教学情况下的所不能实现的。

三、林业职业院校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

依据各专业需要,数学的教学时数可适当调整。针对园林专业后期课程需要开设“园林工程”课程,需要立体作图知识,数学课程适当增加立体几何教学部分的教学时数,将原来23学时增加到28学时。

对于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课程的开设时间也可适当调整。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优化课程设置。五年一贯制在学习中职数学时可以安排在第二年学习《数学(拓展模块)》;在需要升高职的学生在升学考试前半年,采用集中授课的模式,强化考试内容的学习。

高职学习阶段,普遍在第一学期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第二学期根据专业特点,开设其他数学课程。以我院为例,五系中第一学期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第二学期根据专业特点,工程测量专业开设“线性代数”、防沙治沙工程专业、水土保持专业、食品营养检测专业开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服务。

(二)优化教材

兼顾学生和所学专业的特点,体现数学学科教材的层次性及适当的深度和广度。

中高职教材选择要体现层次性。要体现两个不同层级的特点,知识结构要有层次,循序渐进,避免重复现象。中职阶段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高职阶段“高等数学”应选国家规划的高职高专教材。

中高职教材选择要体现学生适应性,体现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特点。

中高职教材选择要体现适宜的深度与广度。根据生源不同、专业不同把握易学、能懂、够用、会做的原则,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求高,求全。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掌握程度、所学专业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我院葡萄种植与酿造专业为例,根据专业需要,适当调整三角函数教学内容。对五年一贯制的学生,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应该合理安排。

(作者单位: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林业职业院校中高职课程衔接策略研究”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1]李广全,李尚志.数学(基础模块)(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广全,李尚志.数学(基础模块)(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江洁.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与实践[M].安徽: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4]徐庆国.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覃岭等.中高职衔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数学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错在哪里